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市场》2004,(2):28-28
由江苏省苏州市苏太猪育种中心以世界著名的“太湖猪”为基础,采取导入外血、横交固定、继代选育、性能测定、综合评定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措施,经过“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8个世代的选育,经江苏省科委的科技成果鉴定和农业部专家组的验收,及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国瘦肉型新猪种,正式命名为“苏太猪”。 苏太猪的优良特性有:  相似文献   

2.
《饲料与畜牧》2004,(3):35-36
苏太猪以世界著名的“太湖猪”为基础,采取导人外血、横交固定、继代选育、性能测定、综合评定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措施,经过“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八个世代的选育,经专家组的验收及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正式定为中国瘦肉型新猪种,并命名为“苏太猪”。  相似文献   

3.
利用测交提高老淮猪群体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交提高老淮猪群体水平王德勤(江苏省徐州市农业学校221000)葛百权(江苏省连云港市多管局)自1988年市科委立项进行老淮猪选育,我市先后建立了东海、赣榆两个县级种猪场,集地方猪种──老淮猪群体173头,1993年经省淮猪育种委员会审查同意采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猪育种的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猪种资源、育种体系、选择方法等介绍了我国猪育种的现状与展望。在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中,强调了国家与地方的分级保种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猪种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育种新技术中,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分子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作为这些新技术在猪育种中应用的前景,本文列举了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值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猪活体测膘的电脑图象分析,优化育种方案和优化繁育体系以及作为商品肉猪生产的“理想猪”要求和“超级猪”计划  相似文献   

5.
猪配套系育种是我国猪品种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引入应用国外猪配套系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研究较少,曾出现过诸多问题。笔者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从事“华特猪”配套系选育20余年,育成了华特猪配套系,根据自身的理念和认识,从合成系及配套系育种、国外配套系剖析三个方面论述配套系育种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猪配套系育种及 湘沙猪配套系选育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买生 《中国猪业》2017,(11):74-77
本文阐述了有关猪配套系育种的概念、 关键技术环节、 育种目标的科学制定及专门化品系选育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湘沙猪配套系选育背景、 主要育种技术措施及选育工作进展;提出了培育含地方猪种血统的优质猪配套系,有利于建立我国地方猪种繁育利用体系、 有利于促进地方猪种市场开发、 有利于地方猪种资源的科学保护、 有利于利用国外种猪的高性能加快育种进程、 有利于提升地方猪种的种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梅山猪若干性状选育指标的探讨俞湘麟,周林兴,侯佩兴,吴金林(上海市畜牧兽医站)梅山猪是我国地方良种,对梅山猪群体种质研究及梅山猪的选育,历来是作为我市育种工作的重点。为配合梅山猪选育工作,在上海市畜牧兽医站种猪测定场,对梅山猪进行了测定。共测定了8个...  相似文献   

8.
老淮猪是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之一 ,主要分布在江苏淮北地区及鲁、豫、皖与江苏毗邻的部分地区。该品种猪具有成熟早、繁殖力强、抗病力强、耐粗饲、母性好、体质坚实、瘦肉率高、肉质鲜美、杂交效果好等优良特性。曾是赣榆县及周边地区母猪的当家品种。1 老淮猪保种情况为选育和推广老淮猪这一地方品种 ,1982年成立“连云港市老淮猪育种委员会”。赣榆县种猪场作为老淮猪保种与选育中心 ,通过多年的努力 ,老淮猪的选育工作一度进展顺利。1987年 ,市老淮猪育种委员会组织专业技术力量 ,在国内知名育种专家的指导下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老淮猪选…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就瘦肉型猪品系选育 (侧重于专门化品系、群系、配套系 )中有关育种目标、拟定选育方案、选育实施程序、配套系培育、选育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希望能对我国开展猪品系选育工作及技术管理提供一些有益启示。1 育种概念与育种目标对“育种”这一概念 ,从不同角度可有多种解释。从遗传方面可理解为有限群体中基因的识别及有利基因的汇集、重组、纯合与频率的增加以及在不同世代、畜群间基因的拷贝、流动、分布、有效表达与优化利用 ;从纯育种角度可简述为畜种改良和新品种新品系培育 ;从生产实际和经济角度 ,可表…  相似文献   

10.
小型梅山猪近年来选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型梅山猪近年来选育效果观察顾耀宗(江苏省太仓市种畜场)太仓市种畜场建于1974年,地处九曲乡境内的太湖水泄洪干流──戚浦塘河畔。建场近二十年来,在农业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科研院校的领导与支持下,专门从事梅山猪的系统选育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吴买生 《猪业科学》2020,37(12):124-128
文章在阐述配套系的定义、培育配套系的优势和主要技术环节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湘沙猪配套系培育的背景、育种方案的制定、育种素材的收集、优势杂交组合筛选、专门化品系选育、配合力测定、繁育体系建设及示范推广等内容。同时提出开展配套系育种,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要有地方猪种等育种资源,要有优秀的技术创新团队,要采取“产学研推”管理模式,要有充足科研经费做保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苏淮猪选育过程中繁殖性能及早期生长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苏淮猪是在新淮猪基础上培育的各方面性能更优良的新淮猪瘦肉系。本文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种猪场的苏淮猪自 1 998年下半年以来的育种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苏淮猪在经过杂交和几个世代的选育后 ,所形成的新品系在其繁殖性能、仔猪早期生长性能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育种群中苏淮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早期生长性能有其独特的遗传规律 ,这对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瘦肉猪新品系 该品系选育是我国“七五”、“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该品系有4个父系,5个母系。父本新品系主要是对引进猪种(大白猪、杜洛克、长白猪)在我国现有条件(气候、饲养、管理等)下,进行了大群继代选育,注意保持这些猪种在生长速度、瘦肉率等性状方面的优点,同时在肢蹄健壮性、抗应激能力、繁殖性能等方面进行了选择。选育后的父本新品系胴体瘦肉率有了明显提  相似文献   

14.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1):116-118
随着规模化养猪进程的加快,选育出生产性能优秀的生猪的意义日趋重要。为了促进我国养猪水平的发展,就要加强对猪遗传育种工作研究的重视程度。猪的经济性状包括繁殖性状、生长性状、胴体性状以及肉质性状,这些性状在生猪的选育改良中占据重要地位;生猪的选育方法有常规育种、转基因育种以及分子育种,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育种的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大量的先进的育种方法如基因组选择(GS)、标记辅助选择(MAS)、转基因和基因编辑育种等方法,有力地促进了猪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加快了选择进展。文章就近些年国内外猪的经济性状选择的遗传进展加以综述,旨在为我国的生猪改良提供思路和策略以及猪的选育改良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湖南生猪产业化进程中猪种改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国内外畜牧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以肉猪出栏率、胴体重和存栏猪出肉量为主要性能指标,分析湖南近10年来养猪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及与国内、外的差距,提出了牲猪产业化进程中与猪种改良相关的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体系、产学研基地等重大问题,并针对“只引不育”难题提出了种猪场高起点建设、种猪交易会竞争机制、猪育种组织和生猪品种改良基金会等四点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外养猪育种工作者致力于猪的产瘦肉性能的改良,并取得了很大的选择效应,培育出了一批产肉量高的猪种。但是,在选择中由于忽视了猪的体质、外形与内在机能的协调,结果也出现了肉质变劣的问题(PSE肉和DFD肉)。我国于1978年首次提出在猪种选育中应进行肉质测定,1989年又颁布“猪的氟烷测验规程”并运用于育种实践。这一做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我国养猪育种中避免重蹈国外有种史上肉量增长而肉质变劣的覆辙。1猪的应现与应田综合征1.1猪应激的概念从畜牧学的观点来看,应激(stress)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不利于家…  相似文献   

17.
莱芜猪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莱芜猪是我国华北型猪中黄淮海黑猪的一个类群 ,是山东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良种 ,中心产区在莱芜市 ,素以适应性强、繁殖力高、肉质优良而著称。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这个古老的地方猪种 ,过去从未系统地进行过选育。建国后 ,在大规模的猪种改良过程中 ,曾一度濒临灭绝的边缘。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 ,山东投资兴建莱芜猪育种繁殖场 ,从社会上选取优秀个体组成保种群。 80年代中期开始有计划的进行品系繁育 ,现已完成 7个世代。 2 0多年来 ,坚持保种与开发相结合、以选育促利用、以利用保选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选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 ,莱…  相似文献   

18.
赵德义  陈世凯 《养猪》1990,(3):24-25
定远猪原属安徽省的地方良种,后经引种混杂,濒临灭绝境地。在多次调查的基地上,于1975年提出“抢救定远猪”。1976年省农业厅批准兴建定远县良种猪繁育场,该场先后在产区选购种公猪8头和母猪70头,开始了定远猪的选育工作。1980年有关单位还正式成立了“定远猪选育技术小组”,并于1983年列入省科委科研项目。经过近十年的选育,现在的定远猪中等体型,具有结实体质,性成熟早,产仔猪多,母性好,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猪育种的新范例——苏太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志廉 《养猪》2002,(1):27-28
1 前言育种的范围很广 ,从日常的选种选配、杂交利用、直到培育新的种群 (品系、品种 ) ,都是育种工作。本文主要论述狭义的育种工作 ,即培育新的种群。建国以来 ,国内在猪育种方面做过大量工作 ,五六十年代曾经“遍地开花”培育新品种 ,育成了哈白猪、上海白猪、新淮猪、汉中白猪、温州白猪等一批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大多以苏联大白猪为改良原种 ,以改良我国地方品种为目的 ,旨在增多优良种母猪数量 ;育种方法大多是外来品种与地方品种级进杂交两代 (新淮猪例外 ) ,然后横交固定。70年代开始培育瘦肉型猪 ,育成了以三江白猪和…  相似文献   

20.
选用新嘉系猪0-5世代的育种材料,利用GM(1,1)模型对6月龄体重,活体膘厚、臀腿围、体长指数和瘦肉率等性状的选育效果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至6世代时,各主要经济性状值都将达到或超过原定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