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菜心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心,又称菜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产品的一个变种。菜心原产于我国南部,是广东、广西一带的特产,品种资源丰富。菜心以主薹与侧薹供食用,品质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并有清热解毒、杀菌、降血脂的功能。由于菜心生长周期短,能周年生产与供应,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
菜心秋种     
正菜心又称菜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食用器官的品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华北地区的气候条件较适合菜心的种植。近年来,在北方地区种植面积年年增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蔬菜。栽培形式与茬口安排菜心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适温25~30℃;叶片生长和菜薹形成适温  相似文献   

3.
<正> 菜心又名莱薹,是著名的特产蔬菜之一。菜心风味独特,质嫩味佳,食用方便,深受人们喜爱。许多菜农利用遮阳网覆盖进行菜心反季节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菜心反季节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建立遮阳网覆盖平棚 菜心反季节栽培使用的遮阳  相似文献   

4.
早熟菜心种质夏秋季的表型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进的15个早熟菜心品种的表型性状进行了有关分析和评价,结果可知:(1)多样性分析显示,早熟菜心种质在夏秋季的大多数表型性状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夏季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1.20,秋季是0.24~0.58,夏季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为9.06%~32.73%,秋季是0.76%~22.45%,总体看来,夏季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秋季。(2)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薹质量与总叶数、薹粗、薹长、叶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最大节长和平均节长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薹质量与薹粗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1;秋季薹质量与总叶数、薹长、薹粗、叶宽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株高、基叶叶数和柄宽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薹质量与薹粗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93;综合比较可知,总叶数、薹粗、薹长、叶宽可以作为菜心早熟耐热品种田间选育的重要表型依据,尤其是薹粗。(3)聚类分析表明,夏季菜心种质油青甜菜心(436)、振兴甜菜心、早熟粗条油青甜菜心、油青甜菜心和矮脚45天聚成1类,主要特点是薹质量、始收天数、总叶数、薹粗、薹长、最大节长、平均节长、叶宽数值较大,平均薹质量为28.42 g,其中薹质量最大的是矮脚45天,数值达到31.67 g;秋季菜心种质振兴甜菜心、早熟粗条油青甜菜心、油青太空甜菜心、矮脚45天聚成1类,主要特点是薹质量、薹粗、株高、总叶数、薹长、叶宽、柄宽的数值较大,平均薹质量为53.82 g,其中振兴甜菜心的薹质量最大,达到58.59 g;综合比较可知,振兴甜菜心、早熟粗条油青甜菜心和矮脚45天在夏秋季的薹质量均较大,表现稳定,可以初步筛选为菜心早熟耐热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春季广州市种子总站和惠州市种子总站联合进行早熟菜心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油绿501、碧绿粗薹、油绿粗薹四九菜心、31号甜菜心、翠绿王甜菜心、大种45天油青菜心、美绿等7个新品种均为油青早熟菜心,适宜在广州市和惠州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俏销的菜心     
《农家科技》2009,(8):20-21
<正>菜心又名菜薹、广东菜薹、广东菜、菜花等,以花薹供食用。菜心起源于中国南部,是由白菜易抽薹材料经长期选择和栽培驯化而来,并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品种。菜心是中国广东的特产蔬菜,其营养丰富,质地脆嫩爽口,味道清甜,可炒食、  相似文献   

7.
<正>菜心起源于华南地区,是由古代薹油兼用的“薹心菜”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驯化形成,在广东蔬菜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适合内销,又可出口创汇[1],主要食用部分花薹碧绿柔嫩,纤维少,口感甜脆,可清炒、做汤[2],素有“蔬品之冠”[3]、“百蔬之王”之美誉,是广东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特色蔬菜。菜心属长日照植物,但对光照周期要求不严格,在广东地区可周年生产。菜心怕湿、忌涝,冷凉气候条件下生长更为良好,在广东的夏种菜心产量及品质普遍不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1.采收菜心可收主薹和侧薹,一般早熟种生育期短,主薹采收后不易萌生侧薹,中晚熟种在主薹采收后,还可发生侧薹。主薹采收适期为菜薹长到叶片顶端高度,顶端有初花时,俗称"齐口花"。优质菜薹应是薹粗,节间稀疏,薹叶少而细,顶部初花。早熟种只采主薹时,采收节位应在主薹的基部,中晚熟主薹、侧薹兼收  相似文献   

9.
2014年秋季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引进6个菜心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碧绿粗薹菜心产量及商品性最好,油绿粗薹菜心次之,可在东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菜心,又叫菜薹,以肥嫩的花薹和嫩叶为食用部分,品质脆嫩,风味好,选用早、中、晚熟配套栽培,可实现全年供应上市。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早熟品种如五彩翠薹1号、翠绿甜菜心、四九心19号,在5—9月均可播种,播后30~45天一次性采收,6—10月为供应期。中熟品种如五彩翠薹2号、油绿701、60天特青、绿宝60天菜心等,3—4月和9—10月播种,播后40~50天收获,4—5月和10—11月分别为上市供应期。迟熟品种如迟心2号、80天菜心等,11月至次年1月播种,播后70~90天收获,次年1—4月为供应期,四季生产。  相似文献   

11.
菜心     
菜心:别名菜薹,是十字花科艺薹属芸薹种自菜亚种中以花薹为产品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的重要蔬菜之一。1 植物学特征 菜心的根系浅,须根多,根群主要分布于3-10厘米,水平直径10- 20厘米的表土层中。再生力较强。植株抽薹前茎短缩,绿色。叶宽卵形或椭圆形、绿色或黄绿色(黄绿色的品种耐热力强)。叶缘波状, 基部具裂片或无,或叶翼延伸,叶脉明显:叶柄狭长,有浅沟,浅绿色。花薹为食用器官, 浅绿或绿色:花茎上的叶片较小,卵形或披针形,茎基部的叶有短柄,上部的无柄。花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播种量对菜心经济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播种量对菜心经济产量和外观品质影响极为显著。初期采收的菜心经济产量随播种量增加有增产的趋势,播后39 d采收的菜心经济产量与播种量相关性不显著,只在稀播条件下呈现正相关性;不同采收期下不同播种量处理的菜心薹(茎)粗、最大节长和薹(茎)叶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采收期无关,而菜心薹长和最大叶柄长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或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安贵波 《新农业》2007,(9):25-25
菜薹别名菜心,是十字花科薹属种、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产品的变种,1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已是我国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的重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供硼水平对菜心光合作用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绿粗薹早熟菜心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供硼水平对菜心光合速率及菜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硼营养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植株的光合特性,提高菜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改善菜薹品质,提高菜心的食用安全性。当硼浓度为0.4 mg/L时,能有效提高菜心叶绿素、蔗糖、果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降低亚硝酸盐含量,菜薹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菜心     
菜心:别名菜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产品的变中,1-2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的重要蔬菜之一。一、植物学特征菜心的根系浅,须根多,根群主要分布于3-10厘米,水平直径10-20厘米的表土层中。再生力较强。植株抽薹前茎短缩, 绿色。叶宽卵形或椭圆形,绿色或黄绿色(黄绿色的品种耐热力强)。叶缘波状,基部具裂片或无,或叶翼延伸,叶脉明显:叶柄狭长,有浅沟,浅绿色。花薹为食用器官,浅绿或绿色:花茎  相似文献   

16.
菜心是青海省近年引进新型蔬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产品的变种.菜心根系浅,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根群主要分布在3-10厘米深的土壤中.植株直立,茎短缩,翠绿.菜心以其品质柔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栽培技术简单,受到生产者欢迎.  相似文献   

17.
绿宝70天菜心为最新育成的中迟熟、优质、丰产菜心新品系,该品系株型紧凑,叶薹青绿色有光泽,叶柄短,净菜率高,商品性状好,品质优.  相似文献   

18.
<正>菜心喜凉怕热,在贮藏过程中小花蕾易长大、开放,茎基部绿叶易老化。因此,菜心在采收后要贮藏在低温环境下,同时要注意保湿,以减少叶片失水,防止茎切口变色腐烂。1.采收和分级。菜心的采收一般是以菜薹的高度和薹叶的先端齐平,初现花蕾时(俗  相似文献   

19.
以3个不同熟性的菜心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菜心的糖分代谢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熟性的菜心品种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还原糖含量在花芽分化期至花芽分化中期的变化幅度不大,但在花芽分化中期至现蕾期快速升高,在现蕾期至采收期缓慢上升或下降。花芽分化后,叶片各种糖含量均低于薹茎。叶片和薹茎的糖含量均以晚熟品种最高,而早、中熟品种叶片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中熟品种薹茎糖分含量比早熟品种高。叶片的NI、AI活性以及薹茎的SS、SPS活性与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叶片的SS、SPS活性以及薹茎的NI和AI活性与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还原糖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在花芽分化中期至现蕾期的糖分积累最快,花芽分化后叶片的糖分逐渐向薹茎转移,为菜薹的膨大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基础,从而促进菜薹的膨大生长。菜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糖分不断降解,而薹茎的糖分则不断合成与积累,叶片糖分与NI、AI活性以及薹茎糖分与SS、SPS活性的关系密切,提高薹茎的SS和SPS活性可促进薹茎糖分的形成,提高糖分的积累,改善菜薹的品质与风味。  相似文献   

20.
夏冬两季广州菜心的硝酸盐含量及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州菜心的硝酸盐含量及营养品质,分别于夏冬两季对广州4个蔬菜市场的30个菜心品种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广州菜心的硝酸盐含量较高,有5个菜心品种超过国家标准,15个品种达到严重污染程度,但冬季菜心硝酸盐含量比夏季菜心低。同时,冬季菜心的外观形态和营养品质也比夏季菜心好。相关性分析显示,夏季菜心最大叶柄长与硝酸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色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冬季菜心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薹粗与硝酸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色与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夏季适宜选择颜色鲜绿、叶片和叶柄长的菜心;而冬季适宜选择颜色鲜绿、叶片大和薹粗的菜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