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蘑菇播种后菌种不能恢复生长或不吃料,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偏干或氨气过多,使菌种不能恢复生长,如培养料发酵不好,并有酸臭味,料中带有许多杂菌等影响菌种的恢复和定植。解决办法:若是培养料偏干,则应喷水,调节好湿度,并用报纸覆盖,以保持料面湿度约1星期,可以看到菌丝恢复生长。如果菌丝干死要重播。若是氨气造成菌丝不萌发,则要翻料,结合喷5%福尔马林,通风2~3天,等氨臭味消失,试播能成活后,才可大面积播种。若培养料偏湿或有杂菌,则应撬松培养料,增加通风,降低湿度,促使蘑菇菌丝迅速吃料。2覆土后菌丝不上土覆土后菌丝不…  相似文献   

2.
一、银耳生长条件银耳孢子萌发和定植的最适温度为22℃~25℃。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40%为宜;出耳阶段,培养料含水量45%、空气相对湿度90%~95%为宜。银耳是好气性真菌,闷湿的环境易造成烂耳及杂菌滋生。  相似文献   

3.
培养基添加菌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比例杏鲍菇菌糠、细米糠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2%和20%杏鲍菇菌糠的栽培料,第一潮菇的产量比其它5个处理高,达极显著水平,并有利于菌丝萌发、生长,相应节省了其他培养料。  相似文献   

4.
<正>准:就是在拌料时加水一定要"准"。因为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到发菌速度和菌丝密度,从而影响到平菇产量。水分偏高,料内空气相对减少,菌丝缺氧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生长,并易杂菌污染;水分过低,菌丝长势弱,抗性差,出菇迟,产量低。实践证明,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适宜。手感即为紧握成团湿润,但不往下滴水。  相似文献   

5.
木醋液在平菇和香菇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5506和香菇838-1为试材,研究了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对其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木醋液抑制菌丝生长和产量提高,适宜浓度的木醋液促进菌丝生长和产量提高.平菇和香菇培养料中添加0.05%的木醋液,菌丝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50%和12.67%;但对氨基酸总含量和...  相似文献   

6.
利用葡萄修剪后的废弃枝条作为香菇培养料,设置不同的配方来栽培香菇L 808。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葡萄枝屑代替一部分木屑来栽培香菇L 808是可行的,其中,以配方葡萄枝屑40%、杂木屑44%、麦麸15%、碳酸钙1%为最佳,其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长势强壮,且香菇L 808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冬季最适宜平菇栽培,但由于棚室需要保温,往往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影响菌丝生产,甚至造成散菇、烂菇.因此,冬季栽培平菇需采取下列技术措施,以确保冬季平菇生产的效益. 1.培养料的处理.采用新鲜、干净、无霉变、无结块和无虫蛀的培养料,拌料前曝晒3~4天,以降低培养料内杂菌基数.要控制好培养料水分.由于冬季气温低,菌丝呼吸量大大降低,消耗的水分相应减少,因此拌料时注意控制水分,勿过于或过湿.棉籽壳和水之比以1∶1~1∶1.4为宜,其他秸秆加水量以1∶1.5~1∶1.6为宜.水中加入0.1%~0.2%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以抑制发菌期绿霉及毛壳霉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菌核产丝型、产果型萌发、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速度影响;温度对菌丝侵桑叶片的影响;水分对菌核产果型萌发的影响;PH值对菌丝生长、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观察了光照对菌核产果型萌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4):502-505
研究了设施条件下不同p H值和不同培养料配方2种因素对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通过对菌丝的生长以菌饼萌生天数、平均每日菌丝生长长度、菌丝长势进行多重比较,子实体则以菌盖厚度、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进行比较,以筛选出最适宜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p H值范围和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p H值在6.5~7.5均适宜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在培养料以棉籽壳为主料的配方中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双孢菇生产中,由于菇房环境条件和培养料的不适以及管理措施不当,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 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并出现萎缩现象。这是由于菇房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温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若培养料表面偏干,可及时喷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如排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当菇房内气温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当菇房内有氨臭味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量,在培养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相似文献   

11.
<正>在双孢菇生产中,由于菇房环境条件和培养料的不适以及管理措施不当,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及出现萎缩现象。这是由于菇房内的温度、通风情况及湿度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若培养  相似文献   

12.
培养料含水量对巴尔喀什黑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83-86
通过培养料含水量对巴尔喀什黑伞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为巴尔喀什黑伞种质资源的保护、菌株保存和驯化提供基础数据。设置料水比1∶0.5~2.6极差为0.1,分析含水量与巴尔喀什黑伞菌丝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适宜的培养料含水量范围为47.37%~62.96%,当培养料含水量为56.52%时菌丝生长最佳,为8.12 mm·d-1。菌丝生长势较好,菌丝洁白,浓密。  相似文献   

13.
菜籽皮栽培金福菇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菜籽皮、菜籽皮与棉籽壳混合、棉籽壳为培养料,对金福菇的菌丝生长过程、鲜菇产量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籽皮与棉籽壳混合培养料的鲜菇产量是棉籽壳培养料的2.56倍,菜籽皮与棉籽壳混合培养料产生的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36.78%,亚油酸含量为69.32%,分别比棉籽壳培养料提高4.24%和5.82%.  相似文献   

14.
棉柴代替棉籽皮栽培平菇和白灵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平菇和白灵菇培养料的成本,以平菇品种双抗黑平8、白灵菇品种ACCC50869为试材,选用棉籽皮为主的培养料为对照,用一定比例的棉柴替代棉籽皮设置了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处理,研究了不同棉柴比例对发菌速度和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培养中,处理Ⅱ(棉紫替代比例为30.70%)的菌丝生长较快,产量最高(238.31 g/袋),经济效益较高(产投比为1.578),为最佳培养料配方;白灵菇培养中,以处理Ⅱ(棉柴替代比例为25.83%)的菌丝生长较快,产量最高(231.35 g/袋),经济效益较高(产投比为4.62),为最佳培养料配方。在平菇和白灵菇培养料中当棉柴与棉籽皮比例均为2∶1时,培养效果较好,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并可有效降低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以秀珍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料配制、灭菌等条件下的理化性状对其菌丝营养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装袋后放置时间超过4 h,会导致理化性状劣变,对菌丝营养和子实体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培养料袋经1~5次常压灭菌处理后,其容重和电导率(EC值)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而升高,通气孔隙度、含水量和pH值则下降。上述5个处理组菌丝满袋时间分别为42,49,56,63和70 d,生物转化率分别为52.26%,45.85%,45.19%,40.10%和40.91%,说明灭菌次数与菌丝营养和生殖生长呈现负相关性。研究表明,培养料装袋后4 h内采用常压灭菌,100 ℃下保持10 h,可保持良好的理化性状,有利于秀珍菇栽培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业科技》2011,(2):87-87
①打孔时间一般应在栽培后3~5 d进行。当菌丝变白萌发,并开始向培养料延伸时打孔。如打孔过早,菌丝还未萌动,容易感染杂菌;打孔过迟,菌丝在发育期缺氧,会影响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最适蜜环菌栽培生产种的培养基,通过生产种培养基组分筛选试验,测量第20天和第40天时菌丝或菌索的生长速度及其胞外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配方1(70%阔叶木屑,0%棉籽壳,17%麦麸,10%玉米面,1%蔗糖,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5%石灰,1%石膏,m水分∶m配料=1∶1.3)中生长速度最大且最先长满管,且菌丝洁白,与其余不同培养料配方之间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而且栽培种培养基含木屑越多,菌株活力越好,越不易形成老化的红褐色菌索;在不同培养料和不同生长阶段其木聚糖酶活性大于CMC酶和漆酶,漆酶活性最小,为十位级,其他2个酶为百位级;不同培养基中蜜环菌菌丝分泌的胞外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同种酶在不同培养料中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配方1可作为蜜环菌适宜的栽培种培养基;不同培养料对胞外酶活性变化趋势影响小,但对其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玉米芯、玉米秸秆及稻草为主料设置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香菇,对各培养料的碳氮营养及不同培养料对香菇菌丝生长和对子实体形态、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培养料配方碳氮营养充足、C/N比合适,香菇菌丝生长正常,子实体的个体较大、营养含量丰富、生物学效率较高;以玉米秸秆或稻草为主料的培养料配方,由于培养料密度小、质地蓬松、C/N比较低,香菇菌丝转色不好、产量低.  相似文献   

19.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调为65%为宜,可满足菌丝体的生长发育需要。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一定水分,空气蒸发也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应头潮菇生长。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大量消耗,加上是塑  相似文献   

20.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蘑菇菌丝萎缩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后发酵后料温未稳定下降等原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