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杨树菇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不同pH条件下液体培养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磷酸二氢钾对杨树菇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培养基含有磷酸二氢钾时的菌丝最高生长量要比不含磷酸二氢钾的最高生长量高出 0 12 2g/ 10 0mL ;磷酸二氢钾对培养基灭菌前后pH的变化有缓冲作用 ;培养过程中含有磷酸二氢钾的培养基pH变化较不含磷酸二氢钾的变化明显 ;杨树菇液体培养的适宜pH为 5 0~ 7 0 ,最适pH为 6 5 9~ 6 87。  相似文献   

2.
周全  徐翎 《食用菌学报》2011,18(2):39-41
以菌丝生物量为评价指标,对液体摇瓶培养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的碳氮源、接种量及培养时间进行研究,筛选出培养的适宜条件,并将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α-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添加于液体培养基中探讨其加快菌丝体繁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L):马铃薯200 g,小麦粉20 g,酵母粉1 g,MgSO43 g,KH2PO42 g,VB110 mg。培养条件以250 mL摇瓶装液量100 mL,接种量100 mL/L,培养9 d终止发酵为宜;外源激素NAA能极显著提高菌丝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郑少玲 《食药用菌》2020,28(2):130-132
液体菌种替代固体菌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海鲜菇液体菌种应用于工厂化袋式栽培,接种后12 h菌丝萌发,24 h菌丝封面,菌包发菌培养时间比使用固体菌种提早10天左右,出菇整齐,品质优,产量高。重点介绍海鲜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方与配制、接种与培养关键技术,提出液体菌种质量检测方法,给出定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滑菇液体培养基中不同C/N、pH、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配比对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四因素的最佳组合为:C/N 20:1、硫酸镁0.08%、磷酸二氢钾0.05%、pH 6,该组合的菌丝产量最高。用该配方进行了滑菇液体培养最适期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12d,菌丝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适宜浓度的6-BA应用于杨树菇液体培养,可明显促进杨树菇菌丝生长和可溶性糖的产生。适宜的6-BA作用浓度为0.15mg/L,它使菌丝体的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7.3%和15.0%。  相似文献   

6.
为缩短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1号液体种生长周期,提高菌丝体产量,为大球盖菇液体种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试验以大球盖菇1号菌丝球干质量(Y)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得出玉米粉、MgSO4和VB1对大球盖菇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得到大球盖菇1号最适液体培养基为蔗糖20 g·L^-1、蛋白胨6 g·L^-1、酵母膏2 g·L^-1、KH2PO43 g·L^-1、MgSO44.56 g·L^-1、玉米粉4.25 g·L^-1、VB12.43 g·L^-1,通过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大球盖菇1号菌丝生物量为1.2154 g·150-1mL-1,较基础培养基相比生物量提高36.2%,且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观察值相符,相对误差约为1.9%,证明响应面法优化大球盖菇1号液体培养基可行。  相似文献   

7.
杨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柱状田头菇,具有味鲜、香浓、柄嫩质脆、营养丰富等特点,颇受消费者的青睐。生产周期短,出菇温度范围广,易于栽培。我们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生长条件杨树菇生长温度范围广,菌丝在5~30℃下均能正常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在26℃左右。菌丝生长阶段要求黑暗,培养基含水量约65%,空气相对湿度75~85%。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18~28℃,  相似文献   

8.
李德舜  李瑾  王臻  苏静 《食用菌》2007,29(6):18-19
采用固体移块和管碟法对4株杨树菇菌株进行抑菌试验发现,杨树菇1#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通过对杨树菇的菌丝进行液体培养后,发现去除菌丝体的上清液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有效地抑制格兰氏阳性(G~ )、格兰氏阴性(G~-)细菌,菌丝体用1:1的丙酮浸提,浓缩去除丙酮后的提取液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杨树菇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筛选出杨树菇液体培养的最适氮源为蚕蛹粉,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确定了杨树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蚕蛹粉4%,可溶性淀粉3%,KH2PO40.1%,MgSO4·7H2O 0.3%;适宜装液量32%,起始pH 7.0,接种量15%,液体发酵周期7d.  相似文献   

10.
以金福菇为试材,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实验对金福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3.0%、麸皮2.5%、酵母膏0.3%、KH2PO40.1%、MgSO4·7H2O 0.1%。  相似文献   

11.
赖淑芳 《北方园艺》2024,(3):119-126
以廉价原料大豆糖蜜(soybean molasses, Sm)为试材,采用生理生化指标(生物量、菌球形态、糖代谢速度、胞外酶活力、走菌速度和出菇产量)测定比较法,研究了Sm不同添加量对斑玉蕈液体菌种质量的影响,以期为高值化利用廉价原料Sm制备斑玉蕈液体菌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Sm的适宜添加量为1%,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Sm可以促进斑玉蕈的糖代谢速度,菌丝生长加快,培养至6 d即可达到稳定期,获得的液体菌种生物量更高,且菌球大小均一、无毛刺,菌种表观质量明显提高;液体菌种生理生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添加Sm可以促进胞外蛋白质的分泌,培养基中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漆酶活力提高,尤其是漆酶,酶活力是对照的30.4倍,从而加快对Sm中酚酸类物质的降解,培养基pH快速升高,获得的斑玉蕈Sm液体菌种菌球回接后菌丝萌发快、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比对照提高了5.3%;出菇试验表明,斑玉蕈Sm液体菌种相比对照菌丝满袋时间提早4~9 d,去头出菇产量提高6.9%。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1%Sm可以缩短斑玉蕈液体菌种制种时间,且有效提高液体菌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5,(5)
对采自云南玉龙雪山保护区野生多汁乳菇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优化试验。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从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菌丝气生性、菌落颜色、菌丝密度和菌落整齐度都优于其他培养基,松枝汁培养基不适宜作为多汁乳菇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21,(5)
秀珍菇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白腐真菌,其固态发酵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而秀珍菇菌丝的活化是固态发酵的起始,菌丝活力的高低影响着后期发酵效率。试验首先采用固体培养基平板法初步筛选影响秀珍菇菌丝活性的碳源、氮源和pH;随后通过液体培养测定菌丝生长量和胞外酶活性,进一步确定秀珍菇菌丝活化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粉,pH为7.0;最后检测培养周期内秀珍菇菌丝体生长曲线和胞外酶活性,确定最佳培养时间为6 d。最终活化后的秀珍菇菌丝生长洁白浓密,生长速度较快,且胞外酶活性较高,为后期进一步发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8个不同采集地来源的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株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了菌丝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初筛和出菇复筛试验。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在M1琼脂培养基(200g马铃薯、20g葡萄糖、2g酵母膏、1g MgSO_4、1g KH_2PO_4、20g琼脂、1000mL水)上菌丝长势均粗壮浓密,在M1液体培养基(M1琼脂培养基不加琼脂)中,除菌株Cy3和Cy6(因菌丝生长缓慢或几乎不继续生长而被淘汰)外其它6个菌株均生长良好;出菇试验中,菌株Cy4表现优良栽培性状:菌丝在培养料中长势强,子实体产量高[单菇重(101.0±5.2)g,成熟率95%],商品性状好(菌盖黑褐色、菌柄黄色粗壮和基部稍膨大)。  相似文献   

15.
邱奉同  王轶  李娜 《北方园艺》2008,(1):229-231
以玉米粉培养基、改良PDA培养基和富N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改变这些培养基的各种组成成分,以菌丝萌发、菌丝生长速率为指标,观察袖珍菇的生长状况,选择出适宜袖珍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改良PDA培养基首先萌发,玉米粉培养基其次萌发,最后萌发的是富N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是以玉米粉培养基为最快,富N培养基次之,改良PDA培养基最差.因此,筛选出的袖珍菇的菌丝体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玉米粉20 g,蛋白胨1 g,琼脂20 g,硫酸镁1 g,磷酸二氢钾1 g.  相似文献   

16.
亢学平  王鑫  胡志强  桂明杰  张阳  周丽洁 《食用菌》2010,32(2):37-38,41
对12个毒菇菌株进行了培养基筛选试验,初步确立了12个毒菇菌株最适培养基配方,试验表明Ca不利于毒菇菌丝的生长;有机氮利于多数毒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pH对五种珍稀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pH对五种珍稀食用菌--阿魏蘑,杏鲍菇,真姬菇,酒红球盖菇的杨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蘑,杏鲍菇,真姬苦,酒红球盖菇和杨树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分别为6.0,5.4,6.0,5.4和6.8。  相似文献   

18.
张敏  李红  苏君伟 《食用菌》2009,31(4):36-37
对宾王菇[Lyophyllum fumosurn(Pets.:Fr)Kurnmer]母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d上宾王菇菌丝生长最好,培养基j、c次之,因此适于母种的生产;培养基m上菌丝生长整齐,但没有出菇和老化现象,适于母种的保存。  相似文献   

19.
阿魏菇母种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恒雷  吕杰  张军  曾宪贤 《食用菌》2006,28(3):22-23
分别对不同碳源和氮源对供试阿魏菇母种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供试阿魏菇母种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中小麦粉对供试阿魏菇母种菌丝的生长最为有利,土豆淀粉次之,葡萄糖最为不利;氮源中酵母膏的效果最好,(NH4)2SO4会抑制供试阿魏菇母种菌丝生长;供试阿魂菇母种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是60:1。  相似文献   

20.
在PDA培养基中分别采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为碳源,研究其对紫铜色松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紫铜色松乳菇在麦芽糖培养基上长势最好;而在淀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得最快,在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差别很小;在麦芽糖培养基上生长,菌丝干重最重,依次为葡萄糖、蔗糖、淀粉;综合分析麦芽糖培养基不仅使菌丝生长快,而且菌丝生长浓密,干重最重,所以最适宜紫铜色松乳菇的生长,浓度在1%~2%的麦芽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