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合理使用保水剂 提高食用菌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用菌生产中.由于栽培料后期失水.影响到第二茬及以后几茬的产量。为了提高产量.必须对栽培料进行补水。而人工补水不仅费时、费工.而且水分补充不均.补水效果差。而使用食用菌保水剂可有效的解决食用菌后期补水问题。  相似文献   

2.
香菇是重要的食用菌之一,原野生,在800多年前由我国最早开始人工栽培。代料栽培就是用木屑、桑枝粉、棉籽壳等人造菇木代替菇木栽培香菇。该方法资源广,产量高,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非常适合广大农民推广。  相似文献   

3.
反季节食用菌土洞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反季节食用菌,是指在食用菌子实体难以生长的高温季节(草菇除外)。利用特殊设施所提供的凉爽适宜环境栽培生产的优质食用菌产品。反季节栽培的设施和方式多种多样,有低温房(库)栽培、土洞(防空洞)栽培、遮荫棚栽培、林菌间作等。目前,我国反季节栽培多数采用低温房(库)栽培,如北京玉雪阿魏菇生产、上海天厨菇业金针菇生产、烟台九发双孢菇生产等,通过现代手段调节温湿度,实现了周年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设施造价、制冷降温成本较高,不易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代料栽培和段木栽培相比,具有周期短、质量好、产量高、适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扩大了木耳的栽培区域。  相似文献   

5.
平菇培养料玉米芯发酵技术要点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南省是食用菌种植大省,食用菌产量、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孔维丽等,2014),2016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突破510.2万吨。平菇作为河南省第二大菇类,年产量在70万吨左右,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1/3还多(康源春等,2013),种植区域分布全省各地,其中新乡市辉县是全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河南地区平菇栽培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主要方式为发酵料栽培。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每500  相似文献   

6.
王丰伟 《科学种养》2013,(11):55-55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用菌栽培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的途径之一。但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多食用菌栽培后的菌糠,这些菌糠大多被菇农随意丢弃,形成新的农业废弃物污染。研究表明,食用菌的废弃培养料可以再次利用、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7.
<正>竹山县地处秦巴山区,林木资源较为丰富,是传统的食用菌产区,过去主要以生产椴木香菇、木耳为主,产品主要外销到大中城市。随着椴木资源的减少以及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椴木栽培逐渐停止,少数农户开始探索使用木屑、农作物秸秆等进行代料栽培,种植的菌类主要有香菇、平菇、金针菇等,生产规模都比较小,产品也主要是满足本地市场消费需求。但从2016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实用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菌种需要量随之增加,而现有菌种生产单位明显偏少,许多菇农不得不向外引种。长途购运菌种不仅花费大,成本高:而且菌种因破瓶而易引起杂菌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菇农若能掌握菌种生产程序和制种技术,实行自行制种.逐步发展成制种专业户,也是一项很好的致富门路。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3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二级、三级菌种。其中母种的分离选育技术性强,要求精细;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则比较简单。下面介绍各级菌种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平阴县孔村镇的2/3面积为山区,山高沟深,土地零散,地下水资源十分匮乏,90茗以上的土地为浇不上水的“望天地”。近年来,当地农民利用土洞这一天然。恒温库”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既不占用耕地,又大量节省水资源。“匿温库”内的温、湿度非常适合食用菌生产,所以该镇栽培的食用菌,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市场上很好销。目前,全镇已挖建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土洞2000多个,有70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食用菌特色产业,每年实现销售收入66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况丹  谭康馨  袁毅枭 《种子科技》2023,(21):120-122
食用菌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病虫害,如果防治措施使用不当,会对食用菌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应分析食用菌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论述了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和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食用菌栽培和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汤静 《种子科技》2022,(5):46-48
为了加强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满足人们的需求,文章阐述了我国食用菌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前景,论述了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方法,研究了食用菌栽培料的选用,总结了食用菌栽培模式,以期对有关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启发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09年6月中旬,浙江省开化县4年累计推广便携式食用菌拌料机362台,2800户菇农使用了该拌料机,拌料8400万袋,极大地缓解了该县及周边市、县(区)食用菌生产时劳动力紧张的局面,为菇农节省雇工费用315.53万元。拌料是袋料食用菌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既不能耽误装袋时间,也不能拌得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农户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的优势,提出了农户生产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技术要点、机具配置及工作原理,指出了农户在食用菌机械化生产中应因陋就简,实行半机械化流水生产作业,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山东蔬菜》2005,(1):45-46
代料栽培是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如木屑、蔗渣、棉籽壳、稿秆等作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麸皮、米糠、饼粉等辅助料.配制成培养基以代替传统的木材栽培香菇。代料栽培的原料来源充足.方法简便.成本低,收益高,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栽培技术。目前,代料栽培香菇的方式很多.有塑料袋栽培,熟料开放式栽培和菌砖栽培等形式。而以菌砖栽培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5.
陈诗情 《种子科技》2020,(4):36-36,38
根据代料栽培试验介绍了我国灵芝袋栽技术的现状,主要内容为灵芝代料栽培的品种选择、生长发育的环境、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以及代料栽培过程中易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及防治。试验证明,添加一定比例的蘑菇渣作为灵芝栽培原料可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生物学效率相对较低、新型氮源研究少、机理探讨少、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不够、缺乏系统深入分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工艺尚未确立等,并对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笔者提出,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研究重心应从传统的可行性研究、配方筛选、成分分析,转向新型基质适宜食用菌生长的作用机理、菌株筛选、食用菌的营养品质、食品安全、新型基质菌糠的再利用,以及工厂化生产的栽培工艺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其害虫的危害也日趋严重。主要害虫有蝇、蚊、螨类等。以春、秋两季发生最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造成绝收。因食用菌为特殊食品以及对农药的高度敏感和选择性而长期困扰食用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食用菌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初步解决了防治难题,控制了危害。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成套设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介绍了一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成套设备,为食用菌产业的提升找到了一条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食用菌栽培料和菌糠纤维素微观结构的差异,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常见的香菇栽培料和香菇菌糠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香菇栽培前后纤维素微观表面的变化,利用光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香菇栽培前后纤维素结晶度和微观结构分子基团的改变。扫描电镜观察到栽培食用菌后,纤维素微观结构整体变化不大,但纤维素表面出现了更多的细小洞穴;XRD和FT-IR测定的香菇菌糠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晶度和纤维素特征吸收峰的吸收强度都明显低于香菇栽培料,表明纤维素晶体结构遭到破坏,这正好和SEM观察到的图像吻合。栽培香菇后纤维素结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发生重排,这也是纤维素降解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以肉桂作为栽培料的珍稀食用菌食药用价值,对基于肉桂木栽培料和普通栽培料的‘香魏蘑’、‘榆黄蘑’多糖分别进行提取和含量测定,采用ORAC法对食用菌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动物试验对肉桂食用菌多糖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以及不同栽培料生产的食用菌之间多糖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普通‘香魏蘑’和肉桂‘香魏蘑’的多糖含量分别为16.89%和14.44%,普通‘榆黄蘑’和肉桂‘榆黄蘑’的多糖含量分别为4.22%和5.95%。‘榆黄蘑’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香魏蘑’多糖,而2个品种肉桂食用菌多糖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该品种普通食用菌多糖;肉桂‘香魏蘑’和肉桂‘榆黄蘑’多糖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改善小鼠的糖尿病症状,低剂量组对小鼠的糖尿病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各实验组疗效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增强。在相同实验浓度下,肉桂‘榆黄蘑’多糖的降血糖效果优于肉桂‘香魏蘑’多糖。由此可知,肉桂‘香魏蘑’与肉桂‘榆黄蘑’多糖含量较高,且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与降血糖功效。本实验结果可为肉桂木资源、‘香魏蘑’和‘榆黄蘑’等珍稀食用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