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54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5篇
  30篇
综合类   374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蒿脂肪酸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对提取的龙蒿Artemisia dracunculus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技术,首次对龙蒿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蒿中含有19种脂肪酸(鉴定17种)。脂肪酸性质评价显示,龙蒿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比(PUFA/SFA)为3.25,可见龙蒿具有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杧果品种‘汤米·阿京斯’的叶片和果肉为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和鉴定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分别检测出叶片和果肉中挥发性物质64和51种。果肉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甲醛;果肉中所特有的且含量较高的香料物质为3-蒈烯和苯甲醛,二者含量占56.68%。对果肉中挥发性物质的香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包含14种香型,其中果香、松香和木香是最主要的香韵类型,对松香味有贡献的化合物包括α-蒎烯、β-蒎烯、3-蒈烯、月桂烯和α-水芹烯,其中3-蒈烯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鸭梨果实香气及糖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生长期套袋对鸭梨果实挥发性成分、糖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导致鸭梨香气物质种类减少和相对百分含量降低。套袋鸭梨采收时测定的香气成分有3类18种,其中酯类15种、烯类2种、醇类1种;不套袋鸭梨采收时测定的香气成分有3类26种,其中酯类23种、烯类2种、醇类1种。鸭梨的主要香气成分是乙酸己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套袋和不套袋鸭梨均检测到3种糖、4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蔗糖、葡萄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乙酸、柠檬酸、草酸,但不同处理间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李和樱桃李及其种间杂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中国李(Prunus salicina)‘绥李3号’、樱桃李(P. cerasifera)‘红果樱桃李’及其种间杂种‘蜜思李’的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果实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蜜思李’、‘绥李3号’和‘红果樱桃李’分别检测出58、53和29种香气成分,且‘蜜思李’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绥李3号’主要香气物质是醛类,‘红果樱桃李’为醇类,‘蜜思李’为酯类;γ–十二内酯和γ–癸内酯是‘蜜思李’特有香气物质;根据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可将‘蜜思李’和‘红果樱桃李’分别划为“酯香型”李和“醇香型”李类型。  相似文献   
5.
4种木材常温下醛和萜烯挥发物的释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龙玲  王金林 《木材工业》2007,21(3):14-1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分析4种木材(杉木、杨木、马尾松和尾叶桉)中有机挥发物的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4种木材生材常温均可释放多种醛和萜烯挥发物,其中乙醛的释放量最高;杉木和杨木释放的醛类明显高于马尾松和尾叶桉;杉木释放的萜烯类明显高于其他3种木材;温度由20 ℃上升到40 ℃,杉木醛类和萜烯类释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曹州木瓜果实香气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芳香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定性定量分析,测定曹州木瓜狮子头、剩花、豆青和玉兰的挥发性物质,并对木瓜不同品种的香气组分进行分析探讨.共测定出145种香气组分,曹州木瓜狮子头、剩花、豆青和玉兰分别为70、70、69和70种,各自占总峰面积的99.88%、99.7%、99.97%、99.37%,以醇类、醛类、烯烷类、酮类、酯类、杂环类等为主,其中又以C6醇(如1-己醇、2,4-己二烯-1-醇、反式-2-甲基-环戊醇等)、C6醛[(E)-2-己烯醛、2-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等]居多.结果表明:狮子头、剩花、豆青和玉兰不同品种香气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部分主要组分相同;主要组分含量差异是曹州木瓜不同品种间香气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UASB工艺处理高浓度Vc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UASB反应器对高浓度Vc生产废水进行了实验室处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Vc废水的厌氧处理运行性能因水质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转化母液的容积负荷在8kg COD.m-3d-1以下时,去除率基本稳定在65%以上。当负荷继续提高时,去除率会急剧下降并保持在50%左右。精制母液和提取母液的容积负荷在10kgCOD.m-3d-1时去除率仍能稳定在70%以上。这些表明当两套反应系统的容积负荷控制在一定范围时,UASB反应器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同时也说明转化母液废水中存在相当数量的难生物降解化合物。GC/MS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含有大量10C以上的长直链或双苯环等结构的难生物降解物。系统中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随着反应器中污泥驯化的进行和负荷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DB-17毛细管柱分离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氯氟醚菊酯原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046;变异系数为0.048%;平均回收率为99.69%。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丙溴磷在稻田中的残留动态过程,借助气相色谱技术,得到添加回收率为80.1~113.2%,相对标准偏差为2.7~9.4%。丙溴磷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2.2d,3.6~4.3d,1.8~2.5d;丙溴磷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5.0×10-2mg/L、5×10-2、5.0×10-2mg/kg。  相似文献   
10.
Identifying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amino acid enantiomers was essential to probe into the fate, turnover and aging of soil nitrogen due to their important roles in the biogeochemical cycling. If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the newly biosynthesized and the inherent compounds in soil, then the isotope tracer method can be considered most valid. We thereby developed 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method to trace the 15N or 13C isotope incorporation into soil amino acid enantiomers after being incubated with 15NH4+ or U-13C-glucose substrates. The most significant fragments (F) as well as the related minor ions were monitored by the full scan mode and the isotope enrichment in amino acids was estimated by calculating the atom percentage excess (APE). 15NH4+ incorporation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abundance increase of m/z F+1 to F for neutral and acidic amino acids and F+2 to F (mass 439) for lysine. The assessment of 13C enrichment in soil amino acids wa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15N due to multi-carbon atoms in amino acid molecules. The abundance ratio increment of m/z F+n to F (n is the original skeleton carbon number in each fragment) indicated the direct conversion from the added glucose to amino acids, but the total isotope incorporation from the added 13C can only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all target isotope fragments, i.e. the abundance ratio increment summation from m/z (Fa+1) through m/z (Fa+T) represented the total incorporation of the added 13C (Fa is the fragment containing all original skeleton carbons and T is the carbon number in the amino acid molecule). This method has a great advantage especially for the evaluation of high-abundance isotope enrichment in organic compounds compared with GC/C/IRMS. And in principle, this technique is also valid for amino acids besides enantiomers if stereoisomers are not concerned. Our assessment approach could shine a light on investigating the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N and C in soil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