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与东北马鹿物种最近的牛(Bos taurus cattle,序列号为AB076403)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序列为模版,根据该基因保守序列进行引物设计,扩增产物连接入pMD18-T载体,克隆出3个外显子片段.根据5′-GU-AG-3′规则和同源基因比对拼接出带有部分5′、3′末端的cDNA,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蛋白质同源性比较和二级、三级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序列全长为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具有较明显的螺旋、片层和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有1个较明显的跨膜区和1个疏水区,并发现明显的信号肽和糖基化位点.三级结构同源建模预测结果显示与Human Activin A的相似性为42%.结果说明东北马鹿和其他哺乳类生物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之间关系密切,并同属于TGF-β家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甘肃马鹿的养殖水平,本试验对仔马鹿进行了早期断奶及其代乳料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24只60日龄甘肃仔马鹿随机分为4组,其中A、B、D为试验组,C为对照组,自然哺乳。试验组于仔鹿60日龄断奶,进行了30 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仔鹿60日龄早期断奶是可行的,试验期内断奶仔鹿未发生腹泻、下痢等疾病。60日龄断奶后,饲喂A、B两组代乳料的效果与自然哺乳C组相近;D组效果则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新疆马鹿mtDNA细胞色素b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新疆马鹿23个个体mtDNA细胞色素b序列进行扩增,所得PCR产物测序,得到405bp大小的核甘酸片段序列,统计分析了3个类型间的遗传关系,通过遗传关系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新疆马鹿的遗传关系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不同年龄段塔里木马鹿鹿茸的最佳收茸时间,保证鹿茸的药用价值,试验选取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塔里木马鹿各6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生茸时期鹿茸中Ca2+的含量。结果表明:青年组至6月17日鹿茸上段Ca2+含量增加显著,确定其最佳收茸时间以6月17日为宜;中年、老年组的最佳收茸时期在6月3日左右,三者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Fifty, 5–6 month-old lamb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five equal groups. Three groups of lambs were immunised by three oxfendazole-abbreviated (artificial) infections of Trichostrongylus colubriformis and Ostertagia circutncincta. Group 1 was immunised with a high dose of larvae, Group 2 with a medium dose and Group 3 with a low dose. A fourt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xfendazole only and a fifth group was not treated (control). All groups were grazed together on pasture naturally contaminated with nematode larvae. Immunis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eggs per gram of faeces in all three groups, but the lowest faecal egg count was seen in Group 3 (immunised with the lowest number of larvae). Significantly better liveweight gains and wool weight were observed in Group 2 animal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all anthelmintic-treated animals, only Group 1 lambs did not have a signscantly lower dag weight than controls.  相似文献   
6.
选择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养殖场冬季牧场不同牧压梯度的6个样地,采用巢式样方法调查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研究了甘肃马鹿山地草原放牧系统放牧率与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放牧强度梯度上,冬季牧场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逐渐增加,放牧减轻导致物种增幅上升,放牧对物种丰富度的贡献率提高。高山草原的最小取样面积为0.71~1.54 m2,各放牧率样地物种数的变化分别在0.16~0.32和0.32~0.64 m2范围内最剧烈。物种数随放牧增强呈下降趋势,在放牧率2.45 AUM·hm-2出现拐点,拐点两侧放牧对物种多样性具有不同的作用规律,2.45 AUM·hm-2为高山草原适宜的放牧率。在牧场尺度上,当面积超过2.56 m2,改善放牧管理对物种丰富度的增加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初步探索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在鹿科动物上的遗传多态性,试验采集56头甘肃马鹿的血液样品,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的方法对MyoG基因(GenBank登录号:FJ746497)5′UTR部分序列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及序列变异分析。结果表明:①引物P1的PCR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经克隆测序分析,在5′UTR -237 bp处存在G→A的转换变异,该位点表现为AA、AB和BB 3种基因型,由A和B 2个等位基因控制;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AA基因型频率最高,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该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0.194)为低度多态(PIC<0.25);经TFSEARCH 1.3分析软件预测发现,该变异可能减少了1个Sp1转录因子。②引物2的PCR扩增片段检测到1个SNP多态位点(—46 bp,G→A),表现为CC、CD和DD 3种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分布为CC>CD>DD,该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0.266)为中度多态(0.25<PIC<0.5),但该变异并未引起潜在调控元件及蛋白质结合位点的改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yoG基因SNPs位点与甘肃马鹿胴体、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西北马鹿(Cervus elaph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为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马鹿资源提供基础研究材料。【方法】对塔里木马鹿、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甘肃马鹿及阿拉善马鹿5个群体108个个体的D-loop全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西北马鹿群体遗传结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地位。【结果】共检测到40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98±0.006,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41±0.00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36.08。构建NJ和MP分子系统发育树发现,塔里木马鹿与其他马鹿遗传距离较远,分属于不同的类群;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及甘肃马鹿之间均存在基因交流,可能是群体间引种杂交所致。【结论】西北地区马鹿整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中国马鹿可能起源于欧洲;部分马鹿群体间存在基因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9.
天山马鹿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培育特别优秀、经济价值高的种用公鹿,选择4头天山马鹿作供体,经过CIDR+FSH+PG诱导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采集胚胎,获得13枚可用胚胎,将其移植给经CIDR+PMSG+PG诱导同期发情的13头天山马鹿,结果7头受体马鹿受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屠宰性状测定方法”对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手段所获得的西丰梅花鹿(♀)与天山马鹿(♂)杂交F1的头2、锯公鹿与母本西丰梅花鹿做了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其主要肉用性状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分别为61.94%、59.05%、60.17%和62.34%;46.93 kg、48.16 kg、25.01 kg和35.45 kg;47.89%、45.86%、42.38%和46.04%。并确定此种杂交组合方式为适宜的肉用鹿杂交组合之一,为我国长白山鹿业的肉用鹿生产和市场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