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598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1153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体细胞克隆荷斯坦奶牛出生后死亡的原因,对新生后死亡的克隆荷斯坦公牛和自然繁殖的荷斯坦公犊的主要组织器官进行比较。通过解剖和石蜡切片-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技术,对主要的组织器官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后死亡的克隆荷斯坦公牛肺部结构清晰;肝脏的肝细胞明显肿大,出现脂肪轻度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心肌的肌纤维间空隙增大;骨骼肌纤维间隙明显,空泡变性,这可能导致该克隆牛犊肌肉无力并功能不全;淋巴结皮髓质界限不分明,淋巴小结细胞较稀疏,生发中心不明显,淋巴窦细胞较少;脾脏内红细胞较少,这说明该克隆牛的造血功能可能不完善;胸腺的皮质部分和髓质部分界限不明显,嗜酸性胸腺小体不易辨认,可能发育不全。该克隆公牛免疫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不全现象较严重,这有可能是其出生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凭借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尸体剖检综合诊断了1例黄牛狂犬病.发病牛临床症状表现为流涎,头颈后仰,四肢僵直,顶撞其他牛.尸体剖检可见大网膜、心内外均散在或密布出血点,左右心室腔积有大量血凝块.脑充血和水肿,脑膜静脉扩张.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脑血管严重充血,脑神经细胞多数自溶,在小脑的浦肯野细胞浆、海马多形细胞浆和脑干多极运动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狂犬病病毒包涵体(内基氏小体).出现非化脓性脑炎,在部分小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浸润,形成淋巴细胞性"管套".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3.
农业植物病理学作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历史悠久、内容繁杂、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密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其他各门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规格。本文介绍了植物保护专业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建设与实践,具体包括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20,(2):87-90
为了解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菌株药物敏感性及鸭感染后组织的病理变化,对山东地区疑似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病鸭采取心、肝、脾进行病理学观察,细菌分离与鉴定,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药敏试验、16S rRNA测序等,利用纯化菌液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心外膜纤维素附着,肌纤维肿胀、变性、间隙增宽;肝细胞肿胀、水泡或脂肪变性,细胞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褐素沉积;脾脏充血,红白髓界限不清晰,网状细胞增生,浆液纤维素渗出,脾脏组织结构松散。经PCR鉴定和测序确定为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霉素、苯唑西林完全耐药,对庆大霉素低敏,对其他几种抗生素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敏感;人工感染动物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病变一致。本研究为鸭疫里氏杆菌病临床用药及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旭 《农业考古》2020,(1):7-15
本文对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11组古代人群的龋病状况做了统计与分析,在与我国北方地区16组古代人骨材料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其生业模式与龋患的关系。龋病的罹患情况是反映人群摄入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有效指标,龋病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农业出现相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不同生业模式人群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取量的多寡决定了其龋齿发病率的高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人群龋齿发病率最高,并随着时代发展而进一步增加;以畜牧或渔猎采集经济为生的古代人群龋病发病率较低;农牧兼营的混合经济人群龋齿发病率居中,并且因农业经济所占比重的不同,其变异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6.
7.
为深入研究国内首次发现并鉴定的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四川分离株SC2020/04的致病性,用SC2020/04 RHDV2分离株,以皮下注射方式感染25日龄仔兔和4月龄成年兔,记录家兔发病情况,对病死兔进行剖检,并取肝脏样品进行血凝(HA)和核酸检测,取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等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感染后仔兔18 h出现死亡,成年兔40 h出现死亡,死亡率均为5/5;感染后试验兔出现典型兔瘟临床症状,濒死时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部分死亡兔可见口鼻流出红色血液;剖检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并伴有明显的小叶样改变,脾肿大,肺、肝、脾和肾出现充血和弥漫性瘀点出血,腹腔内有血样渗出物;血凝试验结果显示,病死仔兔和成年兔肝脏血凝效价没有明显差异;采用鉴别经典RHDV/RHDV2的RT-PCR方法检测攻毒死亡兔肝脏样品,结果显示为RHDV2阳性;病理学观察可见多脏器严重出血、肿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病死仔兔十二指肠组织严重糜烂,成年兔十二指肠病变较轻。本研究对我国首个RHDV2毒株进行了致病性初探和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可以为RHDV2疫苗研发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牛副结核病的临床及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主要病理变化是慢性增生性肠炎。国内外均有报道,该病给大部分地区奶牛和肉用牛饲养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1~2〕。2014年7月,宁夏某场奶牛发病,临床症状为长期腹泻,初为间歇性,后转为顽固性,久治不愈,病牛极度消瘦,被毛粗乱无光。后期大便稀粥样射出,恶臭混有气泡,肛门附近沾满粪污。可视黏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46-1650
菏泽市某养羊场从散户购买青山羊50余只,购进后1周左右陆续发病,发病羊体温41~42℃,2周内死亡率超过60%,部分羊体表有痘疹样病变,疑似羊痘。对该病例进行了现场调查、尸体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病羊眼睑、口、鼻部有痘疹结节,皮肤有大量红色丘疹。剖检病死羊可见肺、胃肠黏膜、肾及肝表面有数量不等的灰白色丘疹。皮肤及黏膜痘疹部的上皮细胞增生、水泡变性,并见胞浆红染包涵体;肺、肝、肾丘疹完全符合痘疹的病变特征,通过Macehiavello包涵体染色在皮肤、黏膜增生的上皮细胞及肝、肾痘细胞的胞浆内有紫红染包涵体。将获得p3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山羊痘病毒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9.4%~99.8%,但与绵羊痘病毒的同源性偏低(97.2%~98.1%)。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山羊痘病毒处于同一分支。将纯化后的p32基因扩增产物用Hinf I酶切位点分析表明,该病毒仅在688bp处存在1个酶切位点,酶切后产生2条目的片段(688和311bp)。对p32基因序列进一步分析表明,在169~171位点上存在3个碱基(GAT)的插入,而山羊痘病毒和其他痘病毒在该位点上有3个碱基缺失,证明此次疫情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据病理学及病原学诊断结果判定该病例为山羊痘重症感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发病羊群,羊舍、场地、用具严格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受威胁区的羊群实施疫苗紧急接种羊痘疫苗,疫情未发生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