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71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athering of the arsenopyrite-rich tailings of the Carnoulès abandoned mining site (Gard, France)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acid mine waters heavily loaded with arsenic. Dissolved arsenic present in the seepage waters is precipitated within a few meters from the bottom of the tailing dam by microorganisms. From these effluents, we hav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a Gram negative bacterium involved in this bioremediation process. This bacterium, which belongs to the Thiomonas genus, is very efficient in removing arsenite from contaminated acidic waters by oxidizing it to arsenate, which precipitates.  相似文献   
2.
土壤有机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沈定华  许昭怡  于鑫  胡文勇 《土壤》2004,36(5):463-467
土壤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的论述很多,本文则从对影响这些技术实施的因素进行综合评述,例如污染物的性质、微生物自身特性等。  相似文献   
3.
Biologically enhanced dissolution offers a method to speed removal of chlorinated solvent dense non-aqueous-phase liquid (DNAPL) sources such as tetrachloroethene (PCE) and trichoroethene (TCE) from aquifers. Bioremediation is accomplished by adding an electron donor to the source zone where fermentation to intermediates leading to acetic acid and hydrogen results. The hydrogen and possibly acetic acid are used by dehalogenating bacteria to convert PCE and TCE to ethene and hydrochloric acid. Reductive dehalogenation is thus an acid forming process, and sufficient alkalinity must be present to maintain a near neutral pH. The bicarbonate alkalinity required to maintain pH above 6.5 is a function of the electron donor: 800 mg/L of bicarbonate alkalinity is sufficient to achieve about 1.2 mM TCE dechlorination with glucose, 1.7 mM with lactate, and a much higher 3.3 mM with formate. Laboratory studies indicate that in mixed culture, formate can be used as an electron donor for complete conversion to ethene, contrary to pure cultures studies indicating it cannot. Various strategies can be used to add electron donor to an aquifer for DNAPL dehalogenation while minimizing pH problems and excessive electron donor usage, including use of injection-extraction wells, dual recirculation wells, and nested injection-extraction wells.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类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法对油污土壤进行修复,通过分析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类含量及组分的变化来评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结果]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矿物油可降到3 000 mg/kg以下;土壤中石油类总烃所占比例大幅下降,而沥青质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修复前土壤中石油类以C24为主,微生物修复后(41 d)主碳峰为C29,植物修复后(139 d)主碳峰为C17和C18。[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油污土壤生物修复效果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果园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果园田间试验和土壤模拟试验,研究施用果树生物有机肥对果园土壤生物修复的作用。[结果]生物有机肥提高了根域土壤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等酶的活力;促进了根域土壤对Pb2+等重金属的钝化;增加了有益真菌、放线菌、细菌等活性菌的数量,降低了根腐病菌、疫腐病菌、白/紫纹羽病菌和线虫等有害生物的数量。[结论]该研究为生物有机肥在果树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对周围环境污染小、修复效率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修复生物的选择、修复条件的优化、修复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推动该方法的广泛应用,还应深入探究降解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和协同机制、进一步降低修复成本、进一步完善修复评价标准,加强重石油污染土壤和特殊环境下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研究,开展复合污染(如石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近年来该区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微生物、植物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方法进行综述,强调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突出地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的应用潜能。由于石油污染物的复杂性,现存技术在实际修复中效果并不明显,提出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酶功能基因、将代谢组研究融入油污土壤的修复、深入探究植物根际分泌物与微生物作用及菌根真菌生物降解机制的建议,旨在对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探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类的生产与社会活动,使得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鉴于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修复环境,除去有害物质,易造成二次污染,寻找高效的生物修复方法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课题。微生物作为生态链中的分解者,由于其具有易繁殖、适应性强、代谢快等特性,是作为生物修复的极佳材料。对生物修复菌剂的分类、生产、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以微生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为对象,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系统地说明了5种主要分子作用机理,分别为细胞表面吸附、主动运输、细胞内隔绝、胞外沉淀及酶的解毒作用。对重金属产生抗性的基因位于微生物的染色体、质粒和转座子上。最后介绍了多种抗性菌株,并就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增俊  滕应  骆永明  赵静  李振高 《土壤》2010,42(3):404-409
选用有机肥A、有机肥B和紫花苜蓿粉3种有机物料作为菌剂载体,探讨了固体发酵过程中物料量、接种量、固水比和发酵时间对噬氨副球菌HPD-2生长的影响,以及固体发酵菌剂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3种发酵载体中,以有机肥A的效果最好。噬氨副球菌HPD-2以有机肥A为载体的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物料量20 g、接种量5%、固水比1:1、发酵时间 144 h。菌剂施入土壤28天后,土壤中PAHs总含量由初始的9.96 mg/kg 下降到7.64 mg/kg,其去除率达22.8%。不同环数PAHs的去除率高低顺序为3环>5环>6环和4环,分别下降了35.1%、27.0%、20.7%、20.4%。该菌剂对PAHs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