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在预防早产儿佝偻病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早产儿168名,胎龄35~37周,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实验组用阿法骨化醇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对比2组佝偻病发生率、血钙、25-羟基维生素D_3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实验组佝偻病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6.67%)(P0.05)。实验组治疗30 d后血钙水平、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优于对照组[(2.48±0.17)mmol·L~(-1) vs (2.25±0.13)mmol·L~(-1)、(56.15±6.28)ng·mL~(-1) vs (33.53±7.30)ng·mL~(-1)、(121.53±16.02)U·L~(-1) vs (188.71±18.02)U·L~(-1)](P0.05)。结论合理使用阿法骨化醇可有效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发生,且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血钙等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粗骨沙化和酸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侵蚀是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的主因,并由此造成土壤粗骨沙化和酸化。利用土地特性系列比较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未退化样地相比,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坡度段土壤粗化现象明显,表明它们存在不同程度的侵蚀退化。各土地利用类型pH值均有所减少,表征该研究区紫色土向酸性方向发展,特别是园地和菜地。(2)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沙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荒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菜地>园地。(3)不同坡度段紫色土坡地土壤沙化程度基本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30°坡度段土壤沙化最轻。(4)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坡度段土壤粘粒、有机质、全N、碱解氮、全P、速效P、全K、速效K、阳离子交换量、pH值及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骨粉植入治疗非骨化性纤维瘤术所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术所致骨缺损3~30mL采用医用硫酸钙骨粉植入充填修复。结果20例经过0.5~3a的随访,术后骨缺损区新骨生长良好,无术后感染和排异反应。结论医用硫酸钙骨粉植入非骨化性纤维瘤术所致骨缺损内,有利于刺激新骨形成,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毛翅目等翅石蛾科2新种,即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和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产于河南省的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与产于浙江天目山的Chimarra senticosa Sun & Malicky相似,但其第8节后缘背面观呈波浪状;第9节侧面观前缘上方强烈向前方凸出呈齿状;肛上附肢下叶由基部向端部逐渐加宽;可与后者相区别。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在合脉等翅石蛾属中雄外生殖器独特,具有如下综合特征区别于该属内的其他成员:第10节背板端缘切入深,呈双叶状,且每叶突端部着生一小的刺突;双叶突下方具一骨化较弱的长突起;具一对细长边缘具齿的突起分别连接在每一下附肢基节的上前侧角处。  相似文献   
5.
展示骨骼系统的透明标本已成为研究骨骼形态发育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比较解剖 学领域,尤其适用于难以剖解的胚胎和小型脊椎动物.它不仅是研究骨骼和关节在体内的 自然位置和连接形式的重要方法,还是研究动物生长发育期骨骼的定型和骨化进程,以及胚 胎毒理学等领域的独特方法.小鼠是哺乳动物的模式动物[1],在胚后初期的生长 发育速度非常快,是研究骨骼生长的重要阶段[2].本文利用透明标本的制作技术 ,对断奶前小鼠四肢骨骼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对骨骼的形成和发育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1 鹿茸生长及其注意事项 1.1 鹿茸的生长 鹿茸和骨化的角统称为茸角,茸角着生于额骨的顶部.在正常情况下,茸角每年新生和脱落一次.茸角的新生和脱落都有一定的规律:茸角的脱落足在每年的春夏季节,这同时也是气温升高的季节,因此,茸角的脱落和新生与季节的变化是相互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X线摄影检查,日服钼60、30mg/kg和日服钼15mg/kg另加服7g硫酸钠的羊,骨骼病变主要发生在四肢长管骨(以股骨为最多,肱骨次之),其实质为骨化性骨膜炎。根据病变波及的范围,有限局性和广泛性骨化性骨膜炎。前者常以骨赘的形式存在,后者多为周围性骨化性骨膜炎。骨骼病变出现的时间,最早为服药后68d,最晚为150d。经X线照片密度测定和骨骼的组织学检查证实,骨骼病变属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尖吻鲈仔鱼期的骨骼生长发育规律,为开展尖吻鲈骨骼发育相关基因研究及鱼类化石探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软骨—硬骨双染染色技术,连续观测0~23日龄尖吻鲈仔鱼发育过程中脊柱及附肢骨骼中的胸鳍、背鳍、腹鳍、尾鳍、臀鳍形成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1日龄的尖吻鲈全长1.70±0.10 mm,其身体细长笔直,骨骼尚未开始骨化,附肢骨骼未出现;3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索发生自然弯曲并开始发育,胸鳍、尾鳍原基逐渐形成;5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索末端开始向上弯曲,背鳍开始发育;9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索出现弯曲,髓弓和脉弓开始形成,尾杆骨上翘,随之形成尾鳍,胸鳍原基、背鳍鳍皱开始出现,臀鳍开始发育;13日龄时,尖吻鲈仔鱼的胸鳍和尾鳍发育基本完成,髓棘、脉棘开始出现;15日龄时,尖吻鲈仔鱼的腹鳍开始发育,背肋和腹肋以软骨的形式生长,尾杆骨收缩,背鳍和胸鳍进入发育后期;19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柱骨化,胸鳍出现鳍棘,附肢骨骼发育接近完全;21日龄时,尖吻鲈仔鱼的背肋和腹肋开始骨化,尾鳍骨化基本完成,髓弓、脉弓、髓棘和脉棘也开始骨化;23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柱骨化完全,胸鳍发育完成,鱼体骨骼基础框架完成发育,鳍条开始骨化并出现分节,仔鱼完成变态.脊柱畸形首次出现在10日龄的尖吻鲈仔鱼中,至22日龄时畸形率占样本采集总量的8%,其中前期畸形的仔鱼在14~15日龄时基本被淘汰.[结论]尖吻鲈仔鱼脊柱及附肢骨的发育顺序与其他鱼类基本一致,但发育时间节点有所不同.尖吻鲈仔鱼的骨骼发育畸形首次出现在10日龄左右,但主要集中在20~22日龄.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基因在淇河鲫肌间骨骨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淇河鲫仔稚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整体骨骼染色法对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并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ST基因在肌间骨不同骨化阶段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淇河鲫发育至2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肌膈中出现纤维束;25 dpf髓弓小骨出现,28 dpf脉弓小骨出现,33 dpf髓弓小骨出现分叉,45 dpf肌间小骨发育完全。SOST基因在肌间骨骨化发生各阶段均有表达,23 dpf的表达量最低(P0.05),随着肌间小骨的骨化发育,SOST基因呈递增趋势,45 dpf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骨化阶段(P0.05);SOST蛋白在45 dpf时显著高于23和27 dpf(P0.05),与其他发育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SOST m RNA和蛋白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在23dpf处于最低,肌间骨全部出现后表达量达到最高,与淇河鲫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趋势一致。因此,推测SOST与淇河鲫肌间骨骨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调控肌间骨的分化和形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