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371篇
农作物   153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居群根表铁膜形成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表铁膜形成能力反映了水稻根系氧化力的强弱。为了了解普通野生稻根系氧化力,采用水培铁胁迫试验对5个水稻品种和2个普通野生稻居群根表铁膜形成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同亚洲栽培稻相比,普通野生稻拥有较高的根孔隙度,但其根表铁膜含量较低;供试植株的根孔隙度与根表铁膜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这很可能与侧根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光合作用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其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而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故前人就低温冷害对水稻光合特性影响展开了大量研究。综述了低温冷害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各生长发育时期包括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特性指标的影响。同时从选育抗低温品种、采取合理使用外源物质及改变灌水层高度等有效栽培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增强水稻抗低温能力的建议,对保证水稻在低温冷害时维持正常产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玉林市野生稻保护区的野生稻是栽培稻的始祖,蕴藏着高产优质、耐寒抗旱、抗病虫等基因,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4年正式建成保护区,对粮食安全的保护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保护区已出现生态现状不良、野生稻数量锐减等问题,经过深入分析,结合当前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提出了实施封闭生态保护、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制订生态补偿激励政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属地共管模式、依法按规治理等六项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3个野生稻品种(系)和常规稻品种吉粳301(CK)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对野生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野生稻和常规粳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NaCl浓度≤0.3%时,盐胁迫对3个野生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没有影响,但促进吉粳301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NaCl浓度≥0.5%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3个野生稻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幼苗的根长、苗长、根冠比逐渐变小;NaCl浓度与3个野生稻种子发芽率有一定的负相关性;NaCl对野生稻幼苗根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苗的作用;不同野生稻品种对NaCl溶液的耐受能力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MY-3、延引红、HY-1。  相似文献   
5.
综述和讨论了稻的起源、分化和传播等的考古与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一些成果。笔者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描绘了稻的起源和传播路线,即稻起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或华南地区,分化成籼粳稻后一路向北传播至我国的北方,最后到达日本和朝鲜等国家(以粳稻为主);另一路向南和西南方向传播至我国西南地区和福建等地,再经我国西南地区传至缅甸、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以籼稻为主),最后经印度传至欧洲美洲,从福建经台湾和琉球群岛传至日本。稻的分化亦有多种研究成果和推论,但从籼粳重要的栽培特征和农艺性状基因看,一次起源的可能性更高。文中还穿插介绍了稻的起源和传播中的一些人文传说和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6.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是稻属中保存较多原始性状特征的种类,对病害、虫害及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良好,尤其是高抗白叶枯病,蕴含大量优良基因,既可作为抗病、抗虫、耐旱和耐盐碱基因发掘及水稻育种的优良抗源材料,也可作为稻作高蛋白、高赖氨酸等改良稻米品质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但疣粒野生稻(GG基因组)与栽培稻(AA基因组)亲缘关系较远,其遗传特性研究和发掘利用远落后于普通野生稻等其他野生稻.文章通过综述疣粒野生稻分类和命名、优异性状、遗传特性及其在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疣粒野生稻研究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指出当前疣粒野生稻赖以生存的原生境不断遭到破坏,其生存形势已十分严峻,若现存的居群得不到有效保护,将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流失;此外,疣粒野生稻基因组的复杂程度限制了其功能基因及基因家族的研究,同时增加了同源基因克隆的难度和准确度,致使疣粒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进程缓慢,以疣粒野生稻为亲本的育种研究非常有限.因此,今后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疣粒野生稻研究:(1)重视疣粒野生稻的保护,加强保存、保护措施研究;(2)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包括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蛋白组学分析和代谢组学技术等开展疣粒野生稻优异性状调控机理研究,加强抗病、抗虫、耐旱及耐阴等功能基因的发掘.(3)加强疣粒野生稻杂交障碍和杂交后代不育研究,寻求克服杂交障碍及挽救杂交后代的方法,促进疣粒野生稻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野生稻是一个重要的基因资源库,包含了水稻各种病害的抗性基因。本文综述了野生稻丰富的抗性资源及其基因的挖掘,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野生稻种质资源抗病育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州普通野生稻苗期耐寒性鉴定及其SSR多态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苗期寒害是引起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高州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能蕴含苗期强耐寒基因.本研究通过苗期耐寒性鉴定,初步鉴定出2个编号(GZW5、GZW18)的高州普通野生稻具有苗期强耐寒性.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225对SSR标记,对耐寒的高州普通野生稻与对照水稻不耐寒品种三百粒之间进行多态...  相似文献   
9.
野生稻抗病虫基因的挖掘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简要介绍了野生稻抗病虫基因发掘、定位、克隆及育种应用研究的进展,讨论了野生稻优异抗病虫基因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稻属间杂种花粉植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辉煌  胡慧英 《作物学报》1997,23(6):689-692
以栽培稻02428与紧穗野生稻间不育F1杂种(2n=24,AC)为材料进行花约培养,共接种花约32688个,获得再生绿苗13株及白化苗两株,愈伤诱导率与分化率分别为0.14%和34.78%。有9朱花粉绿苗长至成熟,均表现长芒、紫柱头、强感光及易落粒等野生亲本的特性。细胞学结果进一步表明,其中4株为二倍体(2n=24),形态上琚的F1杂种相似,花粉母细胞中期Ⅰ亦只能见到少数二价体;另5株则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