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56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739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浦花鳜是安徽地方水产优良养殖品种。基于当前秋浦花鳜主要的养殖模式,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总结,系统归纳了秋浦花鳜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养殖,以及大水面增养殖等多元养殖模式及其关键技术。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下,秋浦花鳜均表现出优异的适应性,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可进一步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2.
昆山地区典型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是昆山地区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为深入研究虾蟹混养式养殖尾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典型养殖区锦溪镇南前村的600×667 m~2虾蟹养殖基地的水源、池水和尾水在2012—2014年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pH、亚硝酸盐、氨氮、总氮、总磷、COD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水源、池水和尾水的pH变化较大,变动范围在7.08~9.26之间;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均处于很低的水平,优于地表水环境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养殖尾水的氨氮浓度通常较水源和池水更低;除总氮和COD在2014春季高于水源外,其余年份各季节总氮、总磷和COD均接近或低于水源水指标值。除COD外,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且呈现为低于或接近养殖用水源水的水质指标,可以认为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外部水环境影响很小。尾水排放前应加强对COD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虾蟹贝混养池塘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存在大量的藻类、菌类等,它们互利共生,共同维持着水体的微生态平衡。但到了养殖中后期,随着生物总量的不断上升,饵料投喂量逐渐加大,虾蟹排泄物、动植物尸体增多等都会加重池塘负荷,如不能及时将其转化和分解,就极易导致有害细菌和病原体大量滋生,进而引发对虾病害。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适当施用微生态制剂,使池塘水体中的藻相和菌相维持平衡,可以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条件,提高养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试验探究了外来物种琵琶鼠鱼(Pterygoplichthys multiradiatus)和本地物种鲫鱼(Crucian carp)混养时的关系,研究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结果表明,琵琶鼠鱼与鲫鱼在不同配比的混养情况下,体重均表现为降低,其中琵琶鼠鱼的体重下降更多,但均有正增长的趋势。琵琶鼠鱼与鲫鱼之间存在空间竞争关系,且鲫鱼表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5 g·L~(-1)、5 g·L~(-1)、10 g·L~(-1)。36 d后,G3组中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为(0.21±0.03)%·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11±0.028)~(0.21±0.03)%·d-1,P0.01],而单养组的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仅为(0.063±0.022)%·d-1;G3组中披针形蜈蚣藻特定生长率为(0.96±0.20)%·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62±0.16)~(0.96±0.20)%·d-1,P0.01]。G3组生态系统对营养盐(NO_3~--N、NO_2~--N、NH_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1.40)%、(96.79±1.97)%、(98.38±2.06)%、(96.86±3.16)%,显著高于G2组(P0.05),而与G4和G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紫贻贝与披针形蜈蚣藻湿重比为1∶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养殖模式中的结构优化,对不同胭脂鱼混养模式的产量与综合效益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了5个模式,分别为胭脂鱼单养(M_1)、胭脂鱼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混养(放养密度:P_1为2∶1、P_2为1∶1、P_3为1∶2)、胭脂鱼、黄颡鱼和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混养(放养密度:P4为1∶1∶0.6)。结果显示:与M_1养殖模式相比,P_1、P_2和P_3养殖模式下的胭脂鱼平均重量、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4模式则显著降低(P0.05)。各模式下总产量为179.39~226.21 g·m~(-2),其中M_1模式最低,P4模式最高。饲料系数为1.34~1.67,其中M_1模式最高,P4模式最低。各模式之间水体温度、溶氧和亚硝酸盐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N、P浓度以M_1模式下最低,P4模式下最高。各模式的N、P利用率分别为20.51%~24.20%和12.54%~15.37%,与M_1模式相比,P_1、P_2和P_3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而P4模式则显著提高(P0.05)。在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方面,与M_1模式相比,P_1、P_2和P_3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4模式则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将胭脂鱼与黄颡鱼和长吻鮠混养,可以提高产量、NP利用率、池塘养殖经济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猛发展,畜禽混养、高密度饲养、不同龄期禽群共养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禽病越来越复杂,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传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对虾塘中混养缢蛏(又名蛏子),是一项提高虾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地区普遍推广这一技术,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般667平方米(1亩)投资按1000元计算,收入可达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笔者在0.22hm2池塘中进行鱼鳖混养,投放鳖种1 815只、318.6kg,投放鲢鱼、鳙鱼、草鱼种922尾、195kg。投放寸鱼1.3万尾。经过173d的饲养,收获成鳖674.8kg,平均每只鳖重400g,成鱼631.5kg,大规格鱼种264.5kg。净收入80 375元。技术要点如下:一、混养池条件池塘选择在背风向阳、日光照射充足、温暖宁静的位置。池水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深1.5~1.7m,底泥厚度25~30cm。防逃墙高度不低于50cm。防逃檐向池内伸出15cm。同时在池中或池边设晒盖台,目的是  相似文献   
10.
<正>莲藕是多年生宿根植物,种植历史悠久,为高效利用湿地,提高湖、库区湿地农民收入,山东省滕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滕州市盛世红荷藕业有限公司不断试验探索藕田该混养模式,为湿地藕农增加了一条致富途径。1混养藕池的建设1.1藕池挖建地的选择与面积选择避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1.5%),pH值中性,有灌溉和排水条件的田块挖建,单个藕池面积在100×667 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