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9篇
  50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气候变暖对我国乃至世界小麦育种和生产有很大影响。为了研究我国不同生态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适应气候变化调控机理,本研究以黄淮冬麦区北片和南片及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20个当前大面积推的小麦品种、新审定品种和新选育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黄淮冬麦区北片河北省石家庄市种植,在返青期前对其抗旱抗冻性、根冠比和叶片干重与鲜重比进行调查;收获后对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经济系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考种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系)苗期的抗旱抗冻性为黄淮冬麦区北片黄淮冬麦区南片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三大生态麦区的单株粒重与分蘖数、穗粒数、单株生物量、经济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呈显著和极显著的农艺性状相对较多,说明这两个生态麦区的品种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不同生态麦区其他农艺性状正负相关各有一定差异。在欧氏距离20处,20个小麦品种(系)被聚类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品种(系)(第Ⅰ类)及黄淮冬麦区北片品种(系)(第Ⅱ类)两个大的生态型;在欧氏距离6处,Ⅰ类又分为分别以‘百农207’‘济麦22’和‘西农979’为代表的3个亚类,Ⅱ类是以‘长旱58’为代表。产量、穗长、株高和经济系数4个主成分因子对10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变异累计贡献率为76.39%。‘济麦22’等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品种(系)综合得分在前20株中占95%。以上研究结果为小麦适应气候变暖育种和引种示范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International study program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iffusion of modern irrigation technologies, approaches, and problems. But the patterns and processes of international travel have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o date. This paper examines foreign visits to the US Bureau of Reclamation (USBR) from South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from 1946 to 1990. Using data from the Foreign Activities Branch of the USBR, we compare the participation rates from 16 countries in South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India, Turkey, and Egypt had the highest rates of participation, followed by Pakistan, Iran, and Israel. The frequency of visits is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Bu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ppear to be foreign relations and geopolitics. Given the problems faced by national irrigation bureaucracies around the world, there is a need to focus more directly on political factors than in the past.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菜豆中期与后期生长对CO2加富与亏缺灌溉的生理响应,试验设两个CO2水平:正常大气浓度和倍增CO2浓度,两个灌溉水平:自然灌溉12次和亏缺灌溉6次,研究CO2加富及亏缺灌溉对菜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加富显著提高菜豆生长中期株高与干质量,净光合速率(Pn)与胞间CO2浓度(Ci)分别显著降低15.48%、37.67%,气孔导度(Gs)显著提高95.83%,菜豆生长后期的叶绿素a/b(Chla/b)显著提高12.29%,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46.51%,Ci显著降低12.87%。CO2加富显著提高亏缺灌溉下生长中期菜豆的株高与干质量,但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及Gs;CO2加富下生长后期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及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分别显著提高78.05%与88.69%,CO2加富使亏缺灌溉下碳酸酐酶(CA)与FBPase活性分别显著提高83.73%与64.84%。综上所述,CO2加富提高菜豆生长中期对亏缺灌溉的适应性,对生长后期影响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5.
中微量元素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已有文献数据讨论了施用中微量元素对番茄单果质量、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程度,以期为科学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提供依据。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以不施用中微量元素为对照,选择反应比作为效应值,通过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施用中微量元素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并分亚组进行讨论分析。整合分析发现,施用中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番茄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提高比率分别为5.8%、10.2%;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提高比率分别为26.3%、69.4%;显著降低了果实中硝酸盐含量达6.7%。综上,施用中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番茄果实单果质量、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等品质指标,叶面喷施效果优于土壤施用,微量元素效果优于中量元素,且中微量元素施用应以平衡施肥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于2006年秋,引进51个花椰菜品种,在昆明市海拔1 920 m的试验地安排花椰菜引种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太白、一代神良100天、赛白80、玛瑞亚和白阳5个品种商品性优,产量性状也较理想,抗病性较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适宜在滇中地区种植,建议参加2007年的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7.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评价荔城区中低产耕地及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全区中、低产耕地面积分别为2293.39公顷和1594.97公顷, 分别占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25.49%和17.72%; 中产耕地主要分布于北高和新度镇,而低产耕地则主要分布于北高镇; 中产耕地主要限制因素为旱限制、缺钙限制、瘠瘦限制、缺钾限制、缺磷限制和酸限制,分别占中产耕地总面积的88.76%、18.26%、15.48%、8.18%、7.91%和6.53%,低产耕地主要限制因素为旱限制、缺钙限制、瘠瘦限制、障碍层限制、渍涝限制、盐碱限制和酸限制,分别占低产耕地总面积的96.98%、58.31%、54.89%、18.90%、18.47%、18.47%和16.28%。在中低产耕地及其障碍因素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中低产耕地的改良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了罕见的“汛期反枯”极端水文事件,在此期间,汉江中下游首次发现了蓝藻水华。本研究选取叶绿素a浓度作为衡量水华的关键指标,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量化了不同环境因子对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仙桃、宗关断面)水华生消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仙桃和宗关断面叶绿素a浓度与溶解氧、pH值和水温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溶解氧、pH值和水温对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消的贡献程度最高,三者对仙桃和宗关断面水华生消的贡献率分别为15.18%、13.68%、14.50%和18.06%、15.93%、15.65%。(2)基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ing,PLS-PM),本研究进一步解析了各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浓度变化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气象因子是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蓝藻水华暴发的诱导因子,高温无雨的极端天气导致水温和pH上升,加速了藻类的代谢反应速率。同时,河道流量减小延长了有机物和营养盐的传输和滞留时间,为藻类生长提供了稳定的营养条件。并且水华“萌发”时段可能与汉江中下游“涝旱急转”时段重叠。因此,本文建议下一步研究应结合准确的中长期气象预报信息,在“涝旱急转”时段实时优化汉江中下游水华防控调度的下泄流量与下泄时机,这将有可能大大提高水华防控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闽江流域中下游特殊地段防护林营造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闽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营造技术 ,结果表明 ,根据地理、水文、气候、社会经济等因子的差异 ,因地制宜采取相应工程造林技术措施 ,对促进特殊区域防护林的营造成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1993—2012年湖北省各县(市、区)水稻生产实际状况、气象资料、地形等多种数据的支持下,使用GIS技术建立数据库。结合中稻生长发育规律,计算中稻光合、光温、气候、耕地生产潜力及增产潜力、增产空间,将增产潜力划分为5个等级区,绘制了相应的图表,进一步研究了湖北省中稻不同种植区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湖北省中稻增产潜力巨大,理论值达1187.8万t,限制增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耕地和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