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5-2016年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汉江中下游多年春季易发生硅藻水华的成因,2015年和2016年早春水华发生期在汉江干流布设8个点位(黄家港、襄阳、皇庄、沙洋、兴隆闸、泽口、仙桃、蔡甸),进行密集的浮游植物定性定量监测,同时监测总氮、总磷、硅酸盐、水温、pH和溶解氧等水质理化指标,并搜集水华期汉江中下游干流各水文站的流量数据,分析理化指标与水华细胞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流量与水华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皇庄以下,水华发生期浮游植物密度高于107个/L,优势种为冠盘藻(Stephanodiscus),达总生物量的95%以上;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硅酸盐浓度、硅氮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考虑上下游点位距离和时间推移的交互作用下,通过逐步向前回归方法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论显示,采样时间和采样点位间距与细胞密度呈极其强烈的显著正相关(P<0.001),流量与细胞密度呈极其强烈的显著负相关(P<0.001)。由此可见,适宜的早春气候条件、较高的硅氮比、低流量是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的原因,因此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应注意早春时节对重要站点的流量监控,适时地下泄流量以防控硅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汉江流域是多个引调水工程水源地,在国家水资源配置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水质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汉江中下游自1992年首次爆发水华以来,水华事件已累计发生10余次,给沿岸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文系统调研了汉江水华相关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汉江中下游水华优势藻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统计分析了汉江中下游历次水华的发生特征,从营养盐、水文水动力、气象等条件方面归纳了现有研究成果中对于汉江中下游水华爆发成因的解释,总结了汉江中下游水华预测相关模型及水华可调控环境因子的阈值。当前汉江中下游水华防控面临新的挑战,未来仍需在环境因子对硅藻水华生消的影响机理、水华预测模型与方法、水华预警和抑制水华生态调度技术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香溪河水质预警、水华防治等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点为香溪河库湾XX06站点,2015年每日1次定点采样,监测指标为氮磷营养盐、叶绿素a浓度、水温、溶解氧、pH、浊度、混合层深度、真光层深度、表底温差、水位及流量等。使用SPSS20.0对环境因子指标和叶绿素a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叶绿素a浓度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年平均值为14.38μg/L,变化范围为0.36~108.00μg/L。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水平均指示香溪河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叶绿素a浓度春季与水温、pH、混合层深度正相关,与浊度、总氮、真光层深度负相关;夏季与水温、pH、滞留时间、混合层深度正相关,与总氮负相关;秋季与水温、混合层深度正相关,与浊度、真光层深度负相关;冬季与各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小江是三峡库区北岸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其回水区富营养化备受关注。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小江回水区高阳断面和双江断面爆发了水华。以高阳断面和双江断面为监测区域,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水华爆发期微囊藻丰度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找出水华应急阶段关键水环境因子,为小江回水区微囊藻水华预警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水深逐渐增加,微囊藻的丰度逐渐减少,高阳断面上表层(水下0.5 m)、中层(1/2水深)、底层(底部以上0.5 m)微囊藻丰度为2467.67×104个/L、792.58×104 个/L和729.72×104 个/L;双江断面表、中、底层分别为1337.57×104个/L、298.75×104个/L和108.79×104个/L;高阳断面微囊藻丰度明显高于双江断面。高阳断面的水温、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明显高于双江断面,其他水环境指标的差异性不显著。冗余分析Monte Carlo检验结果显示,高阳断面溶解氧(P=0.045)与微囊藻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电导率(P=0.047)与微囊藻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双江断面水温(P=0.002)与微囊藻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透明度与微囊藻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1)。  相似文献   

5.
三峡上游梯级水库蓄水发电后,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水华情势有显著不同。为弄清新情势下影响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水华的影响因素,于2015年对香溪河库湾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年平均值为14.38μg/L,变化范围为0.36μg/L ~108.00μg/L;春季,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pH、混合层深度表现为正相关,与浊度总氮、总氮溶解性硅、真光层深度表现为负相关;夏季,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pH、滞留时间、混合层深度表现正相关,而与总氮表现为负相关;秋季,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混合层深度表现正相关,与浊度、溶解性硅、真光层深度表现负相关;冬季,叶绿素a与溶解性硅表现为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水平均指示香溪河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淀山湖是黄浦江上游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为评估淀山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本文依据2013年、2016年、2019年和2022年的6月和9月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淀山湖夏初、秋初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点。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80属169种,其中绿藻门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硅藻门、蓝藻门和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金藻门种类数较少。在数量上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的优势最明显,其中铜绿微囊藻是引起淀山湖水华的主要物种,且易在9月湖区的西南方引起蓝藻水华。6月和9月浮游植物密度变动范围分别为1.69~3.08×106 cells/L和1.31~128.67×106 cells/L,6月在湖区东北方的平均密度最高,9月在湖区西南方的平均密度最高。水华暴发年份(2016年和2019年)9月平均密度明显高于同年6月,水华未暴发年份(2013年和2022年)9月平均密度则低于同年6月。采用冗余分析(RDA)法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水温、溶解氧、透明度、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是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且水华暴发年份与水华未暴发年份水温、溶解氧、透明度、总磷和总氮等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磷营养限制,其物种数量、密度及优势种主要受水温影响。采用不同指数法评价水质,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淀山湖蓝藻水华的指示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更灵敏。根据湖区出现的主要优势种均为富营养水体指示物种,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可以判断淀山湖夏秋季水体总体上处于轻-中度富营养化水平,且呈轻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7.
2009年夏季三峡水库支流小江回水区局部水域爆发水华,在水华爆发期的5月29日和6月18日开展了水华原生动物采样调查,分析了群落变动特征及其与水环境、水华藻类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华均以蓝藻为主,其中5月的优势种类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aquae),6月的优势种类为微囊藻(Microcystis),其次是浮游鱼腥藻(Ana baenaplanctonica)和小环藻(Cyclotella);5月和6月的总磷、磷酸盐、叶绿素a含量、溶解氧、水温与pH等差异显著(P<0.05);5月鉴定出2种肉足虫,6月为10种肉足虫和5种纤毛虫;原生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200个/L和970个/L。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与原生动物密度显著相关的水环境因子为总磷(TP)和溶解氧(DO),浮游植物密度因子为浮游鱼腥藻和微囊藻。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3年1-12月在小江水华暴发的敏感区域高阳断面开展了水文、营养盐、叶绿素a等指标长期、定点监测,分析库湾水体叶绿素a及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阳断面水体在1月、10-12月处于混合状态,3-8月则处于弱分层到稳定分层状态。水体在混合状态时各理化因子、营养盐及叶绿素a分层变化不显著;而处于分层状态时,各层水体氮磷营养盐呈现较显著差异,时间分布上冬季略高于夏季,干流倒灌对高阳断面营养盐的季节分布影响显著。叶绿素a浓度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冬季低的趋势,水体分层对叶绿素a垂向分布影响显著,当水体处于分层状态时,表层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中、底层。高阳断面各层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硝氮和可溶性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营养盐是小江高阳叶绿素变化的限制因素。表层水体叶绿素a与硝氮、磷酸盐、溶解氧、透明度、水温、表底温差等呈显著相关(P<0.01),表明表层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强;中层叶绿素a与硝氮、总氮、总磷、磷酸盐、水温、透明度、水深、水体稳定系数等呈显著相关(P<0.01),表明水体的扰动是影响中层水体叶绿素a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底层水体叶绿素a与硝氮(P<0.01)、磷酸盐(P<0.05)、水深(P<0.05)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南太湖入湖口叶绿素a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1-12月专项监测数据,分析南太湖入湖口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水温和营养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叶绿素a含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在空间分布上,太湖西南入湖口水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太湖南部入湖口水域.叶绿素a含量全年平均值为(15.71 ±11.24) μg/L,变化范围在1.50~74.3μg/L.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氨氮(NH4+-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DO)、总氮(TN)、TN/TP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含量变化受多个因子共同影响,水温是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氮磷比平均值为17.8,在藻类生长氮磷比的最佳范围内,易发生蓝藻水华.叶绿素a含量的对数与TP的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和TN/TP的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磷是南太湖入湖口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北京翠湖湿地血红裸藻水华发生的环境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水华是近10年来北京翠湖湿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了探究湿地藻类水华发生的环境条件,于2013年夏季(7月)丰水期在紧邻上庄水库的翠湖湿地选择27个典型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同时监测相应的环境因子指标;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选择 pH、水温(WT)、空间位置(WIND)、总磷(TP)、总氮(TN)、植物郁闭度(COVER)、光量子通量(PPFD)、电导率(EC)、溶解氧(DO)、水流波动(FLUC)共10个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多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翠湖藻类的常见属有血红裸藻(Euglena sanguinea)、颤藻(Oscillatoria formos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裸甲藻(Gymnodinium aerucyinos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衣藻(Chlamydomonas sp.)、舟形藻(Navicula sp.)、色球藻(Chroococcus sp.)、鱼腥藻(Anabeana sp.)、针秆藻(Synedra sp.)和棒胶藻(Rhabdogloea sp.),其中血红裸藻为明显优势种类;翠湖湿地水体 N /P 在8.33~35.32,均值为16.38,说明氮磷比不是研究区藻类水华发生的关键控制因子;CCA 分析结果显示,翠湖湿地水体中血红裸藻的繁殖受 TP 含量的影响显著,与 TN 含量关系不显著;血红裸藻适宜的水温环境为26~28℃;血红裸藻也受光量子通量影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光照越强,发生水华的概率越高。通过控制水温、改善水流波动频率、提高遮盖度等措施能抑制血红裸藻水华暴发。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不同学者对河纯毒素起源的几种解释,从遗传学角度解释河纯毒素是河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的解释较为合理。本文对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河豚毒素是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是一种强海洋神经毒剂,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河鲍毒素的控毒手段以及河纯毒素作为一种工具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气中的有机胺具有潜在的气候效应,这是当今国际的研究热点之一。海洋是大气中有机胺的重要来源,但由于海水中有机胺检测难度较大,导致海洋环境中有机胺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概述了海洋生物体内有机胺前体物的浓度特征及其对环境中有机胺的影响,阐述了沉积物、海水及大气中有机胺的浓度特征,分析了海洋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的形成途径,并指出海水中有机胺检测的难点及现阶段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深入认识海洋环境中有机胺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潜在气候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铁元素含量对鱼菜共生系统水质及鱼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饲料中铁元素含量,研究其对鱼(金鲫)、菜(红皱生菜和红油阿拉斯)生长和系统水质的影响。实验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饲料铁含量分别为0、0、10、20、40和80 mg/kg。结果显示:该系统对水体质量有净化作用;不同铁含量对金鲫存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增重率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中铁含量为20 mg/kg时,金鲫鱼存活率和鱼体增重率均达到最大值;饲料中铁含量为80 mg/kg时,金鲫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出现下降趋势;饲料中不同铁含量对两种蔬菜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在增重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铁元素能够促进金鲫和蔬菜的生长,当铁元素含量为20 mg/kg时,该鱼菜共生系统具有最佳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ntiepileptic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epilepsies is reviewed for dogs and cats. In dogs, especially phenobarbital and primidone must be regarded as useful drugs for chronic treatment on account of their elimination rate and bioavailability. Phenytoin, carbamazepine, valproic acid and benzodiazepines are eliminated so rapidly that a therapeutic value cannot be expected. In cats, phenytoin, phenobarbital, valproic acid and diazepam must be regarded as suited for chronic treatment, but there is a definite lack of clinical experience. Phenobarbital and primidone are useful for treatment of clonic-tonic generalized seizures (grand mal) in dogs. The effect of primidone depends mostly on its metabolite phenobarbital. Since primidone, given in high dosage for longer periods of time, gives rise to liver damage, phenobarbital is regarded as the drug of first choice. A status epilepticus may be treated by i.v. injection of diazepam, clonazepam, phenytoin or lidocaine. In cats with grand mal, treatment with daily doses of about 1 mg/kg diazepam may be tried. It proved effective for longer time periods without development of tolerance. There is no reliable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other drugs in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蒋志凯 《水产学报》1995,19(1):71-77
GPS和GLONASS兼容性研究进展蒋志凯(大连水产学院.116024)关键词卫星导航,GPS,GLONASSADVANCESINTHESTUDYOFTHECOMPATIBILITYOFGPSANDGLONASS¥JiangZhikai(Dalian...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及历史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黄渤海鱼类体内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需优先监控的重金属污染物。结果显示,通过对黄渤海鱼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超标率、检出率和限量标准进行分析,甄别出需优先监控的重金属有Cr、As、Cd、Pb和Hg。结合各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毒性效应、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确定黄渤海鱼类优先监控重金属污染物。总体评价结果为CdHgAs*CrPb,其中,Cd的综合评价总分最高,需高度关注。按照鱼类品种进一步分析显示,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体内的Cd和矛尾复虎鱼(Symechogobius hasta)体内的As*属于优先监控对象。对黄渤海8个沿岸城市进行取样,检测结果表明,舌鳎和蓝点马鲛体内的Cd属于优先监控污染物,与筛选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此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勇  严利平  胡芬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5,27(2):133-138
本研究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海域(30°~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鲐鱼渔获样品,合计采集777ind,通过对鲐鱼耳石生长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结果表明叉长与体重的关系雌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所鉴定鲐鱼年龄组成为1~3龄鱼,共3个年龄序列,并补充20世纪80年代4~5龄鱼对鲐鱼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1993、451.3514和-1.20307;鲐鱼的生长拐点年龄为2.7yr,拐点体重为450g,拐点叉长为320mm。比较分析东海群系鲐鱼的渔业生物学历史状况,在目前所能观察得到的鲐鱼年龄段内(1~3龄),东海区鲐鱼个体平均叉长比20世纪80年代的都要小;与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的相比,东海群系的平均叉长在鲐鱼的整个生长阶段都明显的大。  相似文献   

18.
牡丹江干流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006年春季对牡丹江干流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其浮游植物的组成。通过Shanno-Veaner多样性指数(H′)、M 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P ielou均匀度指数(J′)以及S impson倒数指数(Dr)综合研究了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水平;其中H′在2.83~4.53、d在2.56~4.64、J′在0.61~0.83、Dr在4.34~15.82;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牡丹江干流浮游植物7门84种及变种,其水体并未达到富营养化程度,水质较10年前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析了2017年9月(夏季)和11月(秋季)青岛市文昌鱼(Branchidermus fasciatus)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并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溶解无机氮(DIN)平均含量夏季高于秋季,NO_(2-)N、NH_(4-)N平均含量分别是秋季的1.98倍、1.44倍,而NO_(3-)N和PO_(4-)P平均含量低于秋季,分别是秋季的88.8%和47.6%。夏季DIN总体水平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PO_(4-)P总体水平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秋季DIN总体水平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PO_(4-)P总体水平劣于海水一类标准值。从水平分布来看,夏季海水的DIN浓度分布趋势大致呈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的趋势;秋季海水的DIN浓度分布呈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夏季N/P比值略高于Redfield比值,而秋季N/P比值较低于Redfield比值,DIN相对缺乏。根据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2017年保护区海域夏季和秋季营养水平较低,均属于贫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