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测定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对芒果果实乙烯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B.theobromae在芒果果肉培养基上不产生乙烯,但是B.theobromae代谢活动能诱导芒果果肉中产生大量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导致芒果快速释放乙烯,随着发病程度增加和贮藏期延长,乙烯释放速率快速增加。高浓度乙烯使芒果果肉快速软化,在25℃条件下,果实在发病后3~5 d就完全腐烂。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高良姜叶枯病病原菌.[方法]病原菌从高良姜感病组织上分离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鉴定主要通过形态鉴定和ITS序列分析.[结果]高良姜叶枯病病原菌确定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结论]首次报道高良姜叶枯病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  相似文献   
3.
松树根腐病在我国首次发现于雷州半岛10年生左右的湿地松林分。病原菌被鉴定为松色二孢菌Diplodia pinea,另外还发现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不侵染马尾松,但对湿地松、火炬松和加勒比松也是一种病原菌。 松色二孢菌在林间土病根内以菌丝体方式可存活150天以上,在室内5~50%含水量自然土中,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可存活120天以上。 松色二孢菌在含水量为40%的湿地松离体根内扩展较快.在含水量为50~70%的离体根内扩展较慢。不论接种前或接种后调节土壤的含水量,一年生松苗的死亡率在含水量为50%土壤中较低,在含水量为5~25%土壤中较高。苗木要经过约20天的干旱影响后,才显示出较易受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4.
腔孢纲的几个新记录和新寄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腔孢纲(Coelomycetes)的2个新记录、新寄主和另1个新寄主:月季叶片上的球果状双毛壳孢(Discosia strobilina Lib.)和栗生壳座月孢[Coniella castaneicola(Ellis et EV.)Sutton]新记录,月季为这两种菌的新寄主;鹅观草叶片上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etMaubl.],鹅现草是此菌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5.
龙眼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速、简便的果肉分离法,从健康龙眼果实中分离潜伏侵染的真菌。经形态和致病性鉴定,2个分离频率较高的潜伏侵染真菌为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Maubl.];不同发育阶段的龙眼果实分离结果表明,龙眼拟茎点霉在花期RH可侵染,而可可毛色二孢主要在龙眼果实膨大期侵染。研究结果为制定龙眼果实采后病害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The tea leaf disease, which led to a large loss of production and decrease of quality, was found in the tea region in Huish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om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d sample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strains fulfilled Koch’s postulate. Then the isolates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as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with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and elongation factor 1-α (EF-1α) reg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 of the leaf disease occurred in Huish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was L. theobromae.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木材变色防治用的天然环保产品,选用19种植物精油,依据精油的挥发速率及其对培养基中变色菌的抑菌效力,筛选综合性能较优的精油产品。结果表明,植物精油的挥发速率为7.9~550.8g·m^-2·h^-1,迷迭香和丝柏精油挥发较快,而雪松、肉桂和安息香精油挥发较慢。随着植物精油的体积分数由0.01%提高至0.05%,其对可可球二孢和串珠镰刀菌的平均抑菌效力分别由19%和21%增加至50%和59%,抑菌性能明显增强。以抑菌效力为变量的聚类分析表明,肉桂、丁香花、柠檬草和百里香4种植物精油对两种变色菌表现出较优的抑菌特性,其在体积分数0.05%条件下的抑菌效力达到100%。综合考虑抑菌效力和作用持久性,肉桂、丁香花和柠檬草精油是防治可可球二孢和串珠镰刀菌的较优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引起严重的葡萄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ieback),影响果木品质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预测并分析可可毛色二孢基因组范围内的分泌蛋白,并明确其基本特征,为该病菌分泌蛋白致病机理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依据已公布的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序列,利用信号肽预测软件SignalP v5.0、跨膜结构分析软件TMHMM v2.0、细胞器定位分析软件ProtComp v9.0、GPI锚定预测软件big-PI Fungal Predictor和亚细胞器定位分析软件TargetP v2.0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菌中的典型分泌蛋白进行筛选。对分泌蛋白N端信号肽的长度、氨基酸使用频率及其切割位点进行统计分析。依据蛋白序列的同源性,应用BLASTP程序对分泌组蛋白进行功能注释分析,预测其生物学功能。采用蔗糖酶缺陷的酵母分泌系统,对所选分泌蛋白的信号肽进行活性检测。利用qRT-PCR方法检测所选分泌蛋白基因在可可毛色二孢侵染葡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编码蛋白中共筛选获得552个潜在的具有典型信号肽的分泌蛋白,占全基因组预测蛋白总数的4.3%,其编码蛋白长度集中于101—400 aa。信号肽统计分析表明,其信号肽长度以18—20 aa的序列最为集中,信号肽长度为20 aa的蛋白数量最多。信号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氨基酸为丙氨酸;非极性、疏水的氨基酸使用频率最高,占氨基酸总数的60.2%。其信号肽的-3至-1位置上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切割位点属于A-X-A类型,可被Sp I型信号肽酶识别并切割。336个分泌蛋白具有功能注释,其功能较多集中于细胞壁降解有关的酶类以及致病相关蛋白,并且这些蛋白在分子量、等电点、脂肪族氨基酸指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通过蔗糖酶缺陷的酵母分泌系统证实,挑选的9个分泌蛋白信号肽均具有分泌活性。qRT-PCR检测结果表明,所选分泌蛋白基因在该病菌侵染初期的表达发生变化。【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从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中共预测获得552个经典分泌蛋白。其信号肽氨基酸长度分布广泛,氨基酸组成中非极性、疏水的氨基酸使用频率最高。功能注释主要集中在细胞壁组分降解相关的酶类、致病侵染相关的坏死诱导相关蛋白以及几丁质结合蛋白等。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截止到2013年,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715.5万hm2,葡萄总产量超2 300万kg。长期以来,葡萄病害是影响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由葡萄座腔菌科真菌(Botryosphaeriaceae)引起的葡萄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ieback)是葡萄上的主要枝干病  相似文献   
10.
文新  宋力 《热带作物学报》1995,16(2):98-102
肉桂泡盾盲蝽吸食肉桂枝条的汁液,造成微小伤口,并携带可可毛色二孢菌,使肉桂枝条容易被该菌侵染,造成皮层坏死,引发极严重的枝枯病。在某些林分,其它枝梢害虫如肉桂双瓣卷蛾、肉桂小峰、肉桂瘿蚊、肉桂木蛾、肉桂天牛,它们的为害也能不同程度地引起肉桂的枝梢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