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CR和核酸探针技术诊断MD和RE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核酸探针的点杂交技术,对临床鸡肿瘤/可疑肿瘤病料分别进行马立克氏病(MD)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RE)的检测。结果MD和RE的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9%和53.3%,探针点杂交检测的阳性率则分别为77.1%和27.1%。研究的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技术都有很高的特异性,相比而言PCR技术检测的敏感性更高,而且更快速、操作更简便、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2.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防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牦牛群中陆续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血清阳性率在30%~42.4%之间,病死率在30%左右,本研究先后从四川、西藏等地牦牛中分离出病毒,并对其进行各种生物学特征鉴定后,表明该病毒与标准毒属同一种,所不同的是四川牦牛病毒株属非致细胞病变型,即属NCP型。但回归本动物能复制出典型病例。目前尚无国产牛粘膜病疫苗用于生产。本研究依据猪瘟病毒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具有交叉免疫性的原理,用猪瘟弱毒苗对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进行预防,试验证明用猪瘟弱毒苗可以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且安全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选用1日龄肉用雏鸡300只,随机分为4组:I组为健康对照;Ⅱ、Ⅲ组喂100ppm锗─132(Ge-132);Ⅲ、Ⅳ组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经60d临床观察并每隔10d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法测定胸腺、法氏囊及脾组织中自由基含量,同时检测全血GSH-Px、血清SOD活性及血清丙二醛含量。结果,健康雏鸡全血GSH-px活性均值为7.9387±1.2378U/mL血清SOD活性为80.4643±1.0987nU/mL血清丙二醛含量为2.9978±01760nmol/mL;健康雏鸡胸腺、法氏囊及脾组织中自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0.27±0.04、0.34±0.08、0.28±0.06相对浓度(×1010spins/g湿重)。通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人工感染MDV雏鸡全血GSH-px和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而上述各组织中自由基和血清丙二醛含量则显著增多。Ⅲ、Ⅳ两组对比结果表明:Ⅲ组的全血GSH-px和血清SOD活性高于Ⅳ组,组织中自由基和血清丙二醛含量却低于Ⅳ组,从而证实Ge-132能增强人工感染MDV雏鸡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1992 ̄1994年共试生产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O系细胞培养弱毒冻干苗60万头份,通过实验室内安全检验、效力检验、无菌检验、水份测定、真空度检验、物理性状检验及在玉树、称多和泽库三个疫病发生严重的县试用,证明《BVD/MDO系细胞培养弱毒冻干苗制造与检验试行办法》可行,并为制定该苗的制造与检验规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感染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日龄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62%,MD死亡率34%;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性腺脂质氧化物(LPO)含量高于(P>0.05)或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  相似文献   
6.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聚合度为100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分子链在真空和稀水溶液中的构象转变。可以观察到分子链在500K下逐渐发生蜷缩,末端距下降,与实验现象定性一致。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分子链重复结构单元NiPA上(C)O和(N)H基团均发生明显的去溶剂化作用,且高分子链段间发生聚集。  相似文献   
7.
雏鸡用马立克氏病(MD)三价疫苗免疫后,其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和以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的雏鸡显著增强(P<0.05),外周血液T辅助细胞(T_M)和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雏鸡HVT疫苗免疫后,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显著增强(P<0.05),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虽有增强,外周血液T_M数量虽有增加,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选用SPF种蛋孵化的京白鸡60只,随机分为三组,即马立克氏病单价苗组(2000PFU HVT)、双价苗组(2000 PFU HVT 1200 PFU SB—1)以及攻毒对照组.应用组织学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两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应进行了比较病理学研究.结果证明,双价苗免疫鸡,MD发病数显著减少,发病时间推迟,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法氏囊有大量具有分泌活性的浆细胞;单价苗免疫鸡发病数较对照组略有减少,但对延缓或减轻MD肿瘤的发生无明显作用,在法氏囊网状细胞胞浆中、核碎片附近和细胞间隙中存在大量无囊膜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粒子,残存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由此认为,双价苗对实验性鸡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HVT单价苗.  相似文献   
9.
ImmunologicalChangesofChicksImmunizedwithMarch'sDiseaseVaccinesandChallengedwithVirulentMDVirus¥LiuZhonggui;GaoRong;LiQingzha...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健康和免疫后接种京毒—1号MD强毒鸡中枢免疫器官中PMG~ 浆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健康攻毒组免疫器官中的PMG~ 浆细胞数在攻毒后3天开始下降,15~20天后迅速回升,30天左右达到峰值,以后又迅速下降;而在免疫攻毒组,免疫器官中的PMG~ 浆细胞数在20天以前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之后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