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9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含有1/2野牦牛血液的冻精为吉林当地10头黄牛输配。结果,受配牛妊娠率为100%,产犊成活率为100%,杂种后代牛在采食性能、抗寒暑能力及生长速度方面都优于本地黄牛。初步表明利用含1/2野牦牛血液的冻精改良本地黄牛有较强的种间杂种优势,可为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构建野牦牛种质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及调查的方法;建立了野牦牛50头规模的可良性运作的遗传繁育基地,可年产2万支冷冻精液的动态保存库,以及0.1万~0.15万枚野牦牛冷冻胚胎动态保存库的条件与规模;创建了国内外相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行业、协会等保护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3.
<正>牦牛,藏语"雅克",是中国青藏高原高山高寒荒漠地区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特产牛种,属珍奇稀有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畜种资源,这种青藏高原独有的景观动物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西北部、云南、新疆南部等省(自治区)。牦牛起源于中国,主产于中国。在中国华北和内蒙古等地发现了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距今300万年)牦牛化石;在青海省柴达木地区诺洪木遗址发掘出了牦牛的毛和皮;在四川省康定地区挖掘出了古代牦牛化石,据考证是新石器时代的牦牛  相似文献   
4.
段遥亭 《草原》2012,(7):54-57
正一在青藏铁路还没有完全贯通到拉萨之前的那几年,我曾经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多次行走于青藏高原。从乌鲁木齐出发,向东,经吐鲁番、哈密,过了星星峡之后,沿着敦煌、张掖、西宁、格尔木方向前进。翻越唐古拉山口,在藏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省大通牛场培育的野牦牛为父本,甘肃省肃南县天然放牧饲养的肃南牦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肃南牦牛导入野牦牛杂交改良,其后代体重、体格和产肉性能均显著高于本地牦牛。  相似文献   
6.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畜种资源。本文从野牦牛的分布、类型、种群数量以及主要地理分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同时讨论了野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提出了保存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措施,对促进高寒牧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野牦牛杂交复壮家牦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野牦牛冻精和野血牦牛,改良当地牦牛所生产的野血后代,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文章以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杂种牦牛和家牦牛公牛初生重、6月龄、18月龄、28月龄体重和体尺,同时进行了屠宰试验.结果1/2野血牦牛、1/4野血牦牛初生重、6月龄、18月龄和28月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同龄家牦牛(P<0.01);6月龄、18月龄、28月龄体尺指标也是杂交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P<0.01);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8月龄、28月龄1/2野血牦牛和1/4野血牦牛比同龄家牦牛分别多产肉16.62 kg、24.70 kg和11.45kg、13.70 kg,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野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6月,我们对某山区牧场放养的5群共计5 000余头不同类别的野牦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公牦牛布鲁氏菌感染率14.1%、流产牦牛感染率39.4%、后备母牦牛(3岁)感染率4.9%,平均感染率12.1%。为何该山区野牦牛布鲁氏菌的感染率如此之高?其感染的途径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中国牦牛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总结了我国牦牛科技的发展.总体而言,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解放前、解放后到文革、1978~1995、1995年至今.在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召开了四届国际牦牛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国际牦牛信息中心和全国牦牛品种协会(筹),是中国牦牛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最快的时期.过去几十年,在品种资源、杂交改良、繁殖技术、野牦牛驯化及利用、牦牛育种,生物学特性、营养与饲料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牦牛的科学技术发展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今后应重点推广牦牛品种改良、营养调控、畜产品加工、草地生产系统优化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可可西里.藏语称作“阿钦公加”.意为“青色的山梁”、“美丽的少女”。它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发源地。这里植被丰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雪豹、棕熊等13种濒危珍稀动物栖息在此。然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不法分子盗猎猖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