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MYC是b 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亚家族成员,在植物茉莉酸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Hbl MYC3是从巴西橡胶树的乳管细胞中分离鉴定到的MYC类转录因子,其基因表达受割胶和茉莉酸上调。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初步筛选Hbl MYC3蛋白的互作蛋白,旨在进一步了解Hbl MYC3的功能。结果表明:Hbl MYC1、Hbl MYC2、DNAJ蛋白、谷氧还蛋白2、含A20和AN1锌指结构域的胁迫相关蛋白5、28 ku热和酸稳定的磷蛋白以及25 ku泛素连接酶E2等7种蛋白不同程度地与Hbl MYC3蛋白互作。基于这些互作蛋白的功能,推测Hbl MYC1或Hbl MYC2通过与Hbl MYC3形成二聚体对小橡胶粒子膜蛋白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他蛋白参与胁迫条件下维持二聚体的稳定性和胁迫反应后降解该二聚体。  相似文献   
2.
巴西橡胶树不同抗风性品系木材胞壁纤丝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X射线(002)衍射的Cave法,对巴西橡胶树的13个具不同抗风力的品系PR107、海垦1、RRIM600、PB86、GT1等主干和枝干木材纤维壁的(微)纤丝角,进行了初步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主和枝干木材纤维壁S2层的纤丝角,在抗风和弱抗风品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品系的抗风力与木材纤维S2层纤丝角度有一定的关系,抗风品系的木材纤维壁S2层纤丝角度较小,弱抗风品系的纤丝角度较大;主干木材纤维S2层纤丝角度小于枝干材的纤丝角度。  相似文献   
3.
橡胶树是重要的产胶植物,其树皮组织中的次生乳管是合成和贮存天然橡胶的主要组织。天然橡胶是从乳管中的胶乳中提炼而成,由特殊的细胞器-橡胶粒子合成。橡胶粒子为半个单位膜的球状结构,内部贮存合成的天然橡胶,外周膜上结合有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与其执行的功能密切相关。目前对天然橡胶合成相关蛋白的研究较多,对与橡胶粒子凝集相关的蛋白研究甚少。以‘RY7-33-97’胶乳为材料,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分级分离获取不同粒径的橡胶粒子,并进行不同程度的清洗,以Tricine-SDS-PAGE以及Western-blotting技术对橡胶粒子上结合的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橡胶粒子上结合的蛋白含量存在差异。小橡胶粒子膜蛋白(SRPP)随着粒径的减小含量明显增加;而橡胶延伸因子蛋白(REF)的含量基本维持稳定,与粒径大小关系不大。存在于C-乳清中的Hev b7胶乳过敏原蛋白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与橡胶粒子有明显的结合;存在于黄色体B-乳清中的β-1,3-葡聚糖酶(Glu)、橡胶素(Hev)和几丁质酶(Chit)均能与橡胶粒子结合,但几丁质酶与之的结合能力最弱。橡胶粒子经清洗后,作为橡胶粒子的主要膜蛋白,SRPP含量随着清洗次数增加明显降低,而REF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可见SRPP与橡胶粒子膜的结合紧密程度不如REF;来自C-乳清和B-乳清的凝集相关蛋白随清洗次数增加也明显降低含量。体外孵育小橡胶粒子与不同的蛋白样品,结果表明,橡胶粒子可体外结合多种不同的蛋白,其中多种蛋白都与橡胶粒子的凝集有关。本研究对不同粒径橡胶粒子上结合的凝集相关蛋白进行了初步解析,旨在为阐明橡胶树排胶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巴西橡胶树树干树皮中的次生乳管是天然橡胶合成和贮存的主要组织,次生乳管列的多少与胶乳产量密切正相关。割胶是天然橡胶生产中的核心环节,是当前获得天然橡胶的唯一途径,而割胶伤害能诱导次生乳管分化。采用碘-溴染色方法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预割前后1981’IRRDB野生种质成龄树的树皮结构,对不同种质预割前后黄皮层和水囊皮区域的乳管列进行统计,并分析新分化的次生乳管列。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85份8年生野生种质在自然条件下的乳管分化能力普遍较弱,黄皮层和水囊皮中成列的次生乳管数量均较少,2个部位合计乳管列数普遍低于8列。预割后不同种质水囊皮中次生乳管列数普遍增多,但黄皮层尚无明显变化。根据伤害诱导分化新的次生乳管列数的多少,将预割诱导乳管分化的能力由低到高分为1、2、3级,分别对应于新分化乳管列数为少于2列、2~3列(含2列)、3~4列(含3列)。在85份种质中,对应1级57份、2级23份、3级5份的种质,所占比例分别为67.06%、27.06%、5.88%,可见,诱导分化次生乳管能力强的种质占比较低,大部分种质为1、2级乳管分化,3级分化能力的种质极少。被诱导新分化次生乳管的能力与种质在自然条件下的分化能力有关,尤其是高乳管分化能力的种质通常在自然条件下也有较强的分化乳管的能力。通过预割判断乳管分化能力不仅为野生种质鉴定和评价奠定基础,也为橡胶树高产育种以及早熟、晚熟品种的早期预测提供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NaCl对碱茅游离氨基酸成分及脯氨酸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NaCl胁迫下碱茅幼苗中15种游离氨基酸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在适境条件下碱茅地上部脯氨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10.53%,盐逆境下脯氨酸稳定地增加。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碱茅地上部中丝氨酸增加倍数较大,精氨酸含量降低或略有增加;其地下部中丝氨酸含量增加甚小,精氨酸含量在一定盐度范围内增加较大。此外NaCl胁迫下,处理1,2及3植株地上部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了3.46%,7.55%和7.04%,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3.53%,11.81%和12.35%;其地下部中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15%,2.04%和2.18%。处理1和2淀粉含量增加了1.45%和2.93%,处理3淀粉含量下降了2.92%。  相似文献   
6.
Mao pomace meal (MPM) contains condensed tannins and saponins at 92 and 98 g/kg, respectively, and these substances can be used to manipulate ruminal fermentation in ruminant. Four multiparous lactating Holstein cows with 45 ± 5 days in milk were randomly assigned according to a 4 × 4 Latin square design to receive four different levels of MPM supplementation at 0, 100, 200, and 300 g/head/day, respectively. Cows were fed with concentrate diets at 1:1.5 of concentrate to milk yield ratio and urea‐treated (3%) rice straw was fed ad libitum.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feed intak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blood urea nitrogen, and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not affected by MPM supplementation (> 0.05). However, ruminal pH and propionate were increased quadratically (< 0.05) in cows receiving MPM whereas acetate, acetate to propionate ratio and estimate methane production were decreased (p < 0.05). Supplementation of MPM linearly decreased ruminal ammonia nitrogen and protozoal population at 4 hr postfeeding (p < 0.05). Milk production and milk composition were similar among treatments (p > 0.05). In conclusion, supplementation of MPM at 200 g/head/day could modify ruminal fermentation and reduce methane production without adverse effect on feed intake, digestibility,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and milk production in dairy cows.  相似文献   
7.
研究植物体内 H2O2 的含量变化有助于确认植物提高非生物胁迫耐性的生物技术策略。Ti(Ⅳ)-PAR-H2O2 比色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广泛用于植物 H2O2 测定,但不同研究所用的反应条件不一致。在本研究中,系统优化了 Ti(Ⅳ)-PAR-H2O2 比色法的反应条件,并比较了丙酮提取法和 TCA 提取法对橡胶树萌条韧皮部 H2O2 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丙酮提取法稳定性差,TCA 提取法稳定性好。本研究报道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橡胶树树皮 H2O2 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中 H2O2 的生理功能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草甘膦诱导橡胶树芽接苗叶片畸变的作用机理,以巴西橡胶树品种‘热研7-33-97’芽接苗为材料,喷施188 g a.i/hm2的草甘膦剂量,分析芽接苗不同形态叶片莽草酸和4种激素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莽草酸积累量在草甘膦施药前后呈显著差异,当叶片出现半黄半绿表型时,莽草酸积累量较未施药前上升12.40%,而在2种再生畸形叶(叶片长度7 cm和7 cm)和恢复叶时分别下降75.01%、77.48%和62.69%;喷施草甘膦后各类型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均与未施药前对照叶片差异不显著,脱落酸和玉米素含量较对照差异显著,半黄半绿叶片脱落酸含量较未施药对照下降12.40%,玉米素较施药前下降33.54%;2种再生畸形叶出现后,脱落酸含量较未施药前分别升高30.40%和45.61%,玉米素分别升高41.48%和86.02%。说明莽草酸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着橡胶树的生长,且影响了橡胶树叶片畸形。  相似文献   
9.
巴西橡胶树胶乳中黄色体破裂指数测定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色体破裂指数是橡胶树胶乳生理诊断方法的一个核心指标,但目前使用的黄色体破裂指数测定方法存在重复性差、准确性不高的缺陷。以无性系热研7-33-97为材料,比较胶乳采集、样品保存、游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及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等几个环节对破裂指数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C-乳清是测定游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最佳样品,并于4 ℃放置24 h不会影响游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全胶乳经冻融、震荡及去污剂处理后,可得到最高的总酸性磷酸酶活性;反应完毕后的离心速度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此方法具有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是一种适合黄色体破裂指数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MYB44是植物典型的R2R3-MYB转录因子,在不同物种间基因结构保守,可转录调控植物对干旱和盐等胁迫的抵抗能力。笔者总结了MYB44的结构特征,着重阐述MYB44转录因子在逆境响应中的调控机制与应用现状,并对Hb MYB44在橡胶树抗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