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5篇
综合类   368篇
农作物   15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跨文化的理念,译者在翻译茶诗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英语诗歌的表述形式,按照英语读者可以接受的形式将我国茶诗翻译出来,这样才能够使译诗在最大程度上被读者所接受。本文首先就跨文化概念以及跨文化与茶诗英译的关系进行简单阐述,并就我国古代茶诗的特点表现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基于跨文化视角对茶诗的英译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和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进,茶文化交流与茶叶进出口贸易频率增加,茶叶产业对从业者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日益提升,高校茶艺专业英语教学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是,长期以来茶艺专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延伸,高校教学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理论与学生茶艺技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主要集中于高校公共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基础缺乏专业针对性,无法起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作用。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茶艺专业英语教学的开展现状与跨文化意识概念,梳理相关研究背景;其次针对茶文化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目标与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列举可能对茶艺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有所帮助的途径,以期对新时代我国茶艺专业英语教学的开展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居民三大日常消费品之一。在茶叶消费中,不少国家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中国作为最早建立茶文化的国家,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外茶文化的异同之处,进而阐述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作用,如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外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交际的有效媒介、有助于塑造全新跨文化交际理念、有助于中西方之间形成一定文化认同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等。最后围绕新时期提高茶文化跨文化交际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早在汉唐时期茶叶就被作为一种货物从丝绸之路被广泛地输送到东亚各国,而在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也将我们中国的茶叶带到了更多更远的地方。日本作为我国的邻国,早在唐朝就开始与我国进行茶叶贸易往来,因而中日茶叶贸易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而在此历史阶段基于茶叶贸易而形成的商务日语则更是难以道尽。当前中日双方茶叶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具体表现为茶叶贸易量较大,且以绿茶贸易为主;茶叶贸易中技术性壁垒较多;茶叶贸易中的"文化助力"发育缓慢。而基于其贸易发展特点而呈现出来的商务日语特性则是茶文化历史的渊源融合性与商务日语的通用语言性,针对中日双方茶叶贸易而形成的商务日语发展策略向博雅教育与产学研协同发展化迈进。  相似文献   
5.
王昭力 《甘肃农业》2006,(11):304-305
言语礼貌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话语类型的多样化和社会关系的多元化发展,有关言语礼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以礼貌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了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论”以及其他有关礼貌原则的代表性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了言语礼貌策略的运用与交际距离的关系,旨在说明交际距离的两个维度,即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言语交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礼貌策略的运用对这两个维度的影响,从而使读者加深对言语礼貌行为的语境和文化内涵的认识,以便恰当运用礼貌策略进行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6.
文化涉及到一个民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种种原因,各民族之间总是存在着文化差,跨文化交流的动因就是异质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差。这种文化差产生了文化压,导致了跨文化交流的产生和发展。在跨文化交流的两种异质文化中,高文化占有主导地位,跨文化交流的基本趋向就是由低向高,即低文化对于高文化的趋同。  相似文献   
7.
颜宝琴 《福建茶叶》2016,(6):259-260
语言表达技巧对于语言习得倍加重要,同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对于语言学习本身也是不可或缺的。本文首先从品茶方式和茶文化习俗这两大方面对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进行了阐述,并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加以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就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措施给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对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邵志军 《福建茶叶》2016,(11):270-271
茶礼仪的表现形式可以视为人类主观意识的范畴,因此,在研究礼仪时不仅要有历史、文化的观点,更要有人类对价值的取舍和取向,茶礼仪研究要通过残存的片断去认识整体。文章从茶文化视角阐述了中英茶礼仪的提出背景、内涵、主要内容及实践形式等方面,并对英国的茶礼仪教育进行评析,探索这个国家茶礼仪教育的内容与不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晨曦 《福建茶叶》2016,(5):392-393
词语中所阐释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风俗习性,文化价值的重要表现。研究词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以及翻译表达形式是研究一个国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在古代中国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国家,成为西方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经过西方文化的熏陶,形成独具特色的西方"茶"文化内涵。在不同民族习俗背景下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茶文化被赋予不同含义和表现形式。本文首先对中西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茶"文化中所体现的翻译内涵进行研究。来提高我们对中西方茶文化内涵的理解和翻译能力,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