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顺应—关联模式下探讨了言语礼貌的运作机制。可以看出,语境的动态性贯穿言语礼貌交际的始终,是保证言语礼貌交际成功的前提。言语礼貌交际中的话语和语境之间是相互顺应的。礼貌效果是动态生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价值维度中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权力距离两方面分析英汉礼貌用语,探究语言与文化内涵的关系。通过研究,不仅可以看出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不同,同时他们的权力距离也有高低之分。对礼貌用语进行文化价值维度解读,能帮助人们了解礼貌用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为各国的跨文化交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润滑剂”;礼貌原则是语言交际中制约语言行为的礼貌规范。从语用学角度出发, 探索委婉语和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是: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委婉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意, 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使话语得体, 使对方感到你和善不强迫他人, 不使人无台阶可下。所以人们在交际中运用委婉语正是遵守了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4.
Brown与Levinson根据他们对言语行为的研究提出了他们的著名的面子保全理论。面子及对而子的需求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普遍性,因此本文根据而子保全论中的礼貌策略对著名的文化巨著红楼梦》中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其所用礼貌策略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辛志娟 《甘肃农业》2006,(6):346-347
本文拟从英语语调、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对英语礼貌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运用及英汉礼貌差异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利用礼貌语进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礼貌的顺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意识程度四个方面对礼貌现象的考察说明礼貌具有顺应性。礼貌的顺应性是指在交际活动中, 处于不同心理状态的交际者根据语境变化选择适宜的礼貌策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忽视礼貌的顺应性是礼貌原则存在不足之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语用原则。本文通过阐述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中的六个具体准则,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对礼貌原则予以探讨。将礼貌原则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正确理解语篇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语用层面介绍了言语幽默的功能,分析了言语幽默的语用意义,给出了言语幽默的礼貌原则。掌握了言语幽默的工作机制,在交际中使用幽默语言就能如鱼得水、驾轻就熟,就能结交更多的朋友,让生活充满笑声。  相似文献   

9.
礼貌现象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社会的正常发展都离不开礼貌语言的运用。但礼貌因文化差异有不同的语用方式。通过英汉礼貌的语用对比、语用失误可能引发的交际冲突来分析其产生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近年来,关于模糊性的研究在各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而模糊语言对于商务英语的交际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也是商务英语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言进行阐释性研究,并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模糊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由此证明模糊语这一语言运用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商务从业人士恰当灵活地运用模糊语言的意识,从而促进商务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杨晶 《甘肃农业》2006,(10):265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礼貌现象的对比,分析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指出只有清楚地了解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同表达,才可以避免一些语用失误,从而营造友好、和谐的交际气氛。  相似文献   

12.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社会功能在于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并促成合作。礼貌语言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交流的必要手段,但由于东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各不相同。通过对英汉礼貌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里奇与顾曰国提出的礼貌原则,希望找到两者的契合与分叉之处,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礼貌原则的本质,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灵活地应用礼貌原则,以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普遍行为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的语言活动,也就是说把语言活动看成人类诸多行为的其中一种。在交际活动中,礼貌和面子减少了人们的交往摩擦。礼貌不再是仅仅是一个道德规范,而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语言活动。本文拟从中西方不同的言语活动中,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来分析中国和西方对礼貌和面子有着不同策略选择[1]。  相似文献   

15.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除了表层的语言和行为之外,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价值。本文从礼貌的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的运用中,剖析从中折射出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88年10月对部分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和外籍教师进行的一次礼貌用语负迁移调查,统计了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负迁移发生的概率;分析了产生这种母语干扰的原因;并为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交际文化及语用等内容所占比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的性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社会价值取向 ,并反映出社会规范与民俗心态。对中国大学生拒绝邀请的礼貌策略的性别差异的调查和研究 ,支持了为 Brown和 L evinson的关于消极礼貌和面子威胁行为的观点 ,暗示中国社会是一个注重消极礼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语言和行为两个部分。哲学家从行为研究到语言,重点是行为。语言学家从语言到行为,重点在语言。人们的言语交际是通过实施言语行为而完成的。只有正确领会言语行为所体现的说话人的意图即言外之力,受话者才能做出恰当的回应,从而顺利完成交际活动。而准确理解言语行为,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下的言语交际行为,则需要言语行为理论作指导。本文将尝试从语言哲学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剖析和探索西方语言哲学研究成果 (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不仅仅从语言体系的角度做静态的概括的描写,而且还从语用的角度做动态的具体的分析,即在言语运用中、在语篇中研究语言。语篇是言语交际的载体,一些语言—言语手段也正是在语篇中实现了语义的增值,获得了各种语用修辞功能,插入语即为一例。本文拟从语用和修辞两个方面分析插入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着重阐述两种文化中礼貌原则和“面子论”的相关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这些研究进行分析,探究其差异,然后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分析特定文化价值观差异对礼貌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