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生菌素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白叶枯病抗性水稻品种用200μg/ml中生菌素55℃温汤药液浸种,自然降温,秧田3—4叶期和移栽前5d各用30μg/ml中生菌素处理后,于成株期剪叶接种白叶枯病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前期处理,于成株期接种白叶枯病菌时,高抗、中等抗性和感病品种中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3种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中等抗性品种酶活提高最多,接种24和48h,3种酶活性较清水对照分别增加26.92%、26.74%、24.06%和7.09%、1.31%、1.60%。盆栽试验表明,中生菌素对中抗品种的防治效果最好,达58.4%。说明中生菌素对水稻防御酶活性的诱激作用是其防治白叶枯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葫芦克星”对恶性杂草水葫芦的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葫芦克星”对水葫芦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葫芦克星”控制恶性杂草水葫芦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喷施“葫芦克星”后,水葫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水葫芦的胁迫反应是相关的。喷药后,水葫芦叶片POD活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且比清水对照POD活性低,而PPO活性和MDA含量则是先上升后下降且比清水对照高。  相似文献   
3.
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对植物抗性起重要作用,可被诱抗剂诱导产生。因此,本研究应用三种诱抗剂(水杨酸SA、壳寡糖CO、茉莉酸甲酯MeJA )及其不同浓度喷施“川苎8号”苎麻幼苗,测定喷施后不同时间其叶片内PPO及POD活性,根据酶活性升高程度来筛选能使苎麻产生较大抗性的合适诱抗剂及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喷施上述三种诱抗剂均能使叶片内PPO及POD活性升高;0.8 mM SA、3 g/L CO和1 mM MeJA喷施均比同类诱抗剂的其他浓度酶活性要高;同时,三种诱抗剂相比,0.8mM SA喷后7-8d, PPO和POD酶活性均达到最大,效果较其他2种诱抗剂稳定。由此认为SA为诱导苎麻产生抗性的合适诱抗剂,0.8 mM浓度提前7 d喷施能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草酸、EDTA-Na2、柠檬酸及其复配对粉红女士苹果多酚氧化酶(PPO)的抑制效应,揭示其抑制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鲜榨和贮藏过程中苹果汁防褐变的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酶促褐变抑制剂。研究表明,单一抑制剂对PPO的抑制能力依次是:0.250 0μmol/L草酸>0.500 0μmol/L EDTA-Na2>0.200 0μmol/L柠檬酸,抑制率分别为94.30%、83.01%、81.31%,三者对PPO的抑制能力均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抑制机制为不可逆效应。0.250 0μmol/L草酸对鲜榨苹果汁的防褐变能力较强,褐变抑制率为87.39%;0.500 0μmol/L柠檬酸防褐变效果弱,褐变抑制率仅为45.15%;0.500 0μmol/L EDTA-Na2在苹果汁中无防褐变效果。添加0.250 0μmol/L草酸于常温贮藏90天的苹果汁中,褐变抑制率仅为71.04%。0.300 0μmol/L草酸联合0.500 0μmol/L EDTA-Na2、0.500 0μmol/L柠檬酸,能较好的抑制鲜榨及贮藏过程中苹果汁的褐变,抑制率分别达到91.21%和89.47%。  相似文献   
5.
甘薯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和能源作物,由于加工过程中其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易催化多酚类物质氧化成黑色素,严重影响了其加工品质.以济薯18为材料,研究了pH值、温度、底物浓度等对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甘薯济薯18中PPO活性在360 am处最大,其最适反应时间为11 min,最适pH值6.5,最适温...  相似文献   
6.
杨树树皮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18个杨树品种和无性系田间发病情况调查,排出了对溃疡病的抗性序列,同时,通过在生长季节初期,测定健康杨树树皮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析了这两种酶的活性与杨树抗溃疡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活性与树种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呈正相关,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强,树种的抗病性就强;反之则弱。酶的活性高低可以做为杨树抗溃疡病育种和抗病性测定中的一个“抗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不同因子对梨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控制梨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氯化钠、柠檬酸、抗坏血酸为PPO活性抑制因子,通过三因子二次回归组合设计建立回归方程,从而准确地反映因子和PPO活性之间的关系,预示抑制因子用量的多少对PPO活性的影响程度和趋势,得出三个因子在抑制酶活性作用中的最佳配比,并分析了各因子间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给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杀虫剂奠定基础,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几种抑制剂和金属离子对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neata)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和硫脲对该酶的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36 mmol/L和0.12 mmol/L,Cu2+和Zn2+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Ca2+和Mg...  相似文献   
9.
对中华管鞭虾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讨论了最适反应温度、pH、特异性底物及其酶动力学性质,激活剂对酚氧化酶的激活作用,抑制剂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华管鞭虾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为8.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PPO的激活作用最大,其次为胰凝乳酶和β-葡聚糖,激活率分别为71.9%、62.4%和33.4%;4-己基间苯二酚对PPO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几种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黄芪愈伤组织,并从提取物中检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解氨酶(PAL)的活性均随水杨酸(SA)体积质量和培养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可提高PAL,POD及PPO的活性,但抑制CAT的活性.结论 SA体积质量在0.01 mg/L时抑制CAT活性最明显;SA体积质量在0.1 mg/L和1 mg/L时POD和PPO活性最高,并且均在36 h出现最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