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螺旋弯管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以螺旋弯管传热试验中试验件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第一类热边界条件下的薄壁热阻模型,对不同进口来流条件下,采用Fluent对螺旋弯管内水的流动与换热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螺旋弯管内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分布,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随着进口来流雷诺数的增大,螺旋弯管内的二次流迪恩涡核心向弯管管壁扩张;在螺旋弯管小曲率比、来流雷诺数2 280~6 000内,螺旋弯管的强化换热综合性能最佳;对模拟结果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推导出螺旋弯管内换热努赛尔数、进出口压力降的准则关系式.研究结果可为螺旋管式换热器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两个抗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tracheiphilum)的长豇豆品种“猪肠豆”和“珠燕”分别与感病品种“红嘴燕”及“四季青”进行正、反杂交及回交。用分离自广州地区的5个长豇豆枯萎病菌株的混合孢子液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测定亲本F_1、F_2及回交群体的抗病性。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猪肠豆”与“珠燕”这两个抗源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均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The Karoo is an arid to semi-arid area across the western third of South Africa, comprising the Succulent Karoo and Nama-Karoo biomes. Its environment and people have experienced considerable changes, and now face new challenges as the Anthropocene unfolds. This Karoo Special Issue (KSI) brings together new information in 20 papers, a mixture of reviews, research articles and commentaries, significantly adding to previous syntheses of Karoo knowledge. The KSI comprises several sections focusing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change, namely a lead article tha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followed by papers concerning changes over time from deep history to contemporary conditions (Xhaeruh to Karoo), insights from long-term studies at several sites across the area,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ecosystem processes, and ending with a set of reflections and proposals for research priorities. We end this introduction by dedicating the KSI to two outstanding scholars of the Karoo: Dr Suzanne J Milton and Dr W Richard J Dean. These KSI papers, many of which were written by their colleagues, friends and former students, represents a Festschrift that celebrates and honours their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inspiration and leadership they gave to a generation of scientists.  相似文献   
4.
千份豇豆种质资源十大农艺性状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192份中国长豇豆种质资源进行了生长习性、熟期、商品荚长、单荚重、荚宽、荚的扁圆程度(荚宽-荚厚)、荚形、荚色、种子百粒重、种皮色等10个农艺性状考查,并从中发现了矮生直立型材料7份;极早熟材料5份;荚长超过70cm的极长荚材料3份;单荚重超过25g的特重荚5份;百粒重超过19g的特大粒材料4份等,可供育种利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豇豆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豇豆的起源与分类、种质资源收集与形态学鉴定作了简要概述.对长豇豆荚色、籽粒色、蕾瓣色、生长习性、熟性、抗逆性(耐寒、抗病虫)、杂种优势、产量、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灰色系统理论在育种中运用作了简单介绍,并对今后育种科研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的研究表明生长调节剂2 ,4 - D 处理豇豆,增加了豇豆内源激素IAA 的水平,降低了豇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同时部分地抑制了豇豆营养物质由豆荚向豆粒的运输,延缓了豆荚的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进而延长了豇豆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7.
湘豇2002-6是湖南农业大学以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的千禧豇豆为母本、豆荚深绿色的湘豇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连续8代的系统选育而成的绿豆荚类型豇豆新品种.该品种花淡紫色,豆荚豆荚绿白色,嫩荚尖部紫红色,荚长约54.1 cm,荚横径约0.78 cm,单荚质量约20 g,单荚种子数18粒,早熟.春季栽培,全生育期100~110 d,播种至始花70~75 d,抗病性强.夏秋栽培全生育期95~105 d,播种至始收45~50 d.豆荚整齐一致,长度适中,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达4.24%,商品性好.每667 m2豆荚产量2400 kg左右.适合春、夏、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目前长豇豆新品种的研究现状,同时对长豇豆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性、早熟性、抗虫等与育种相关的遗传规律和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杂交优势和灰色系统理论在育种中的运用作了介绍,并对今后育种科研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长豇豆农艺性状对产量和品质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构成长豇豆产量各性状间及其与蛋白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结荚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它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侧蔓数、第一侧蔓节位、采收期),均以较大的间接效应,通过单株结荚数而作用于产量的。因此,单株结荚数是决定产量至关重要的性状。 试验还表明,长豇豆主蔓结荚重量占全株产量的70~90%。荚肉的重量是构成豆荚重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荚重的80%以上。 蛋白质含量与豆荚长度是显著正相关,与单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荚长对蛋白质有较大的直接效应,而单荚重是通过荚长的间接效应较大而作用于蛋白质的。因此,荚长是决定蛋白质含量高低的主要性状。且荚长的广义遗传力达93.6%,选择效果好。 因此,在长豇豆选育工作中,注意选择单株结荚数目多,荚肉厚、荚长度长的单株或株系,有利于提高对产量和蛋白质性状的选择效果,可能育成高产量高蛋白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长豇豆资源的遗传距离估测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渭章  汪雁峰 《园艺学报》1994,21(2):180-184
对39份长豇豆品种进行了煤霉病抗性鉴定。并对其14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考查,以综合性状组、丰产性状组和早熟性状组的遗传相关矩为基础矩阵,分别进行主成分转换并计算欧氏遗传距离,用最长距离法进行品种聚类。结果表明,39份品种中,有7份对煤霉病表现免疫、高抗或抗病。通过主成分分析、测试、确定了具有较优综合性状的品种11个,丰产性较优或早熟性较优的品种各9个,试验结果还表明,选择不同的性状组分析,遗传距离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