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啤酒大麦药剂处理对TCK冬孢子的杀灭效果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啤酒大麦加工工艺流程中所采用的药剂及浓度,设计不同浓度的漂白粉、石灰、甲醛以及石灰加漂白粉,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简称TCK)冬孢子分别处理4h,接种于3%琼脂培养基上,然后移入5℃生长箱内培养,观察药剂处理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白粉浓度达到0.05%以上时,孢子基本不能萌发;几种浓度的生石灰处理对TCK孢子几乎没有灭活作用;0.01%甲醛可以明显抑制TCK孢子的萌发;对TCK孢子直接浸水处理45d仍有50%以上的萌发率。大麦加工工艺中所采用的漂白粉及石灰处理浓度不足以杀灭TCK冬孢子;其污水处理中采用0.05%浓度的甲醛可抑制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中美双方为探讨适用于进口粮检疫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准确简便的鉴定方法,于1989~1992年进行联合试验。本文以美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所收集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共135个菌株为材料,对这两种病菌的自发荧光显微学特性,作了比较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人工污染样品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自发荧光显微学法和LI-F方程,可以有效地鉴别TCK或TCT菌株,但如应用于鉴别进口粮中混合的或少量的TCK、TCT冬孢子,则其准确率随孢子含量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中美小麦矮腥黑穗病菌鉴定合作研究 Ⅱ.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美国135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及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进行的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网脊高度最具有鉴别意义。在中美双方所测的近万个数据中,TCK与TCT菌株的平均网脊高度值很少交叉,两个种在网脊高度上的区别具有种间的规律性和鉴别性。经人工污染样品及市场样品对各种模型的检测证明,根据逻辑方程推导出的临界网脊值可用于市场样品检验中对TCK的判别和鉴定,从而为准确、快速地鉴定进口粮中少量的或混合的TCK、TCT冬孢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5.
 Plasma treatment is a new physical sterilization technology.In this study the teliospores of 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 were treated with plasma,and then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liospores were broken into pieces.It set up some bases for research on plasma treatment of masses of wheat seeds containing teliospores of TCK.  相似文献   
6.
章正  王圆 《植物病理学报》1995,25(3):199-206
 中美双方为探讨适用于进口粮检疫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准确简便的鉴定方法,于1989~1992年进行联合试验。本文以美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所收集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共135个菌株为材料,对这两种病菌的自发荧光显微学特性,作了比较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人工污染样品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自发荧光显微学法和LI-F方程,可以有效地鉴别TCK或TCT菌株,但如应用于鉴别进口粮中混合的或少量的TCK、TCT冬孢子,则其准确率随孢子含量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小麦矮腥黑粉菌及其近缘种的RPB2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及其近缘种小麦网腥黑粉菌[T. caries (DC.)Tul.]、小麦光腥黑粉菌(T. laevis Kühn)和其他6种黑粉菌的DNA为模板,用RNA聚合酶II的第2亚基RPB2基因的通用引物RPB2-740F/RPB2-1365R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3种小麦腥黑粉菌均能扩增出617 bp大小的DNA片段,供试的其他6种黑粉菌没有任何扩增产物。利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种小麦腥黑粉菌的RPB2蛋白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9.08%,存在17个碱基的差异。利用RPB2基因的通用引物作为小麦腥黑粉菌的内置对照引物,与小麦矮腥黑粉菌的特异引物CQUTCK2/CQUTCK3相结合可提高小麦矮腥黑粉菌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中美小麦矮腥黑穗病菌鉴定合作研究:II.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正  王圆 《植物病理学报》1995,25(3):207-214
 对美国135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及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进行的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网脊高度最具有鉴别意义。在中美双方所测的近万个数据中,TCK与TCT菌株的平均网脊高度值很少交叉,两个种在网脊高度上的区别具有种间的规律性和鉴别性。经人工污染样品及市场样品对各种模型的检测证明,根据逻辑方程推导出的临界网脊值可用于市场样品检验中对TCK的判别和鉴定,从而为准确、快速地鉴定进口粮中少量的或混合的TCK、TCT冬孢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单孢接种侵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建平  戚龙君 《植物检疫》1999,13(5):263-265
采用进口美麦中截获的单个、经萌发的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TCK)冬孢子人工接种创伤和未创伤的美国硬红冬小麦的胚芽鞘,每个胚芽鞘接种一个萌发TCK冬孢子,接种后麦苗在5℃、12h光照和黑暗交替条件下接头21或29天,然后移植到离网室中的塑料周转箱中作常栽培管理,结果均得了TCK病穗。这是单个萌发TC冬孢子引起小麦发病的首次报道。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当寄主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小麦矮腥黑穗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体系以准确灵敏的鉴定小麦黑穗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方法】根据筛选的TCK独有差异基因片段(1 322 bp)设计特异性引物对CQUTCK4/CQUTCK5和TaqMan 探针CQUP1,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法和TaqMan水解探针法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对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建立的两套定量PCR检测体系的检测下限相当,可达到0.1fg,对应的拷贝数为2.31×104个,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2~3个数量级,均可成功鉴别出TCK与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 (DC)Tul,TCT),并可快速准确检测小麦矮腥黑穗菌冬孢子和检测罹病小麦植株体内的侵染菌丝体。【结论】建立的2种定量PCR检测技术可运用于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