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31篇
  9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水地强筋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溉技术,试验设3个灌水时期8个灌溉处理[越冬期灌1水(W1),拔节期灌1水(W2),孕穗期灌1水(W3),越冬期和拔节期灌2水(W12),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拔节期和孕穗期灌2水(W23),越冬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灌3水(W123),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CK)],于小麦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的CK比较,所有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产量以及籽粒淀粉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籽粒的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W1处理除外)。越冬期灌水对有效穗数、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大;拔节期灌水对穗粒数的提升作用较大,但对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小,对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的降低作用较大;孕穗期灌水对千粒重的提升作用较大,对蛋白质产量的提升作用较小。随着灌水次数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先显著提高后基本不变,而籽粒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降低。W123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W13处理;W1处理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最高,其次是W12及W13处理;W23处理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W12或W13处理。综合各项指标,最好的灌水组合是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  相似文献   
2.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点次的优质强筋小麦品比筛选试验表明:多数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适于在许昌市(中原地区)种植,但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综合来看,产量和品质性状协调性较好、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适应性较强的品种是新麦9408、郑麦005、郑麦9023、宛麦147,前3个品种最适宜在许昌市推广种植,宛麦147可作搭配品种示范种植,新麦9408、郑麦9023以其抗性好、成穗好、落黄好、比较稳产,最受农民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3.
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针对豫北地区强筋小麦育种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强筋小麦育种技术体系。新麦系列优质强筋高产高效小麦品种的育种实践表明,新品种与栽培技术、产业加工的有机结合能够适应当前豫北地区的农业发展需要,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利用广西罗城县1980—2009年的雷暴资料,通过统计分析雷暴活动的状况,年变化趋势,季节、月和日分布特征,找出了雷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分析了1980—2009年来雷暴发生影响的天气系统,计算出各天气条件下雷暴发生的概率。为今后雷电活动监测和分析提供依据,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比较具体地提出了灾害的防御措施,从而为加强罗城县雷暴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雷暴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海南岛18个站点1965~2007年的43 a雷暴日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分析了海南岛的雷暴日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雷暴活动频繁,各市县年平均雷暴日在94 d以上,最多达到了149d,雷暴日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中部以及北部的雷暴日比较多,而在南部雷暴日相对偏少;雷暴日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极少,夏季时雷暴明显偏多,最高为7月份的22d;另外,雷暴日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准周期16a以及5 a的小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6.
设{εi,i≥1}为PA序列,Eεi=0,supE(ε^2j)〈∞,对某个r〉2及占〉δ,supE|εj|^r+δ〈∞,u(n)=O(n^(r-2)(r+δ)/2δ,在PA序列误差下,讨论了非参数回归函数加权核估计的相合性.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acid‐base states should provide a better mechanistic explanation of the metabolic component than methods that consider only pH and carbon dioxide.

Hypothesis/Objectives

Simplified strong ion equation (SSIE), using published dog‐specific values, would predict the measured serum pH of diseased dogs.

Animals

Ten dogs, hospitalized for various reasons.

Methods

Prospective study of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dogs admitted to the Massey University Veterinary Teaching Hospital (MUVTH), from which serum biochemistry and blood gas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 Serum pH was calculated (Hcal+) using the SSIE, and published values for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ssociation constant for the nonvolatile weak acids (Atot and K a), and subsequently Hcal+ was compared with the dog''s actual pH (Hmeasured+). To determine the source of discordance between Hcal+ and Hmeasured+, the calculations were repeated using a series of substituted values for Atot and K a.

Results

The Hcal+ did not approximate the Hmeasured+ for any dog (P = 0.499, r 2 = 0.068), and was consistently more basic. Substituted values Atot and K a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r 2 = 0.169 to <0.001). Substituting the effective SID (Atot[HCO3]) produced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Hcal+ and Hmeasured+ (r 2 = 0.977).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importance

Using the simplified strong ion equation and the published values for Atot and K a does not appear to provide a quantita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acid‐base status of dogs. Efficacy of substituting the effective SID in the simplified strong ion equation suggests the error lies in calculating the SID.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江苏沿江地区一次雷雨大风过程的天气形势、热动力因子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此次雷暴大风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大风天气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前倾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冷暖空气交汇导致不稳定能量触发;大的CAPE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与能量条件;高空辐散与低空辐合的配置为雷暴大风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VIL值达到最大后快速减小对雷暴大风灾害的预警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黔白9号是针对贵州省冬春、早春、春夏反季节大白菜生产需要及春夏叶菜淡季市场需求,采用2个强冬性自交不亲和系材料CQ2和ye14-2杂交育成的中晚熟一代杂种。该品种冬性极强,抗寒性、抗病性强,商品性佳。在冬春严寒条件下长势好,产量4 668.4 kg/667 m2,适宜在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作晚秋种越冬栽春季上市以及早春栽培春夏上市。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评价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加工品质的差异,以65个强筋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籽粒、面粉及面团品质特性进行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利用综合得分对供试材料进行品质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其分类。结果表明,在20个品质评价指标中,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36%),面团形成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62.90%)。千粒重与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籽粒蛋白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筋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面筋指数与面团参数(弱化度除外)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0个性状综合成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437%;其中,第1、2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 (33.083%、25.111%),分别代表了面团及蛋白质因子。综合评价得分高的品种(系)有6个,为师栾02-1、新麦26、藁优5766、科兴3302、鲁研1403、陕农33,可作为品质改良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65个材料可分为5个类群,第Ⅰ、Ⅱ类群的籽粒品质较好;第Ⅲ类群的面团品质最佳;第Ⅳ类群的籽粒、面粉及面团的综合性状较好;第Ⅴ类群的籽粒蛋白与面筋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