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双孢蘑菇2796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双孢菇2796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NH4)2SO4;最适温度为20--25℃;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65%;最适pH为6—7;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光照抑制菌丝生长;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温度对香菇胞外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木屑基质培养90天的香菇胞外游纸纤维素酶(C_1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_X酶)和半纤维素酶(H_C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是55℃、55~60℃和50℃。在50~55℃条件下保温1小时后,C_1酶和H_C酶活性大幅度下降,而C_x酶活性下降较为缓慢,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本文提出相对活力系数(Relative activity coefficient,RAC)作为表示香菇菌丝生长温度与酶最适作用温度之间关系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漏斗形马勃在7种不同基础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方法]采用7种基础培养基进行试验,通过液体和固体培养,以菌丝体生物量及菌落直径为指标,确定漏斗形马勃的最佳基础培养基。[结果]最适合漏斗形马勃生长的基础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渣4%、蛋白胨0.3%、蔗糖2%、KH2PO41%、Mg SO40.05%。在28℃和摇床转速150 r/min条件下,液体培养5 d后的菌丝体干重为16.56 g/L。在28℃固体培养7 d,菌丝体鲜重和干重分别为16.47和2.27 g/L,菌落直径为4.49 cm。[结论]该研究为漏斗形马勃培养条件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单核菌株DAN3的基因组为参考,完成单核体DAN3和M及其杂交双核体G1在菌丝阶段的转录组测序与数据分析,比较两个样本间的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本中共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的基因86个,其中,在G1中呈上调、下调表达的基因数分别为41、45个,有2个基因在G1中特异表达.GO功能分析结果表明,86个差异基因中有40个基因比对上了GO功能注释,其中18个基因在G1中呈上调表达;单一生物过程和催化活性为显著性富集的功能,相关基因在G1中呈上调表达.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22个差异基因被定位到17条Pathway,其中10个基因在G1中呈上调表达,包括赖氨酸代谢途径对应基因,3_M和G1菌丝样品中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70×103 ng/mg和1.06×103 ng/mg,说明G1中上调的基因可能与之降解相关;DNA复制是显著性富集的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G1中呈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9种药用及食用真菌菌丝体中SOD的同功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以云芝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真菌菌丝体生长与SOD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真菌来源的SOD之间同功酶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云芝菌丝体液体发酵结果显示,菌丝体的生长过程包括生长迟滞期、迅速生长期及衰亡期三个阶段.在迅速生长期后期可以获得大量富含SOD的云芝菌丝体。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基对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DA基础.分别加A.VB、VC、生长素01和920配制成4种不同的培养基,以PDA培养基为对照,在28℃下,对巨大口蘑的菌丝体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加入VB、生长素01和920的3种培养基菌丝体生长性状都明显优于VC和对照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经过2年松乳菇共生型食用菌的驯化探讨,通过野生松乳菇采集、组织分离培养,借鉴于其它食用菌的配方,找出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设计4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以配方1最佳。设计二级、三级种培养基配方7个,以配方7最佳。在室内外人工模拟栽培观察均有菌丝体长出。初步摸索出驯化栽培松乳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装液量对金顶侧耳液体摇瓶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用菌金顶侧耳为试验研究对象;用综合PDA(马铃薯20 g,葡萄糖20 g,硫酸镁1.5g,磷酸二氢钾3.0g,水1 000 mL,pH自然)为液体培养基;以(25±1)℃,180 r/min为气浴恒温振荡器的温度和振荡速率.设定了60、80、100、120、140 mL 5个不同的装液量.经过7 d的摇瓶培养,过滤发酵液,得到菌丝体和粗酶液.再通过测定菌丝体烘干后的生物量,以及测定粗酶液中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性,得出了:装液量为100 mL,菌丝体烘干生物量明显大于其他装液量;装液量为140 mL,有利于多酚氧化酶的分泌,酶的活力较强,并且其活力随装液量的递增而变强.装液量为100mL,有利于漆酶的分泌,酶的活力较强,不同装液量的菌丝生长都在第6天出现了高峰期,其中以装液量为100mL/250mL时,其菌丝球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9.
为绣球菌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工厂化生产奠定基础,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以绣球菌菌丝鲜重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绣球菌菌丝体液态发酵最佳工艺条件:PDA培养基、培养温度26℃、振荡速度150 r/min、发酵时间13 d、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玉米粉。以液态发酵法高效获取绣球菌菌丝体及菌种是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需求,本研究结果为绣球菌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法,将活化的蛹虫草斜面菌种,经摇瓶培养、发酵罐扩大培养,得到含有蛹虫草有效成分的菌丝体,通过调配、灭菌、接种乳酸菌、发酵等工艺生产蛹虫草酸奶。本工艺比常规蛹虫苹酸奶加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