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玉红  党媛  王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64-10668,10672
以黑木耳为原料,研究缓冻-传统水提、超低温冻融-传统水提、缓冻-超声和超低温冻融-超声4种提取方法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与传统水提法、超声法提取在提取效果和提取物表面形态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缓冻-传统水提法、超低温冻融-传统水提法、缓冻-超声法和超低温冻融-超声法的黑木耳多糖提取率分别为21.22%、23.60%、7.58%和7.71%,与传统水提法、超声法提取相比较,采用相同提取方法(传统水提)时,提取率为超低温冻融>缓冻处理>超声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对不同方法提取多糖后黑木耳残渣进行表面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提取率更高的黑木耳组织受破坏程度更大,组织间的裂缝和孔隙增大,组织状态由团状变为片状,片状组织逐渐变薄变细碎,从而有利于多糖的溶出.  相似文献   
2.
前期研究发现,硫酸酯化黑木耳酸性多糖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运用响应面法对黑木耳酸性多糖的最佳硫酸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研究了氯磺酸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酯化试剂的体积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转速5个因素对黑木耳多糖硫酸酯化取代度的影响。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采用Box-Behnken设计法对各因素的水平组合进行优化,获得黑木耳酸性多糖硫酸酯化优化条件:氯磺酸∶N,N-二甲基甲酰胺为1∶3.49、酯化试剂比例为3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12.84 min、转速为20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硫酸酯化黑木耳酸性多糖的取代度可达0.490 5。  相似文献   
3.
吕玉珍  张爽 《北方园艺》2011,(21):157-159
以黑龙江地区畅销的主要栽培菌种黑29为对照,研究了产自黑龙江山区柞栎木上经筛选获得的黑木耳野生LY58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8℃、pH 7.0;产量为(45±5)g/袋,生物学效率为95.4,其各方面性状皆优于对照菌株黑29,可用于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袋料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F-1号是由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8年审定的高产优质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新品种,2009年对F-1号进行新一轮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周转棒封口,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菌袋的污染率,提高了菌袋的成品率,污染率降至2%以下。F-1号干耳平均产量为467.60kg/万袋,比对照品种丰收2号增产14.86%,适合春秋栽培。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共在西藏林芝地区的20个不同地点采集到20株优良野生黑木耳菌株,然后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通过常规筛选程序进行菌种筛选,以期得到适合当地栽培出耳的优良黑木耳菌株。结果表明,20株试验菌株中X6菌株的母种、原种及栽培种中菌丝的生长速度、抗污染能力和长势等均优于其他试验菌株与对照菌株,然后通过栽培试验和商品性能分析,确定X6为优良菌株。最后通过rDNA的ITS序列对筛选所得菌株进分子生物学鉴定,ITS基因序列比对表明,X6菌株为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6.
李慧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00-8102
[目的]研究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对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豆饼粉0.7%、KH2PO40.4%、MgSO4·7H2O 0.5%、CaCO30.3%、棉籽壳粉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温度28℃、接种量10%(V/V)、装液量9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4.835 g/L。[结论]该研究为黑木耳胞外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邹莉  张国权  孙婷婷  王玥  杨苑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269-11271,11324
[目的]筛选利用木耳菌糠栽培元蘑的最佳配方。[方法]设计4种配方,选取元蘑菌丝生长期、原基形成期和子实体发育期等阶段,测定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半纤维素酶(HC)、淀粉酶(AMY)、漆酶(LAC)4种胞外酶的活性。[结果]在不同配方中,元蘑菌丝体所分泌的CMC、HC、AMY和LAC酶活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同种酶的活性在不同配方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经过显著性分析,配方1、配方2和配方3胞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但配方4的酶活显著低于其他3种配考。[结论]在胞外酶水平上,配方1、配方2和配方3用来栽培元蘑都是可行的。从经济成本考虑,配方3(茵糠含量为36%)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8.
用微波辐射加热引发制备了木耳菌糠/聚丙烯酸钾复合高吸材料。采用单因素法研究组分配比变化,微波功率及丙烯酸中和度对材料吸(盐)水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TG/DTG),能谱(EDS)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菌糠、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分别为丙烯酸的33.3%、1.0%、1.0%,丙烯酸中和度为80%及微波功率为450 W时,该树脂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为759g/g,在0.9%NaCl溶液中吸水倍率为78g/g,并且吸水溶胀符合伪二阶溶胀动力学模型。分子结构特征表明木耳菌糠与聚丙烯酸钾实现了共聚反应,具有良好热稳定性能,表面粗糙多孔,富含植物营养元素K及多种微量元素。在离心机转速为6 000r/min,50min条件下,树脂的失水率仅为7.8%。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木耳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木耳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兼用真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木耳多糖的方法,改进了传统的浸提工艺。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及水浴浸提时间等因素对黑木耳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20W,超声时间13min,液料比132,水浴浸提时间3.1h,黑木耳多糖得率可达16.5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乳酸对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保鲜条件。[方法]以经处理的湿木耳在37℃下贮存7 d后细菌总数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保鲜剂种类、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对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影响。以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保鲜条件。[结果]双乙酸钠、山梨酸钾、L-乳酸3种保鲜剂对湿木耳均具有保鲜作用,其中以L-乳酸的保鲜效果最好,其保鲜效果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正交试验表明,影响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因素依次为: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灭菌时间;最适保鲜条件为:L-乳酸0.40%、灭菌温度80℃、灭菌时间4 min,此时细菌总数为950 cfu/g。[结论]L-乳酸完全能够对湿木耳进行合格、安全的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