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55篇
  免费   713篇
  国内免费   1633篇
林业   1414篇
农学   1978篇
基础科学   1335篇
  1326篇
综合类   12878篇
农作物   1374篇
水产渔业   928篇
畜牧兽医   11905篇
园艺   1994篇
植物保护   869篇
  2024年   265篇
  2023年   748篇
  2022年   772篇
  2021年   884篇
  2020年   851篇
  2019年   1092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846篇
  2016年   956篇
  2015年   1161篇
  2014年   1727篇
  2013年   1601篇
  2012年   2234篇
  2011年   2286篇
  2010年   1940篇
  2009年   2111篇
  2008年   2406篇
  2007年   2076篇
  2006年   1727篇
  2005年   1761篇
  2004年   1152篇
  2003年   1144篇
  2002年   954篇
  2001年   782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339篇
  1994年   277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9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7篇
  195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珽  陈虹吟  汤承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8):2361-2368
旨在调查川西北牦牛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并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川西北15个牧场的72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和其中5个牧场的15份腹泻牦牛血清样本进行MRV检测,阳性样本进一步用分型PCR确定其血清型。结果显示,粪便样本中MRV检出率为20.83%(15/72),血清2型的比例为60%(9/15);血清样本中MRV检出率为40%(6/15),血清2型的比例为83.33%(5/6);未检测到其他血清型。成功地从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MRV血清2型毒株(TCID50为4×10-8.56·mL-1),并获得长度为23 587 bp的分离株全基因组,该分离株与中国猪源毒株的遗传关系最近;与GenBank中所有的MRV S1基因相比,该分离株有4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本研究从牦牛中检测到MRV,并分离到1株牛源MRV血清2型毒株,为进一步研究MRV血清2型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纯培养法对采集自云南地区的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 kikuchii)3龄幼虫进行肠道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这些研究资料与菌种数据为后研究思茅松毛虫发育奠定基础.对采自安宁市的150头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并且对所培养菌株的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通过这种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的鉴定,再结合16S rDNA分子鉴定技术进行分析,判定细菌多样性.结果显示,从3龄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到152株细菌,初步鉴定隶属于6个属9个类群,分别为62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3个类群)、35株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2个类群)、23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1个类群)、11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1个类群)、12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1个类群)、9株泛菌属(Pantoea sp.)(1个类群).其中,芽孢杆菌属具有最高的相对分离率为40.78%,为优势菌群.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肠道细菌的多样性丰富,通过分析细菌种类及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更深入研究细菌与思茅松毛虫的关系和为思茅松毛虫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吴卫东 《兽医导刊》2020,(2):146-146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鸡肉成为居民日常餐桌上的重要食品,带动了肉鸡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养殖过程中,鸡沙门氏菌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会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针对肉仔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鸡养殖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纳豆芽孢杆菌细胞壁肽聚糖提取工艺及其结构,本实验以纳豆芽孢杆菌为研究材料,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纳豆芽孢杆菌细胞壁,然后经三氯乙酸、乙酸钠、氯仿、甲醇、胰蛋白酶处理等操作分离得到较为纯净的肽聚糖并对其组成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的纳豆芽孢杆菌细胞壁得率为45.8%,纯化后得到的肽聚糖得率为8.5%。所得纳豆芽孢杆菌胞壁肽聚糖中总糖占39.77%,蛋白质占54.47%,总脂含量占4.5%。溶菌酶溶解实验9 h后眼观变为澄清。经红外光谱(IR)和高效液相分析提取的肽聚糖样本与肽聚糖已知结构特征相一致。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经溶菌酶水解后的肽聚糖分子量约为60 ku。  相似文献   
5.
选择60头13~16月龄、体质量在400 kg左右(±15%)西杂肉牛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玉米全株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对照),在基础日粮(精料)、饲养管理水平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研究全株玉米青贮及构树青贮饲料对肉牛增质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饲喂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和构树青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增质量分别为1 092.6,992.4 kg,分别比黄干贮组20头肉牛总增质量多249,148.8 kg,差异显著;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构树青贮2组相比,虽然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的增质量优于构树青贮组,但差异不显著。全株玉米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6.48和1∶3.22,构树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7.07和1∶3.54,玉米秸黄干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8.11和1∶4.16。全株玉米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收入分别为24 037.2,21 832.8,18 559.2元,扣除总成本后的纯收入分别为11 495.2,10 179.8,7 085.2元;全株玉米青贮比构树青贮组多增收1 315.4元,比黄干贮组多增收4 410元。综合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及经济效益分析,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优于构树青贮组和黄干贮组,构树青贮组优于黄干贮组。  相似文献   
6.
芒是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之一,是小麦长期进化和适应环境的产物,对小麦产量和逆境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芒的发育及芒长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小麦无芒品种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和有芒品系MK147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与F5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无芒位点进行了标记和定位。遗传分析表明,群体中的无芒性状受半显性单基因控制;采用Wheat660K SNP芯片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在F2群体构建的无芒、有芒混池中检测到一个多态性SNP标记的富集区,初步将QTL定位于4A染色体上。在该QTL区间开发了58个KASP标记,并将定位区间缩小至KASP标记SNP-1537与SNP-4195之间,遗传距离为0.81 cM,对应中国春参考基因组(IWGSC.Ref.V1.0)4A染色体上9.23 Mb (100.56~109.79 Mb)的区间,将该位点命名为 Awn-4A.1。  相似文献   
7.
《大麦与谷类科学》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全文收录期刊、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次认定A类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8.
从疑似禽霍乱病死鸡中分离一株细菌,采用16SrRNA方法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分析其血清型为A型,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恩诺沙星、多粘菌素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高度耐受.本研究结果为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地方有丰富的地源性饲料资源,本地加以开发和应用,具有成本低的特点。液态饲喂技术可充分利用鲜基饲用资源,近年来在养殖场的应用呈增加趋势。从全行业系统性的角度思考,要真正体现液态饲喂模式的价值,地源饲料日粮配方、多元化饲料应用技术、养殖生态化指标和兼容性液态饲喂国产设备制造是核心。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存全株没有病虫害叶片、产量又极高的镇坪县云烟97这一良好的种质资源,研究采用快速繁殖技术研究不同浓度NAA对变异株云烟97形成的愈伤组织诱导芽及根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浓度为0.2 mg·L-1的时候,对变异株云烟97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浓度升高,分化率下降;NAA对云烟97愈伤组织诱导根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逐渐加强。因此,诱导云烟97出芽时,可添加浓度为0.2 mg·L-1的NAA,诱导云烟97生根时,培养基配方不加NAA会更好地促进生根,NAA可与其他调节剂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