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0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风者,善行而数变。"中风的"风"是指猝然发作,病情迅速多变。中医所说的"中风"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及脑栓塞)等。由于本病常为突然发作,故又称"脑卒中"。  相似文献   
2.
在圈养野生动物疾病诊治过程中,由失血引发的休克往往因处理不及时而导致动物死亡.本文以北京动物园圈养疣鼻天鹅缺血性休克为例,介绍采用临床诊断与化验室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在休克初期预判动物发生心衰,并快速制定治疗方案,经过12 d的连续治疗,最终使患病天鹅得以痊愈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3.
张名娟 《山东饲料》2013,(8):153+168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多年以来,一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疾病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心脏疾病导致的死亡率接近二分之一。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口死亡的首位疾病。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采取医学干预措施,有效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保护缺血心肌、促进心肌功能恢复,进而提高心脏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靶向沉默Smad7基因特性,同时进行沉默效果检测.方法以Smad7基因为靶目标,设计合成3条siRNA序列,进行细胞转染,利用Rea1time—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沉默效果,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同时检测出最佳的转染浓度和转染时间.结果针对Smad7基因设计合成及筛选出靶向沉默Smad7基因的干扰序列(siRNA1);siRNA1的最佳转染浓度是4μg/mL;siRNA1的最佳转染时间是24h;siRNA1对Smad7的抑制效果优于其他干扰序列.结论siRNA1能有效沉默Smad7基因;lipofecta—mineTM2000可成功将siRNA1转染至神经细胞,转染效率较高;利用siRNA技术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急骤,变化迅速,致残、致死率相对较高的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与脑卒中关系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多表现为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且超过90%颈动脉狭窄。各类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影响,主要包括年龄、家族史、性别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生活饮食习惯、心脏病、高脂血症等[1]。本研究探讨了脑卒中高危  相似文献   
8.
吴水群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6,24(3):319-319,332
目的:分析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2例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对环境不适应、孤独无助、不配合治疗等不良心理,经过护理干预后,多数患者情绪障碍、住院态度、配合护理等方面均得到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首次住院患者的不良心理应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这对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促进康复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对9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行l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检查,测定其QTcd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了解其空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QTcd较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大(P<0.01),而缺血性脑卒中组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串较缺血性脑卒中总性期高(P<0.01);脑卒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比较QTc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机理可能与QTcd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缺血性心脏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 I(c Tn I)水平的变化 ,以指导非缺血性心脏病并 CHF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 :随机调查 4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并 CHF患者 ,分别于入院第 2天和心衰稳定 5~ 7天各抽血 2 m L,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 c Tn 水平。结果 :CHF组血清 c Tn I水平为 (1.16± 0 .77)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2 0± 0 .0 8) μg/ L(P<0 .0 0 1) ;CHF组阳性者治疗前 c Tn I水平为 (1.38± 0 .75 ) μg/ L,治疗后 c Tn I水平降低为 (0 .35± 0 .11) μg/ L,P<0 .0 0 1;血清 c Tn I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升高 ,血清 c Tn I持续阳性者 ,其预后不佳。结论 :非缺血性心脏病并 CHF患者存在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 ,血清 c Tn I水平是反映非缺血性心脏病并 CHF严重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 ,同时可识别其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