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4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805篇
林业   1209篇
农学   782篇
基础科学   3071篇
  984篇
综合类   4995篇
农作物   448篇
水产渔业   229篇
畜牧兽医   1908篇
园艺   442篇
植物保护   138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507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996篇
  2011年   1046篇
  2010年   867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现振动深松作业时振频和振幅的无级调节,以适应不同物理性质的土壤进行深松作业,达到减阻深松、节省能耗的目的。为此,采用伺服油缸振动技术设计了一台可变频变幅的振动深松试验台,以测试不同土壤条件下振动深松的最佳工作参数,为振动深松机具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最大振动幅度大于20mm,最大振动频率响应大于50Hz、振动频率0~30Hz、振动幅度0~10mm时,频率响应小于1dB,振幅误差小于4.2%,性能稳定且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机插秧作业时,通过侧深施肥装置将肥料按照农艺要求精确定量的施用在苗侧靠近根部泥浆中,并由浮船刮板覆土,实现秧苗根系对肥力的精准吸收,避免肥料随水流漂移,具有显著的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生长、缩短秧苗返青时间、降低成本等优势,实现减肥不减产的目的,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插秧侧深施肥一体机在常州市金坛区已推广应用多年,文章结合生产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从施肥作业前准备、作业注意事项、作业后维护保养的角度,介绍该机具使用维护与保养要领。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深松结合施用有机肥对玉米不同器官钾含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常规旋耕(T_1,CK)、深松(T_2)、深松施用有机肥(T_3) 3个处理,测定了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不同器官的钾含量。结果表明:T_3处理的玉米茎钾含量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均为最高,其中大喇叭口期指标值与T_1处理差异显著,而在收获期低于其他2个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叶片钾含量全生育期始终高于T_1处理、低于T_2处理,其中与T_2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但在灌浆期指标值明显高于T_1处理;苞叶钾含量始终低于T_1处理,与T_2处理相比灌浆期较高、收获期较低,但差异均不显著;轴钾含量在灌浆期最高、收获期最低,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灌浆期和收获期玉米子粒钾含量均最高,且与T_1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灌浆期指标值也明显高于T_2处理。综合分析认为,深松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各器官尤其是玉米子粒的钾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测定不同方法干燥处理的紫苏梗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确定最适紫苏梗干燥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的含量,即色谱柱为Hypersil-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38∶6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25℃。结果表明,一步干燥得到的紫苏梗迷迭香酸含量普遍远高于二步干燥得到的紫苏梗;经阳光棚下晾干的紫苏梗迷迭香酸含量最高,晒干和45℃烘干的紫苏梗迷迭香含量稍低。由此说明,紫苏梗产地初加工应一步干燥且以阴干最佳,直接晾晒与低温烘干亦可。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功能性成分及其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黑木耳功能性成分以及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黑木耳干燥技术的选取、应用和黑木耳产品开发的方向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热风干燥过程中山药水分状态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药的水分赋存状态的变化,以襄阳道地山药为材料,分别在60、70、80、90、100 ℃条件下进行热风干燥,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和差式量热扫描(DSC)技术,每隔15 min测定山药在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60~90 ℃条件下,温度越高,干基含水率的降速越快。山药的T2弛豫图谱有3个较为明显的吸收峰,随干燥进程的延续,各峰面积均明显减少,其中自由水所在峰的面积降幅最大,表明干燥过程中自由水散失最多,而且自由水逐渐向半结合水和结合水迁移,冷冻峰和解冻峰也随之变小。但在100 ℃下干燥时,样品可能因表面板结导致干基含水率、低场核磁吸收峰升高,冷冻和解冻峰面积增加。因此,在实际干燥过程中,山药的热风干燥温度不宜高至100 ℃。  相似文献   
8.
9.
为保证稻谷干燥后品质、提高干燥效率,基于不同含水率稻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出变温热风干燥工艺。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稻谷温度、初始含水率和热风风速为影响因素,以稻谷爆腰指数、整精米率和干燥时间为评价指标,研究稻谷玻璃化转变温度、恒温和变温干燥特性,模拟解析稻谷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规律,以5、10、15℃的变温幅度进行变温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其含水率呈负相关,恒温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稻谷温度47℃、初始含水率22.0%、热风风速0.50 m/s,干燥后稻谷爆腰指数70、整精米率57.67%、干燥时间195 min;与恒温干燥相比,以5℃和10℃为变温幅度的变温干燥工艺,干燥后稻谷爆腰指数分别降低了20和10,整精米率提高12.6、7.7个百分点,干燥时间缩短30 min和60 min。研究表明,基于玻璃化转变的稻谷变温热风干燥工艺明显改善了稻谷干燥后品质,提高了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茶叶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茶叶活动会对我国茶叶产业的整体布局和优化起到促进作用。促进干燥工艺花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转变茶叶发展模式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价干燥工艺花茶的感官品质,能够动态地掌握茶叶感官品质的发展态势,了解影响地区茶叶感官品质的因素,从而可以为提高茶叶感官品质找到着力点。干燥工艺花茶感官品质主要受到花茶主体和品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本文将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从两个方面来评价干燥工艺花茶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