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62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530篇
林业   3531篇
农学   1365篇
基础科学   3231篇
  1132篇
综合类   14384篇
农作物   657篇
水产渔业   1519篇
畜牧兽医   7935篇
园艺   1476篇
植物保护   495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503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516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806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700篇
  2016年   883篇
  2015年   1067篇
  2014年   2591篇
  2013年   2336篇
  2012年   2808篇
  2011年   2826篇
  2010年   2667篇
  2009年   2647篇
  2008年   2822篇
  2007年   2452篇
  2006年   2236篇
  2005年   2151篇
  2004年   931篇
  2003年   727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7篇
  1965年   9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变化,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例如: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整合各种信息资源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科研教研能力。  相似文献   
2.
汪洪涛 《保鲜与加工》2020,20(6):137-141
探索罗汉果花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为罗汉果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以罗汉果花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为考察指标,分别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剂所获得的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在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剂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蒸馏水作为溶剂,利用微波辅助浸提法效果较好,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490 W,提取时间2 min,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罗汉果花提取液对亚硝酸盐清除率达到56.83%。  相似文献   
3.
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农业活动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青藏高原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出发,提出由3类要素、13种指标所组成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85—2013年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不同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活动强度较大,尤其2000年以来,化肥、农药的成倍施用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世纪,各县耕地生态安全基本处于“优秀”水平;2000—2010年,各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下降,逐步向“差”转化;2010年以后,耕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逐渐恢复为“优秀”或“良好”。整体来看,“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一致,仅个别县域生态安全水平较为落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单位面积氮肥、磷肥施用量是限制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高原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可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安全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代园艺》2020,(5):113-114
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中山村和丁字镇敬老院的实地调研,结合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中山村的改造设计为例,着重探讨在乡村活动空间改造设计。通过深入分析、合理规划、有机配置,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村落格局调整、村落肌理保护、优化区域景观体系,将中山村打造为生态农村,使其能有机生长扩建,从而探索出在新农村背景下适合留守老人生活的乡村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职业能力标准和实训评价体系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基于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钳工技能实训的特点,以钳工技能操作能力、安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等多个评价要素,建立了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钳工技能实训评价体系。研究结果可以为钳工技能实训的教学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25-226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新时期积极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极大地丰富群众生活,为群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社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因此,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新时期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诉求,结合群众的具体诉求,寻找切实可行的组织与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疲劳功能。本文通过对茶多酚的来源及其化学成分、生活活性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证明茶多酚在多方面可提升运动训练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开发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茶画,是我国古代众多绘画种类之中体现着人民生活与艺术紧密相连的一个类别,主要描绘人们饮茶所用茶具极其场景。而茶画在宋朝的发展突出,大多茶画都流源于宋朝。宋朝是一个由茶引起的茶文化飞速发展兴盛的时期,在这之间应运而生的茶画艺术,更是具有深刻的文化与审美内涵。由于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茶文化的欣赏,以及宋徽宗重文喜政、嗜好饮茶品画,这从上至下的文化潮流随之流行,成为宋代茶事活动十分繁荣的主要原因,茶画便是在这样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之下,显露出其本身的内涵,进而被人们欣赏与喜爱。本文将围绕宋代茶画,从茶画起源入手,进一步地探究其中包含的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感受宋朝人民对于茶画艺术的创作之精良,关照宋朝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对苏北地区2017年引进的花生新品种及市场上广泛销售的花生品种进行统一示范种植。结果表明,11个花生新品种在田间抗病性、适应性和品质方面均表现良好,丰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均表现良好。其中,中花16表现最优,产量最高;其次是泰花4号、花育23;再次是徐花5号、苏花0537、宁206;抗涝能力表现较强的品种有泰花8号、苏花0537、806、多彩花生。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耕作方式为主区,分别设常规翻耕(C)、深松(S)、旋耕(R)处理,副区为秸秆还田量,分别设秸秆全还田(P)和秸秆不还田(A)处理,采用Biolog Eco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并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深松与秸秆还田均有利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9.78%和24.00%,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7.08%和15.81%;深松提高了15~30 cm土层的pH值6.67%,秸秆还田提高了0~15 cm土层的pH值4.32%。深松和秸秆还田均有利于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碳源代谢强度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26.84%、3.84%和38.02%,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1.87%、 3.63%和14.74%。主成分分析表明常规翻耕秸秆不还田和旋耕耕作秸秆不还田碳源代谢功能相近,15~30 cm层次内常规翻耕秸秆全还田碳源代谢功能和深松耕作秸秆全还田处理相近。深松和秸秆还田平均提高了小麦产量5.82%,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小麦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