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5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981篇
林业   896篇
农学   1111篇
基础科学   192篇
  500篇
综合类   7338篇
农作物   863篇
水产渔业   976篇
畜牧兽医   3803篇
园艺   1175篇
植物保护   55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982篇
  2011年   946篇
  2010年   917篇
  2009年   978篇
  2008年   1053篇
  2007年   959篇
  2006年   813篇
  2005年   886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果蔬受到真菌、细菌或病毒侵染时,自身能诱导产生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根据它们的结构亲缘关系和生物活性,PRs被分为17个功能家族。在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中,利用激发子诱导产生果蔬抗性已逐渐成为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一种安全、高效的保鲜方法,这也成为果蔬采后抗病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果蔬病程相关蛋白的分类、功能、诱导表达,以及蛋白组学技术在果蔬采后PRs表达水平上的应用,以期为果蔬病程相关蛋白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以仙客来的幼嫩健康叶片为材料,探索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激素组合为1/2MS+3.0%糖+0.8%琼脂+2,4-D 2 mg/L+BA 0.2 mg/L+KT 0.2 mg/L。在离体培养前将植株遮光处理24~26 h,再通过黑暗低温和光照升温培养"二步法"高效诱导仙客来愈伤组织和芽的形成,可有效抑制外植体褐化,繁殖系数高,并能保存F1代的原有性状和杂种优势,为仙客来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有效降低接种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尤其在接种前期(1~3d)效果显著(P0.05),并可显著抑制病斑直径扩展。同时,S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果肉组织中防御酶POD、PPO、PAL及抗病相关蛋白CHI和GLU活性,诱导抗病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减少MDA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苹果采后灰霉病发生。【结论】SA通过促进防御酶活性、抗病相关蛋白活性升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抗病物质含量,从而增强苹果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性的作用及机理,以感病小豆品种‘宝清红’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激发处理小豆真叶,而后对真叶挑战接种锈菌夏孢子,结果表明,低浓度(11.61 mg/L)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小豆对锈病的抗性。夏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褪黑素对夏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表明褪黑素无抑菌活性。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褪黑素激发诱导了水杨酸(SA)通路关键基因NPR1于接种后24 h显著上调表达,且病程相关蛋白PR1、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及PR5均于接种后24~120 h被显著诱导表达,说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诱导NPR1表达,进而激活下游PR蛋白的高水平应答,使感锈病小豆品种获得对锈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8.
新疆桑树性配子二倍化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生态条件下 ,采用喷药、涂药等方法对新疆桑雄性、雌性配子进行性配子二倍化诱导研究。结果表明 :(1 )新疆不同桑品种雄性配子二倍化诱导率平均为 2 1 . 6 6 %、雌性配子为 1 5 . 83% ,雄性配子二倍化诱导频率高于雌性配子 ;(2 ) 2 mg/l  BA (6—苄基嘌呤 )配制的秋水仙碱溶液在新疆高温干旱气候的刺激作用时间 7天 ,处理的有效浓度雌性配子以 0 . 2 0 % ,雄性配子以 0 . 2 5 %为宜 ;(3)喷药处理的性配子二倍化诱导效果高于涂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尼罗罗非鱼为试验材料,研究饲料中添加二氢吡啶对鱼体背侧肌组成及其4℃放置48h后脂质过氧化物(Lipidoxidation,LPO)含量的影响。选用150g左右的雌性尼罗罗非鱼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以0(对照组)、50、100、150mg/kg水平添加饲喂64d。结果表明,二氢吡啶对背侧肌组成(蛋白质、脂肪、干物质)无影响,可分别降低试验鱼背侧肌LPO含量20.8%(P<0.01)、44.7%(P<0.01)、44.4%(P<0.01)。可见饲料中添加二氢吡啶改善肉品稳定性,提高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0.
在成鱼池居中设置网箱,将体长6~7厘米的草鱼种放入网箱中强化屯养20~30天,个体生长到14~18厘米,再出箱放入该池塘中套养,成活率由直接套养的20%左右提高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