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Begomoviruses were detected in Nicaraguan fields of tomato (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 and adjacently growing plants of pepper ( Capsicum annuum ), chilli pepper ( C . baccatum ), cushaw ( Cucurbita argyrosperma ) and Mexican fireplant ( Euphorbia heterophylla )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universal begomovirus primers. All tomato and Mexican fireplant plants showing symptoms were infected with begomoviruses, while only 30–46% of the pepper, chilli pepper and cushaw plants showing symptoms tested virus-positive. No begomoviruses were found in potato. The virus species were provisionally identified by sequencing 533 bp of the viral coat protein gene ( AV1 ). Tomato severe leaf curl virus (ToSLCV), Tomato leaf curl Sinaloa virus (ToLCSinV) and Pepper golden mosaic virus (PepGMV) were found to infect both tomato and pepper. A new provisional species designated Tomato leaf curl Las Playitas virus (ToLCLPV) was detected in a tomato plant. Squash yellow mottle virus (SYMoV) and PepGMV were found in cucurbits, the latt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host. Euphorbia mosaic virus (EuMV) was detected in Mexican fireplant. Sequencing of a larger number of PCR-amplified clones from selected plants revealed intraspecific viral sequence variability, and also multiple begomovirus infections which could represent up to three species in a single tomato or cushaw plant. Phylogenetic grouping of virus sequence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host of origin.  相似文献   
2.
根据太子参尖孢镰刀菌的测序结果,用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其分子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不同连作年限太子参根际土壤中该尖孢镰刀菌的菌群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扩增的阳性条带106 bp,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对太子参镰刀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000012 ng/μL,而禾谷镰刀菌、茄病镰刀菌、黄曲霉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2)运用此方法对该太子参镰刀菌的定量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随太子参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多。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易于操作等优点,并且实现了由定性向定量的跨越,可以为太子参根际微生态中该种病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提供方法及依据,也为阐释太子参重茬连作时伴随爆发大规模病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进入盛果期的不同品系平欧杂种榛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果实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平欧杂种榛的坚果质量2.10~3.90 g,坚果三径均值16.80~22.39 mm,果仁质量0.85~1.50 g,果壳厚度1.38~2.17 mm,果腔系数0.60~0.89,出仁率25.05%~45.32%;供试平欧杂种榛品系坚果性状、果仁性状和出仁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7.60%~35.49%;在品种选育时,坚果、果仁的质量和整齐度选择空间最大,坚果形状指数和三径均值以及果仁三径均值的选择余地最小,各经济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平欧杂种榛划分为3类;影响平欧杂种榛果实经济性状的主要指标为出仁率、果腔系数、果仁质量、果仁形状指数和壳厚。根据经济性状的综合得分值,筛选出84-41、83-33、B-21、B-3和84-310等品系的坚果综合经济性状较优。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目、强弱变化很大,在枝条韧皮部、萌动芽和幼叶中酶带数目较多,活性强.其中R(?)的酶带活性随着树体生长而增强,在幼叶开始生长时最强,叶片成熟时消失;R(?)的酶带从芽萌动开始增强,随着坚果发育和叶片成熟又减弱.酯酶同工酶仅在未层积种子、层积种子和萌动芽中显带,其中层积处理种子中酶带多,活性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州枇杷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用药,于2012-2014年对贵州省余庆县、施秉县、开阳县和荔波县枇杷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用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枇杷园发生病害种类共20种,侵染性病害14种,非侵染性病害5种,低等寄生植物1种;害虫种类6目21科35种,同翅目4科12种,鞘翅目4科7种,半翅目3科3种,鳞翅目8科10种,双翅目2科2种,害螨1科4种;杂草28科102种。防治用药共49种,杀虫剂有18种,杀菌剂22种,除草剂9种。  相似文献   
6.
 福建柘荣太子参是道地药材,但是其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柘参2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连作对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了未种植太子参的水稻田土壤(对照)和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研究结果显示:连作导致太子参产量下降为1/3,其根鲜重、分根数均极显著(P<001)下降,根长显著(P<005)下降,品质指标总人参皂苷和多糖含量均极显著(P<001)下降;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比对照土壤的均极显著(P<001)增多,分别是对照土壤中的127和130倍,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太子参—水稻—太子参”轮作土壤的相比略有增多,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说明太子参连作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降低,连作障碍现象极严重,而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多引起太子参枯萎病,可能是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仁用加工型平欧杂种榛品种(系)的坚果经济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榛子为榛属(Corylus)植物,世界上约有18个种,我国是重要的产地,原产8个种和2个变种(张宇和等,2005).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30年间,国内育种专家通过我国平榛(C.heterophylla)和欧洲榛(C.avellana)的种间杂交,获得了平欧杂种榛(C.heterophylla×C.avellana),成为榛属植物一个新种质,具有果大、丰产、出仁率高、果仁饱满等特点,在抗寒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超过欧洲榛,目前,已经鉴定了‘达维’、‘玉坠’、‘薄壳红’等多个平欧杂种榛新品种(梁维坚等,2000;张玲等,2007;2008;郑金利等,2007;2008;段鹏勇等,2009;潘洪泽等,2010),并筛选出了一些大果、抗寒、丰产等性状优良的品系,完成了我国平欧杂种榛育种的初期目标(梁维坚等,2002).  相似文献   
8.
太子参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引起贵州黄平县和六枝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以菌丝生长法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以及1%申嗪霉素悬浮剂进行了室内药效筛选。结果表明:引起贵州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Ascochyta versabilis,该病原菌为太子参病害新记录;5种杀菌剂除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 000倍对A.versabilis的抑菌率较低外(51.4%),其余4种供试杀菌剂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和40%氟硅唑乳油2 000倍对A.versabilis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高于90%;1%申嗪霉素悬浮剂2 000倍对该病原菌的抑制率为72.3%。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试验测定等方法,对平榛白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平榛白粉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发病初期为5月下旬~6月初,叶面和叶背均能出现明显的褐斑,表面覆盖白粉状物;发病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末秋季在白粉层上散生闭囊壳。病原菌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1、2年生植株相对抗侵染能力较弱,随着林龄增加,抗侵染能力增强。榛林密度大,病害发生率较高,北坡榛林病害发生程度较南坡严重。可通过调整榛林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度,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套作对太子参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套作对太子参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为这种重要中药材的合理栽培提供参考。通过连续 2个生长季的盆栽试验,以太子参单作为对照,设置大豆和玉米2种套作处理,考察套作对太子参生物量和产量指标的影响。与太子参单种相比,套作处理降低了太子参的地上生物量,增加了总生物量,显著地提高了产量,极显著地提高了根茎比;套作促进了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有助于太子参产量的提高,且套作大豆和玉米对提升太子参产量的效果相当;套作对太子参的单根重指标表现出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太子参的增产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太子参的分根数来实现的。实际生产中可选择合适的作物与太子参套作,提高太子参产量,并获取更大的综合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