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河源区果洛州玛沁县建植14年的垂穗披碱草 (Elymus nutans) 栽培草地为研究对象,针对以甘肃马先蒿 (Pedicularis kansuensis) 和黄帚橐吾 (Ligularia virgaurea) 为主的阔叶型毒杂草,选择6种除草剂及5种复配剂进行防除试验,6种除草剂为单一除草剂,即2, 4-滴丁酯(A)、使它隆(B)、龙拳(C)、阔诺(D)、刹阔(E)、苯磺隆(F) ;5种复配剂为2, 4-滴丁酯与其他除草剂的复配剂,即(A + B)、(A + C)、(A + D)、(A + E)、(A + F)。结果表明,喷施B、F、A + E除草剂不同程度地降低黄帚橐吾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且F和A + E对生物量影响显著 (P < 0.05) ;A、E、F、A + B、A + C和A + F 6种除草剂显著降低了甘肃马先蒿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P < 0.05);复配除草剂A + F能有效防除群落毒杂草,防除等级达到最高3级,A + E处理下牧草的盖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 (P < 0.05);喷施除草剂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呈下降趋势,但均匀度指数比对照略高。通过鲜重防效评价了11种处理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防除黄河源区栽培草地的毒杂草可选择A + E、F、A + F 3种除草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常见毒杂草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水浸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增加,化感抑制作用不断增强;4种牧草种子萌发对甘肃马先蒿水浸液敏感性强弱顺序为: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青牧1号...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和种皮处理对4种马先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永权  郭飞  程均卓  谭成安 《种子》2012,31(1):38-41
马先蒿属植物具有比较高的园艺价值和药用价值,探讨马先蒿种子的发芽特性,可以为马先蒿属植物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对4种马先蒿种子进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和种皮打磨处理,以探讨马先蒿种子的萌发特性和最佳萌发条件.结果表明,4种马先蒿种子的发芽率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高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延长了马先蒿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种皮打磨处理显著提高了4种马先蒿种子的发芽率,极显著地降低了大王马先蒿的平均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4.
以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短芒老芒麦、青牧1号老芒麦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四种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供试牧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供试牧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抑制作用总体上表现为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青牧1号老芒麦〉短芒老芒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超临界萃取条件及其化学组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将最优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经柱色层族组成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种馏分,并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斑唇马先蒿挥发油最优萃取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5℃,CO2流量16mL/min.斑唇马先蒿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7种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馏分、弱极性馏分、极性馏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为烷烃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在其挥发油成分中,脂肪酸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总相对含量为62.698%;其中亚麻酸(18.497%)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正十六烷酸(15.698%)和亚油酸(7.286%).【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温和,效率高,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6.
魏卫东 《种子》2010,29(12)
利用三江源区"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优势植物甘肃马先蒿全株浸提液,对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浸提液对禾本科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4种牧草对甘肃马先蒿浸提液敏感性强弱顺序为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cv.Qinghai)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cus cv.Tongde)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cv.Qinghai.);4种牧草幼苗生长对甘肃马先蒿浸提液敏感性弱于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陆均  胡玉昆 《草业科学》2016,33(10):1933-1941
在研究区冬季平均降雪深±21.54%的覆雪处理水平下,对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及其寄主的物候以及甘肃马先蒿的生物量分配进行研究,并揭示其和寄主的竞争及繁殖策略。结果表明,1)覆雪处理对甘肃马先蒿及其寄主生长季变化的影响无一致规律;2)覆雪处理使得甘肃马先蒿及其大部分寄主的花期物候提前,秋季物候延后,甘肃马先蒿物候开始时间从结实期开始逐渐提前,到种子散播期几乎完全领先寄主;3)覆雪处理后甘肃马先蒿的繁殖分配和根冠比显著降低(P0.05);4)增雪处理后甘肃马先蒿的株高、冠幅、花柱高度以及侧根尺寸与自然降雪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减雪处理后除侧根外各部分差异不大。总体上,甘肃马先蒿与寄主的物候在覆雪处理后存在一定程度分化;其生物量分配及个体形态对增雪处理的响应更显著,覆雪处理后甘肃马先蒿降低繁殖投资从而增加营养投资。  相似文献   
8.
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的19种常见的马先蒿属植物的种皮纹饰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该属植物种子表面纹饰有4种不同类型,即网纹型、膜质网纹、海绵质网纹和条纹型;膜质网纹可能是最进化的类型,海绵质网纹次之;网底为平滑的膜、膜下为精细网状,可能是网纹中较进化的类型,网底为精细网状结构的网纹次之,网底为密集不规则突起的网纹是网纹中的原始类型。条纹是原始特征,并向网纹演化;种皮纹饰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膜质的结构可能对种子有保温作用;另一方面海绵质网状结构及网纹中网底的精细网状结构可能还有利于种子在萌发时吸收水分。  相似文献   
9.
根寄生植物-甘肃马先蒿是高寒草地重度退化阶段主要滋生毒杂草种类,利用根部吸器与侵染内生真菌的禾草(紫花针茅和麦宾草)建立寄生关系。当禾草成为甘肃马先蒿和内生真菌共同寄主(宿主)时,有关内生真菌调控甘肃马先蒿对禾草根寄生危害的相关研究较少。以侵染Epichloë属内生真菌(E+)和未侵染内生真菌(E-)的紫花针茅和麦宾草为研究对象,观测甘肃马先蒿寄生对E+、E-紫花针茅和麦宾草株高、分蘖、根茎比、生物量变化和根部吸器数量及显微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寄生显著降低紫花针茅和麦宾草株高、分蘖和生物量,内生真菌侵染显著影响甘肃马先蒿根寄生处理禾草的生长特性。紫花针茅E+、E-植株被甘肃马先蒿寄生后,E+植株分蘖、生物量和根茎比明显高于E-植株,而E-植株根部功能性吸器数量明显高于E+植株; 麦宾草与甘肃马先蒿建立寄生关系后,E-植株株高、分蘖、生物量和根茎比明显高于E+植株,E+植株根部功能性吸器数量明显高于E-植株。由此可见,甘肃马先蒿与禾草建立寄生关系后,内生真菌与禾草间的共生关系处于互惠共生和相互拮抗的动态变化,草地群落其他植物与禾草间相互作用能调节禾草与内生真菌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对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轮叶马先蒿(Pedicularis verti-cillata)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组成随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在距离水源1 m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轮叶马先蒿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重要值为42.5%)。随着与水源距离的增大土壤含水量降低,轮叶马先蒿的优势地位逐渐减小。(2)不同水分条件下轮叶马先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有明显的差异。(3)在距离水源最近处轮叶马先蒿密度和地上生物量达到最高,但在土壤含水量为25.5%时,轮叶马先蒿产生的种子数量达到最大值,且地上生物量达到第二峰值,说明轮叶马先蒿并不是喜湿植物。禾本科和杂类草的优势地位则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加。(4)土壤含水量是限制轮叶马先蒿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生境因子,应通过控制水源处的种子传播来遏制轮叶马先蒿的大面积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