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1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456篇
林业   671篇
农学   524篇
基础科学   363篇
  532篇
综合类   2802篇
农作物   333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439篇
园艺   416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5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目的】为了保护和发展极小种群植物川柿,开展此研究。【方法】采用观测法,连续3年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种子萌发方法:(1)后熟0、30、45、60天,剥离清洗播种;(2)后熟60天,以GA300、600、1000 mg/L溶液浸种1h;播种基质为河沙(保持一定湿度),放置室内,统计萌发时间和出苗率。【结果】(1)川柿花期4-5月,10月为果熟期,单果直径32.7±5.80mm,单果重23.0±5.30g;种子肾形、千粒重1070g;成年植株呈隔年开花、结果现象;(2)种子经“后熟+河沙播种”,可萌发,其中以后熟60天的出苗率较高,为65%;直接播种种子,出苗率5%;“后熟+GA溶液浸种+河沙播种”,出苗率均高于65%,其中以GA600mg/L浸泡1h处理,出苗率最高为83.3%。【结论】极小种群植物川柿为常绿叶乔木,有隔年开花、结果现象; “果后熟60天+GA600mg/L浸泡种子1h +室内河沙播种”可提高种子萌发率,为川柿种子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1个葡萄品种3年生树在四川乐山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的花芽分化表现。结果表明,结果母枝的花芽分化率,魏可、维多利亚、黑芭拉多、金手指、金优2号和巨玫瑰6个品种的都高于50%,较易形成花芽;户太8号、巨峰、夏黑的在43%~48%;美人指和红指较难形成花芽。结果母枝不同节位的花芽分化率,多数品种在第3节位≥50%;结果枝上花穗着生节位在第3.8~4.9节,其中双花率以巨玫瑰、巨峰和户太8号较高,分别为83.45%、73.61%和73.06%。以结果母枝的花芽分化率≥50%节位作为冬剪的最低节位,则金优2号、户太8号、巨玫瑰、金手指、维多利亚5个品种在第3~4节,黑芭拉多和巨峰2个品种在第2~3节,魏可在1~2节。夏黑表现花芽分化率较低,为43.33%,可能与夏黑不耐弱光有关,设施栽培时应加强透光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锗酵母培养物对下笼蛋鸡肉品质及肠道的影响。选取505日龄健康的海兰褐壳蛋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16、20 mg/kg的富锗酵母菌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2、16、20 mg/kg组腿肉的蒸煮损失分别降低45.2%、33.6%、39.7%(P<0.01),pH均高于对照组(P<0.01);16mg/kg组腿肌的亮度(L~*)低于对照组(P<0.05);12、16、20 mg/kg组腿肌的剪切力分别比对照组低44.13%、56.07%、50.60%(P<0.01);各试验组胸肌pH均高于对照组(P<0.01),16mg/kg组的pH高于12、20mg/kg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6mg/kg组乳酸菌数量升高(P<0.05);空肠中,各试验组的绒毛长度高于对照组(P<0.01);16、20 mg/kg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富锗酵母培养物可以改善下笼蛋鸡小肠的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鸡肉品质,建议添加量为16 mg/kg。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多种新型作用机制杀菌剂与引起梨树褐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等病原菌的有效对靶关系及制定梨树主要病害防治流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法与田间药效方法研究新型杀菌剂对靶标病原菌的毒力、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及其田间有效应用,建立替代梨树主要病害传统化学杀菌剂的防治流程技术。结果显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在离体叶片法下对褐斑病的防效大于85%,田间药效验证3次用药后7 d防效大于85%、30 d防效大于80%、90 d防效仍大于60%,兼治轮纹病菌其毒力EC50值均小于1 μg·mL-1。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辛菌胺醋酸盐、吩嗪α-2羧酸在离体叶片法下对黑星病防效大于90%且毒力EC50值小于1 μg·mL-1;田间药效验证1次用药后7 d防效大于80%、30 d防效仍大于75%。噻肟菌酯、硝苯菌酯、丙硫菌唑在离体叶片法下对白粉病的防效大于85%;田间药效验证3次用药后7 d铲除效果大于70%、30 d仍大于60%。丙硫菌唑对黑斑、轮纹病菌毒力EC50值均小于1 μg·mL-1;吩嗪α-2羧酸同时对褐斑、黑斑、轮纹病菌毒力EC50值小于1 μg·mL-1。针对梨树主要病害发生期,选用新型杀菌剂替代传统杀菌剂制定防治技术流程,其综合防效达到88.94%。不同新型作用机制杀菌剂在防治梨树主要病害上的应用,能够降低抗药性产生,同时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d、60d和120d逐步减少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沪油杂1号(原编号SH-19)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雄性不育系20118A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118A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bbRfRf,临保系的基因型为aabbrfrf,恢复系的基因型为AA__或__BB__.沪油杂1号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62%,硫甙含量24.23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kg/hm2,比双高对照汇油50增产11.9%,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3.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4.0kg/hm2,分别比对照汇油50增产33.6%,比对照沪油15增产15.9%.  相似文献   
7.
谷物冷却机回风利用与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斌 《粮食储藏》2001,30(6):27-28
分析了谷物冷却机采用回风型冷却的节能原理及优点,回风型冷却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  相似文献   
8.
苹果梨花芽孕育期生长锥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苹果梨花芽孕育期芽内生长锥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花芽孕育形成的过程中,生长锥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蛋白体和脂类小滴逐渐增加;核外膜向外延伸到胞质中与内质网相连,其上分布的核糖体增多;线粒体和内质网数目丰富且分布均匀;核糖体大量游散在胞质中;质体呈浅裂,中央缢缩;微管分布于靠近质膜处等。以上超微结构的变化表现出细胞旺盛分裂和分化的特点,反映了花芽孕育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酸碱对低活力苜蓿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2SO4,HCl,HNO3及NaOH为激活荆,研究其对低活力苜蓿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酸碱处理及其时间不同,效果差异明显,但各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均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初期生长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短时间HNO3处理,对激发苜蓿种子活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Χ灾绷吹矸酆康挠跋焓钦?,直接影响比间接影响大。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ice quality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quality riceNIE Cheng rong, WEN Yu hui, WANG Yun bo, CHEN Ming zhong,LI Mei, LIU Dao quan(Agronomy Department, Foshan University , Nanhai 528231,China)The correlative ana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