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棉秆生物炭对大丽轮枝菌生长及毒素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难以防治的根源在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在土壤中形成的微菌核能抵抗不良环境,并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将棉秆加工成生物炭施入棉田,可克服棉秆直接还田的缺点,从源头上防止黄萎病菌进入土壤。为探索棉秆生物炭还田对棉花黄萎病原菌的影响机理,采用液态摇床培养及平皿固态培养法研究生物炭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萌发的影响;通过平皿内棉花和甜瓜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生物炭对大丽轮枝菌毒素的减毒作用。结果表明:液态培养条件下,棉秆生物炭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在固态培养下对菌丝体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生物炭能减慢微菌核的萌发速率,但对最终萌发率无影响;液态培养中加入棉秆生物碳对大丽轮枝菌毒素有较强的减毒作用。在摇床培养中期,加入2.0 g·L-1生物炭处理与对照棉种在培养12天时的发芽率分别为53.3%与33.3%(P0.05);前期、中期及后期加入0.5 g·L-1生物炭处理的棉花幼苗总长度分别为对照的4.9、2.1倍及3.2倍;加入棉秆生物碳处理甜瓜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及总苗长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表明棉杆生物炭对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微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弱,对大丽轮枝菌毒素危害有较强的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泥炭和腐泥改良风沙土前后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在风沙土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泥炭、腐泥及其混合物,对比试验前后各个处理的风沙土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在风沙土中施入8%~12%的泥炭或者32%的腐泥或者二者混合添加,都可明显改善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粘粒含量。这一点,无论是在盆栽白菜前或者试验后的土壤中,都可以得到证明。但是在盆栽结束后,再次种植作物时,应根据作物的需要,补充氮肥,而磷肥和钾肥可以少加或者不加。  相似文献   
3.
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健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探索辣椒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稀释涂平板法测定辣椒病、健株根区土细菌(B)、真菌(F)及放线菌(A)的数量,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放线菌进行16SrRNA序列分析,对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研究连作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微生态差异。结果显示,辣椒病株根区土中速效K、速效P、全N和有机质均高于健株;辣椒病株根区土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健株发生较大变化,其中真菌数量增加388.9%。对从根区土中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子鉴定,得到20株细菌,5株真菌和20株放线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中共同存在的细菌只占总数的17.4%,放线菌占总数的16.7%,病株和健株根区土壤中优势细菌菌属和优势放线菌菌属都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病株根区土壤分离得到致病真菌尖刀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辣椒病株与健株根区土中微生物数量异常,种类变化是辣椒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选用一年生蔬菜-白菜作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监测白菜生长高度和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基质、养分和水分因子对风砂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保证白菜存活的水分前提下,基质对白菜鲜重和干重的影响最显著;养分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也很显著;保水剂对鲜重有一定影响,对干重的影响不显著,三个因素(养分、水分、基质)对白菜地上高度和全长的影响不显著,整体上,各因素对风砂土改良效果的显著性依次为基质〉养分〉水分,且在本试验中,处理A282C3为最佳组合,因此,认为保湿型土壤营养调理剂在风砂土上的使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生防链霉菌配施棉秆炭对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长期连作能引起棉花土壤微生态的失衡、土传病害加重、进而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影响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连作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在施用生防放线菌黄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tricini)的基础上添加不同量的棉秆炭[0 g·kg~(-1)(CK)、25.0 g·kg~(-1)、50.0 g·kg~(-1)、100.0 g·kg~(-1)],采用微生物计数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两者配施对连作棉田土壤中生防菌数量、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影响,为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生防放线菌配施棉秆炭对连作棉田土壤中微生物区系有显著的影响。与单施生防放线菌菌剂的处理相比,两者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其中配施25.0 g·kg-1棉秆炭处理使土壤中细菌/真菌数量比(B/F)、放线菌/真菌数量比(A/F)分别增加了5 271.2%和30.8%(P0.05)。(2)土壤中生防放线菌数量随着棉秆炭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配施100.0 g·kg~(-1)棉秆炭处理显著增加了2 672.8%(P0.05)。棉秆炭具有作为生防放线菌良好载体的潜力。(3)生防放线菌配施棉秆炭也改变了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尤其提高了细菌中芽孢杆菌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100.0 g·kg~(-1)棉秆炭与菌剂配施使土壤中链霉菌的数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但降低了小单孢菌数量;增加了真菌中米曲梅、黑曲霉和木霉的数量,但使其所占比例降低。由此可以看出,生防放线菌配施棉秆炭能提高连作棉田土壤中生防放线菌的数量,增强生防菌制剂的防病促生作用,改善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防控棉花连作障碍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南瓜前期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50份南瓜自交系为试材,对其8个前期农艺性状(叶长、叶宽、叶面积、茎长、茎粗、节间长、第1雄花节位、第1雌花节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南瓜8个前期农艺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叶长、叶宽、叶面积3者两两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方差分析表明,8个性状在50个自交系上差异极显著,存在广泛变异。主成分分析将这些变异可转化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生长势因子、早熟因子、壮苗因子和徒长因子,其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9.12%,可用于南瓜自交系前期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