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动态车辆路径问题是运筹学和组合优化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研究动态车辆路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阐述了动态车辆问题(DVRP),根据动态信息的特征将动态车辆路径问题分为随机车辆路径问题(SVRP)和模糊车辆路径问题(FVRP)。从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建模、算法和仿真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其研究成果,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子午岭辽东栎群落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土高原子午岭辽东栎林群落的碳储量进行研究,目的是为黄土高原森林碳储量提供基础数据,并借助本次研究探究能较准确估算黄土高原碳储量的方法。土壤碳密度采用积分法和分层法2种估算方法,验证了积分法在估算土壤碳储量上的准确性和方便性。乔木层采用相对生长模型,以实测75株解析木生物量的值作为基础数据,建立辽东栎单株林木各组分生物量与树高、胸径的回归方程,推算出整个辽东栎林各器官的生物量,从而算出其碳储量。结果表明,土壤积分法能够较好的估测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分别是109.794 9 t.hm-2(90 cm分层法)和111.938 t.hm-2(100 cm积分法);乔木层、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的碳储量分别是53.452 9、2.700 5、4.482 7、5.243 9 t.hm-2,得出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最后引出辽东栎能够与真菌形成菌根共生体,菌根在辽东栎林的固碳作用可能为碳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流动沙丘为对照,研究不同围封年限(14年和26年)下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表层(0-15cm)土壤有机碳、全氮及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围封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轻组有机碳(LF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14年和26年围封样地SOC、TN、LFOC和MBC含量均随围封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0-5cm层增幅高于5-15cm层。14年和26年围封样地土壤碳氮比显著高于流动沙丘,但2个围封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流动沙丘围封也显著增加了表层SOC、TN、LFOC和MBC储量,0-15cm土层SOC、TN、LFOC和MBC储量均表现为26年围封地>14年围封地>流动沙丘。相关分析表明,LFOC、MBC均与SOC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LFOC和MBC均可作为衡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1)根据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版)计量指标统计表》,《水土保持通报》综合统计源统计的总被引频次为3 446次(2009年版中为1 358次);复合影响因子为0.955;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568(2008年为0.493),在所统计  相似文献   
5.
子午岭森林群落中草本植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随机采样法,将子午岭3种类型森林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变化差异与北山阳坡作对照分析,研究了子午岭不同林型下草本植物生长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下及北山阳坡物种数量在21~34种之间,与北山阳坡草本植物物种数较接近的是油松林;3种林下草本植物的高度、盖度与北山阳坡差异极显著,各森林类型间无明显差异;北山阳坡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林下存在明显差异;对草本植物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各林下及北山阳坡物种间呈显著正相关的物种对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辽东栎林>北山阳坡>油松林>柴松林.总体来说,林下草本植物分布较少,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这是由林下郁闭的环境造成的,相对而言,合理种植,抚育的人工油松林和演替顶级的辽东栎林下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子午岭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量养分储量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9^37.6g/kg,平均含量为13.02g/kg,辽东栎林地最高,其次为柴松林,人工油松林地最低;(2)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柴松林地的垂直变化幅度最大,达88.86%.3种林分土壤碳密度差异显著,其各土层变化范围为1.063.67kg/m2,土壤碳密度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对于整个土层(0-90cm)而言,各林分土壤碳密度为9.3811.43kg/m2;(3)不同养分储量在3种林分之间表现的规律性及相关性不同.有机碳和各全量养分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均呈减小趋势,有机碳和全氮表现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饮水中添加不同水平硼对固始鸡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180羽1日龄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组、Ⅱ组,试验Ⅰ、Ⅱ组饮水中分别含硼100,200mg/L,试验期6周。每周末每组随机选取固始鸡10羽,颈动、静脉放血致死,立即解剖取肾脏,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与摄影。结果表明,试验Ⅰ组1~2周肾小体血管球肿胀,肾小管管壁细胞肿胀、变性,集合小管和肾小管直部细胞颗粒变性;第3周起肾脏组织结构开始恢复,到第6周时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试验Ⅱ组1~2周固始鸡肾小体血管球的萎缩、坏死、崩解现象较为普遍,肾小囊腔变大,囊壁结构不完整;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细胞肿胀,细胞颗粒变性或水样变性;3~6周固始鸡肾脏的组织结构有恢复迹象;但第6周肾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仍比较明显。结论:饮水添加硼100mg/L,对1~2周固始鸡肾脏组织结构发育有一定的抑制或损伤作用,对3~6周固始鸡肾脏的组织结构发育有改善和促进作用;饮水添加硼200mg/L,则对整个试验期固始鸡肾脏的组织结构发育均有明显的抑制甚至毒性作用,进而影响机体排泄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采样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奈曼旗几种主要土地类型(农田、杨树林地、草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土壤的容重、粒级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储量。结果表明:这几种土地类型土壤容重、粒级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储量存在明显差异,但其显著程度不尽相同。这几种土地类型土壤100cm深有机碳储量依次为:农田(7701.6g·m-2)杨树林地(3726.2g·m-2)草地(2306.0g·m-2)固定沙丘(1014.3g·m-2)半固定沙丘(724.7g·m-2)流动沙丘(613.8g·m-2),全氮储量依次为:农田(785.4g·m-2)林地(416.3g·m-2)草地(265.8g·m-2)固定沙丘(111.2g·m-2)半固定沙丘(96.2g·m-2)流动沙丘(73.9g·m-2)。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土地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辽东栎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栎是子午岭地区主要的优势森林树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其合理保护和经营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1)辽东栎随取样面积的增大,种群聚集度呈现出小→大→小的趋势;随林龄的增加,种群由聚集分布趋向随机分布。(2)子午岭辽东栎林除局部林是与其他林木混交外,一般都是纯林,形成乔灌草的典型垂直结构。(3)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物种较为丰富且分布均匀,多样性大。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者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由低到高的特点。(4)林下幼苗的更新情况并不是太好,幼苗更新数量为80~210株.hm-2,且随外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库,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子午岭地区天然柴松林、辽东栎林以及人工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松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3种林地碳密度分别为10.76、9.382和11.43 kg/m2;且有机碳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不同土壤深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立地条件下,3种林地碳密度差异明显,柴松林和辽东栎林在整个剖面有机碳密度阴坡阳坡,而油松林在0~50 cm土层是阳坡阴坡,50~90 cm土层是阴坡阳坡;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含水量、pH值、全氮、全磷等理化指标在不同土层中相关性差异较大,而在整个土壤剖面,除pH值以外,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理化指标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