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8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鸿逵  梁训义 《植物保护》1963,1(3):107-108
对于油菜花叶病,在还没有理想的抗病或耐病品种地区,和没有适用的化学防护剂和治疗剂的时候,采用某些栽培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发病,但并不能控制流行年的发生危害,因此,把除蚜防病作为油菜花叶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看来是必要的。本文就我国长江流域油荣区除蚜防病的依据、效果及改进意见,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2.
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77~1987年采集103个稻恶苗病标本,分离后获8种镰刀菌。其中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的一个变种占总标本数的60.2%,其特征为:菌落生长直径2-4c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5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形,串生和假头生;产孢细胞单、复粳并存;具厚垣孢子,球至亚球形。此变种定名为(F. moniliforme var. Zhejiangensis Wang et Chen var. nov.)。其他7种镰刀菌为木贼镰孢(F. equiseti),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砖红镰孢(F. lateritium),雪腐镰孢(F. nivale),尖镰孢(F. oxysporum),半裸镰孢(F. semitectum),腐皮镰孢(F. solani)。试验证明,串珠镰孢浙江变种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他6种(除腐皮镰孢未接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弱致病性。串珠镰孢浙江变种也能侵染小小麦、大麦、玉米、西瓜、豌豆等作物的幼苗,并有徒长症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道了瘤状多毛菌(Hirsutella nodulosa Petch)对二化螟越冬幼虫(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寄生性和瘤状多毛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其自然奇生致死率达73%,人工孢子接种致死率达93%;20℃、20天致死50%越冬幼虫的孢子量需8.2—10~6个/毫升;接种二化螟2—3代幼虫及其他6种不同代(包括越冬代)的鳞翅目幼虫均无寄生致死现象.瘤状多毛菌的最适发育温度为25~27℃、pH6~6.5;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30℃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上:40℃以上孢子易失活,而菌体能存活15天左右.本文提出了一种适于该菌生长发育的培养基(蔗糖20、酵母汁10、KH_2PO_4 1.5、MgSO_4 0.5、CaCl_2·2H_2O 0.01、NaCl O.40克/升).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水稻普矮病毒(RDV)的抗血清制备上,在缺乏超速离心机设备条件下,采用了聚乙二醇(Polyethlene Glycol 即 PEG-MW6000)结合用低速离心机达到抗原的部份纯化。试验结果说明在抗原制备上,PEG 的浓度达6%(重量/容积),NaCl0.3M,磷酸缓冲液0.03M,pH6.8,是最适条件。抗原—抗体反应用小管沉淀反应技术及琼脂扩散技术,均获得良好效果,反映制备出的 RDV 抗血清具有相当高的效价。例如:免疫化过程上,以抗原注射家兔一次的,抗血清效价,在多数的试验中为1/640;经注射三次或四次的,效价高的达1/2560,有一只兔经注射一次,另一只注射六次,其抗血清效价高达1/5120。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975~1981年间,从浙江省各地采集麦类赤霉病穗标样500个,分离获得1203个纯菌株,鉴定结果分别属于镰刀菌的12个种和变种。其中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占总标样数的93.9%;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占2.4%;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占1.2%;砖红镰刀菌(F.lateritum)占0.6%;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均占0.4%;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雪腐镰刀菌(F.nivale)、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镰状镰刀菌(F.fusarioides)、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F.oxysporum var.redolens)均占0.2%。从福建寄来要求鉴定的标样中,还分离到弯角镰刀菌(F.camptoceras)。  相似文献   
6.
1977—1988年间在浙江省各地采集竹类上镰刀菌标本共35份,分离获得83个菌株,鉴定结果分别属于10个镰刀菌种和变种,即:Fusarium acuminatum,F.camptoceras,F.equiseti,F.moniIiforme,F.moililiforme var.intermedium,F.moni.1ifOrme var.SUbglutinans,F.oxysporum.F.semitectum,F.solani and F.stilbOides.除了F.molliliforme Sheld.和F.solani有过报导外,其余8个种和变种在竹上的分离物均为第一次记录。从刚竹紫斑病病斑上分离得到的F.stilboides Wollen.在刚竹PhyIlostachys spp.上作了接种试验,证明是引起浙江省刚竹紫斑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杭州发现,无患子和大叶黄杨上成群聚集的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ll)和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jgonieus Grenn),经保湿,在虫体上能长出大量绒状菌体,镜检属镰刀菌。而有关红蜡蚧和日本龟蜡蚧上存在虫生真菌,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为了明确红蜡蚧和日本龟蜡蚧上镰刀菌种类,及其与蜡蚧的依存关系,为生防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作者于1986~1987年对两种蜡蚧上镰刀菌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1984年以来,在浙江省余杭县茶区,每到夏秋季节,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幼虫普遍发生了一种真菌流行病,大批茶尺蠖幼虫被感染致死。初步证明这是由镰孢属真菌(Fusarium spp.)感染引起的(叶琪明等,1988)。为了明确茶尺蠖幼虫上镰刀菌种类及其主要致病菌,为茶尺蠖生防提供真菌资源,作者于1987—1989年对茶尺蠖幼虫上镰刀菌种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串珠镰孢(FusariummoniliformeSheldon)四变种15个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15个菌株根据电泳图谱的差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属于F.moniliformevar.moniliforme,F.moniliformevar.intermedium和F.moniliformevar.zhejiangense的11个菌株为Ⅰ类,而属于F.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的4菌株为Ⅰ类。据此,作者认为它们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种,从而为Nelsonetal将F.monilformevar.subglutnans升格为种(F.subg-lutinans)提供了生化依据.种间蛋白质图谱差异明显,种内或变种内菌株间基本一致,因此,菌体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在串珠镰孢及其近似种的分类和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杭州和舟山定海采集得海州常山叶(Clerodendron trichotomum)Thunb.鞘锈菌(Coleosporium cler-odendri Diet.),而且有的夏孢子堆上长满米黄色菌丝,从这些颜色不正常的夏孢子堆及其单个夏孢子中一致地分离出一种镰刀菌,通过培养性状及形态的研究,鉴定为Fusarium 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 Neish etleggett(串珠镰孢中间品种). 用分离得的镰刀菌接种海州常山叶上新长出的鞘锈菌夏孢子堆上,结果锈黄色的夏孢子堆渐变米色,其症状和自然界夏孢子堆的变化一样,用新鲜未感染黄色的夏孢子与镰刀菌分生孢子的混合悬浮液,喷雾接种到健康的海州常山新叶上,其发生的夏孢子堆数量大大少于单用夏孢子接种(对照)所产生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