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30年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内蒙古115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采用改进的Selianinov干燥度计算公式,研究了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干燥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分布规律,即从西向东随经度增加干燥度逐渐变小,气候变得湿润。从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30年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大致分为两种类型:1)干湿交替型,位于西部的典型荒漠区和东北部的大兴安岭森林区。2)持续变干型,内蒙古中东北地区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30年来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使得半湿润区面积缩小,半干旱区面积增加。从年际变化的时间分布来看,70年代,年平均干燥度呈现波动式下降,气候变化趋于湿润化;80年代,气候经历了先干后湿又干的变化过程,干燥度波动较大;90年代,气候经历了先湿润后急剧变干的变化过程,其中1995~2000年干燥度增幅为30年最快的时段。在六大生态类型分区中,典型荒漠区干燥度变化最为剧烈,且对内蒙古全区干燥度的贡献率最大,大兴安岭林区和草甸草原区的干燥度变化最小。从气候干湿状况的年代际变化可以看出,80年代是内蒙古全区气候干旱比较严重的年代。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在12个水势梯度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木地肤、狭叶锦鸡儿和白沙蒿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大,3种植物的发芽率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较低浓度的PEG溶液可以对种子萌发产生促进和"刺激"的效果,加快种子萌发的速度,刺激初生根的生长,从而对发芽指数和萌发抗旱指数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3种植物在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旱性,结果为木地肤>白沙蒿>狭叶锦鸡儿。  相似文献   
4.
高加索三叶草×白三叶胚萌发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六倍体高加索三叶草Trifolium ambiguum与四倍体白三叶T.repens为亲本,通过远缘杂交,采用组织培养手段对杂交胚的萌发条件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以高加索三叶草为母本、白三叶为父本,在花期8:00-9:00授粉,授粉后12~13 d取胚,用质量分数10%NaClO灭菌6.5~7 min,在不加任何外源激素的改良MS培养基上,胚萌发率最高,达8%.高频扩繁时,再附加0.25 mg/L 2,4-D+0.50 mg/L 6-BA可获得较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5.
典型草原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家庭牧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禾本科牧草在不同的处理区中的高度和盖度最大,豆科牧草在不同处理区中的密度最大;(2)禾本科牧草在不同的处理区中的重要值最高,豆科牧草最低;(3)在不同处理区中的土壤都是以砂粒的比重最大;(4)高平原草地氮素、磷素、钾素的潜在供应能力最高,低湿地草地速磷和速钾的实际供应能力最高;土壤肥力高平原草地最高,低湿地草地次之,沙质草地最低.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改良的山地草地冬季放牧场可利用干物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产量比较目测技术,对新西兰875hm^2山地草地冬季放牧场的饲草可利用干物质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对构成ADM的主要饲草做组分排序和对草地进行现场描述,为目前推行的“全冬季放牧制”提供信息。结果表明,草地ADM数量的降低是由家畜采食消耗和饲草的自然消失所致。  相似文献   
7.
加强内蒙古林草业建设 构筑我国北方生态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邻近北津,境内民族众多,资源丰富,是我国北疆的天然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及“三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改善。确保内蒙古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先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内蒙古最大的基础建设。目前,内蒙古局部的生态环境治理成线卓然,但全局仍在恶化。作为生态防线重要组成部分的林草业,存在着资源不均、对资源利用不合理、破坏严重及种苗和种子工作滞后等诸多问题。本文立足内蒙古林草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林业和草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林草业建设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解决好“一带两河三源四山五区六大工程”,抓好种苗和种子工程,加大科技转换,示范和推广工作,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培训人员,实施“软硬”件配套,构筑我国北方生态防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东部的贝加尔针茅草原上,选择丘间宽阔平地设置研究样地,在围栏封闭条件下,以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双样方随机区组的方法,于1998年5月-1999年9月,对植物进行了不同强度和不同时间的刈割研究,观察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因不同处理而发生的变化,从而判断对整个群落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群落主要种到整个草群,其处理当年及返青后的高度、盖度、植株数量等指标基本上随刈割强度加大和刈割时间推后而降低,繁殖活动状态也是依相同的顺序而变差,1年1次处理的效果即很明显且有残效。为合理安排草地的利用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连续2a处理的基础上,于1999年秋集中观察了草群、羊草和贝加尔针茅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次重复处理之后,累加效应显著。草群和主要种的高度、盖度随处理时间的推移和留茬高度的降低而呈直线或波动性下降;单位面积羊草植株数和单位株丛贝加尔针茅植株数也以相同的方式减少。下降和减少的程度比第la处理后加大。与CK相比,所有时间和留茬处理的生长指标都明显降低,揭示了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刈割强度对高加索三叶草再生性及地下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T型容器法来观察高加索三叶草根系生长状况,并通过不同留茬高度的刈割来模拟不同利用强度下再生产草量和再生速度以及根重、根长、根系含水量和根蘖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高加索三叶草根系从0 cm至70 cm的日平均生长速度为1.59 cm,在栽后34d,日生长量达最大值,为3.29 cm。刈割处理使地上干物质量较不刈割显著增加(p<0.05),各次刈割后,再生草量以第2次大于第3次。各次刈割平均再生速度均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刈割对根系影响显著,根系重量和根系长度在不刈割时最大,随着留茬高度降低而减小,根系含水量随着留茬高度降低而增大。仅不刈割与各留茬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各留茬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根蘖数目与根蘖长度总体变化趋势一致,0 cm留茬时均最小,在9 cm留茬时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