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遥感的CASA模型是测算植被NPP的主要方法之一,当前CASA模型中普遍以月内某一时刻或几个时刻的植被NDVI值计算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这一方法忽略了月内FPAR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计算中会产生较大误差.文中以煤矿区为例,首先通过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的矿区遥感影像,改进CASA模型中FPAR的计算方法,以FPAR连续函数均值代表月FPAR,并评价改进效果.通过FPAR损失量测算各植被NPP变化量,为煤矿区生态环境变化做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潞安矿区景观尺度的土地质量定量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潞安矿区为例,以基于“P-S-R”框架的矿区景观尺度的土地质量指标为主线,综合运用空间信息科学、景观生态学、生态学等学科原理与方法,探讨矿区景观尺度的土地质量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内容和方法等,并根据结果提出潞安矿区土地质量建设和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山地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测度山地井工采煤区地表沉陷引起的土壤侵蚀因子在空间和数量上的变化,该文以开采沉陷规律和模型为基础,运用数字地形分析、遥感影像融合等技术,揭示了黄土高原煤矿区山地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坡度、坡长、植被覆盖3大因子在空间上的改变量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壤侵蚀变化量,并分析了土壤侵蚀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研究区因开采沉陷导致地表平均坡度减少0.025°,平均坡长因子减少0.139;沉陷区内土壤侵蚀量不变、减小和增大的土地面积分别为3.083、3.412和4.707 km2,沉陷区外土壤侵蚀量减小和增大的土地面积分别为0.143和0.023 km2,土壤侵蚀总量减少78426.95 t,平均减小689.892t/(km2·a);开采沉陷导致坡长因子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波及到沉陷区以外的部分地区;山地开采沉陷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与平地差异明显,不存在绝对的正向或负向影响,并且在沉陷区内外均可能为正向或负向,其结果与原地貌及沉陷幅度、区位密切相关;沉陷可能导致坡面下游区域的汇水面积和坡长因子变化。该研究结论为山地矿区土壤侵蚀区位、侵蚀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盆栽法研究干旱和复水后八宝景天、沙打旺、紫花苜蓿和早熟禾4种植物实生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4种植物的RWC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MDA、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复水后,4种植物受到的伤害显著缓解,RWC有明显上升,相对电导率、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所下降,但各指标含量都没有完全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八宝景天的各生理指标在干旱胁迫下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复水后各指标恢复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5.
伴随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国耕地非农化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碳排放迅速增加、生态环境和温室效应不断恶化。鉴于此,该文将耕地非农化与碳收支纳入统一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1996-2020年间耕地非农化带来的碳收支盈亏量。结果表明:1)整体分析判断,中国耕地非农化处于递增趋势且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并呈现耕地规模递减、建设用地递增状态。2)模拟结果显示,1996-2020年全国耕地由1.293×108hm2减少到1.204×108hm2,建设用地从2.407×107 hm2增加到3.073×107 hm2,并且耕地非农化碳汇量由7.90×108t减少到7.48×108 t,碳源量从9.34×109t增加到1.17×1010 t。3)区域比较发现,全国耕地非农化碳收支表现为碳源且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并且2020年东部地区碳支出量最大为5.029×109 t,西部次之为2.261×109 t,中部略小于西部为2.216×109 t,东北地区最小为1.084×109 t。  相似文献   
6.
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已很严重,而且缺少有关部门或人员足够的重视,采用必要的措施和合理的管理方法来处理农村固体废弃物已刻不容缓。基于此现状,本文根据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固体废弃物治理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4种干旱区生态修复植物的苗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控水法,测定分析八宝景天、沙打旺、紫花苜蓿和早熟禾4种典型干旱区草本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水分亏缺(RWD)、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7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一指标无法准确全面的反映植物的抗旱能力,4种植物苗期综合抗旱性顺序为:八宝景天紫花苜蓿早熟禾沙打旺,八宝景天和紫花苜蓿抗旱性较强,可为干旱区生态修复植物抗旱能力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张国锋  汪云甲 《北方园艺》2015,(16):145-146
以东北天南星叶片为试材,研究了相同时期、不同氮磷钾施肥条件对东北天南星叶绿素、可溶性糖及硝酸还原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促使东北天南星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施氮磷肥效果最显著;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的最佳施肥方式为氮磷钾肥;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的最佳施肥方式为氮磷钾肥,不施肥的东北天南星硝酸还原酶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9.
基于像元二分法,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为参数提取半干旱煤矿区-大同矿区,1999~2010共12个年份植被覆盖度,运用空间变差函数及其分维数为刻度指标,分析12年间大同矿区植被盖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变化,并利用山西大同矿区口泉沟、云岗沟两个采矿点的煤炭开采量,分析植被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大同矿区植被盖度呈"下降-振荡上升-迅速上升"的趋势,在空间上集聚分布性先增加后减弱,空间差异先增大后减小,在南-北方向表现得尤为明显;(2)煤炭开发对矿区植被的扰动呈现整体性特征;(3)煤炭开发对植被的扰动效应与其产量成正比,煤炭开发的扰动作用是大同矿区植被盖度时空演化的内在因素,而采煤棚户区搬迁则是外在推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