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水田除草剂种类虽然很多,但多存在杀草谱不广,或者为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因此,很有必要找到一种价格低廉、省工、省时、使用安全方便、高效低毒的新药剂,为此,特对天门农药厂生产的水田除草剂——除草净与农得时等农药进  相似文献   
2.
黄芪多糖是黄芪的干燥根经浓缩提取而成的干燥粉末,色泽为棕(黄)褐色粉末,味微甜,具引湿性。适用剂型为饮水剂、拌料剂、口服液、针剂。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有抗病毒、肿瘤、衰老、辐射、应激以及氧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属模巨齿蛉末龄幼虫的消化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属模巨齿蛉末龄幼虫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后肠构成。其中:后肠最长,占比49.60%;前肠次之,占比43.65%;中肠最短,仅占比6.75%。前肠位于头胸部至腹部第2体节,分为口、咽、食道、嗉囊、前胃、贲门瓣6个结构。咽表面附有强大的环肌和白色的气管组织,内部形成明显的8条褶皱,褶皱上附有朝内密集排列的手指型齿;食道和嗉囊内部由大量褶皱构成,褶皱上有朝内的1~3个为单位稀疏排列的锥形齿;前胃结构较为特殊,外部是强壮的肌肉层,内部由6个相似的几丁质结构构成;贲门瓣在前胃的末端和胃盲囊前端,内部有4个长条形的褶状凸起紧紧扣在一起,呈漏斗状,表面粗糙但无齿,是前、中肠的分界线。中肠位于腹部第3体节,包含4条相等的胃盲囊,末端形成幽门瓣,其内部有6个凸起,且有朝内的具2~5个小齿的爪型齿。后肠位于腹部第4至第10体节,后肠与中肠分界线由7条乳白色马氏管围圈构成,马氏管由丰富的纵肌组成,马氏管着生处内部是幽门瓣,且有6个凸起,从此处向下延伸形成褶皱至后肠,之后依次是细长状乳白色较短的回肠,弯曲且向上折叠呈“N”字...  相似文献   
4.
谈谈优质稻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湖北省宜昌市农科所李桂菊一、优质稻品种引进前要调查研究水稻品种的引进牵涉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要做到高产、优质、高效,必须知己知彼。所谓“知己”便是了解当地的耕作制度,栽培习惯,水稻病虫发生情况,当地当家品种的产量效益及农民的消...  相似文献   
5.
对湖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 11个三系杂交稻组合的抗性研究发现 ,均不抗我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Ⅳ致病型代表菌株浙 173和稻瘟病。这将使我省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大发生存在潜在威胁。根据我省水稻生产实际 ,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提取大豆蛋白质工艺中pH值对蛋白质提取率及得率的简单效应,结果表明:①在料水比1∶10、酸沉pH值4.3、离心速度4 000 r/min、碱溶pH值9.5、碱溶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蛋白质平均提取率最高为66.49%。在pH值7.5~9.0之间,碱溶pH值对蛋白质提取率的简单效应为2.88%;在pH值9.0~10.0之间,简单效应下降直至为负值。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蛋白质提取率差异极显著;新复极差测验表明,pH值7.5~9.0之间时,各处理的蛋白质提取率差异极显著,pH值9.0~10.0之间时,差异不显著。②同样条件下,蛋白质平均得率最高为37.23%。在pH值7.5~9.0之间,碱溶pH值对蛋白质得率的简单效应为2.33%;在pH值9.0~10.0之间,简单效应下降直至为负值。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蛋白质得率达显著水平;新复极差测验表明,pH值7.5~8.5之间时,各处理间的蛋白质得率差异显著,pH值8.5~10.0之间时,差异不显著。③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为了取得碱溶pH值的最大简单效应,宜选择9.0作为碱溶pH值参数。  相似文献   
7.
从品种选择、稻和鸭准备、水稻育秧、鸭苗育雏、田间设施、管理措施、销售等方面阐述济宁地区稻鸭共栖生态种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野生稻资源的特异性状与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野生稻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获得了较强的抗逆性。充分利用野生稻的有利基因,不仅可改变栽培稻的农艺性状,提高其增产潜力,而且为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扩大亲本的基因质源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冰箱斜面保存的0、Ⅱ、Ⅳ致病型模式株与其后代单菌落子株致病力的比较,并测定0、Ⅱ、Ⅳ型模式株两两混配液的致病力和观察22个菌株在中茬和晚茬的致病型鉴别品种上致病力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采取病叶段沙培,在切口取菌胶的方式分离所得菌株是含不同毒力细胞的混合体,其毒力差异是由各细胞间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决定的;用这样的菌株划分出的致病型,实际是病菌不同毒力细胞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的表型反应,即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结构的反应;鉴于致病型代表菌株是不同毒性细胞的混合体,不同的生态条件,必然会导致其组成比的变异,所以菌株毒力的变异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