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柳(Salix gordejevii)是北方沙区防风固沙的主要树种之一,但其利用方式单一,主要以制作机械沙障和柳编为主,发展新型沙产业是合理利用黄柳植物资源的有效途径。文中针对内蒙古沙区黄柳平茬资源利用率低的现实问题,选择不同比例黄柳木屑(92%、87%、82%、77%、62%)与麦麸混合完全替代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木屑栽培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研究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对猴头菇菌丝生长、子实体表观性状、产量、效益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常用配方蒙古栎木屑栽培的猴头菇为对照组,探究黄柳平茬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H3(黄柳木屑82%,麦麸15%,玉米粉1%,黄豆粉1%,石膏1%,培养料含水量60%-65%)栽培的猴头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均表现良好,产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袋均利润最高为2.228元,高于对照组的2.155元,表明以黄柳木屑完全替代常用木屑栽培猴头菇可以降低栽培成本,增加栽培收益,同时做到平茬资源的合理化利用。H3栽培的猴头菇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整体高于对照组。结合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综合考虑,栽培猴头菇最佳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正蓝旗天然草地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正蓝旗地处锡林郭勒大草原,是我国的重点牧区之一。近几年,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及人为超载过牧,使该区的草地资源质量明显下降。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状况,本对正蓝旗天然草地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建议,为该地区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近30年沙漠化土地时空动态演变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1990—2017年7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计算沙漠化指数和沙漠化重心迁移等指标,对毛乌素沙地近30年沙漠化时空动态演变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1990—2017年沙漠化程度处于逆转趋势,沙漠化土地面积共减少1 684.09 km~2,平均62.37 km~2/a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的治理。(2)阶段性平均沙漠化指数1990—2000年(快速发展)为2.45,2000—2010年(快速逆转)为2.30;2010—2017年(稳定逆转)为2.01,沙漠化程度明显减轻。(3) 1990—2017年,极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迁移3.42 km;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8.80 km;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偏移5.42 km;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东南方向延伸9.90 km。沙漠化土地重心由西向东依次为极重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轻度沙漠化,在沙漠化治理与防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沙漠化土地类型而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改善沙区环境。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陕北地区2001年至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计算和分析,揭示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制约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应以提高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为基础,以减小生态足迹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盐池沙地退化草场植被恢复与流沙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野外植被、土壤和地表蚀积状况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盐池沙地退化草场植被恢复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示范区退化草场经过封育休牧结合人工补播措施治理后,可使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物种增加,生物量提高66.3%~214%,植被盖度提高,且封育休牧结合人工补播措施较单一封育休牧措施效果更明显,前者生物量较后者提高1.54倍。随着示范区流沙的固定和植被的恢复,0cm~40cm土层中<0.01mm的物理性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均较流沙有所增加,且流沙治理区沙丘的蚀积厚度均减小,而不同植被恢复区其蚀积厚度表现不同,其中沙蒿种植区呈弱度风蚀,柠条林内呈弱堆积状态,柽柳+沙柳林内堆积厚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7.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采用斑块面积类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了1986-2003年盐池县河东沙地景观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景观要素类型尺度上,研究区未利用景观面积明显缩小,林地景观向外扩展,反映出整个沙地荒漠化逆转的发展趋势;景观格局上,1995年以后破碎度变小,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预作用不断增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表明景观的组成由简单趋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砒砂岩地区沙棘林木覆盖度对沙棘林下草本植被的影响效果,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砒砂岩区不同覆盖度沙棘人工林对林下植被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林下植被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结果分析,从造林对林下草本植被良性影响角度考虑,砒砂岩区沙棘林的覆盖度应该以20%-25%为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典型县安塞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年与2007年两期TM影像数据,在县域尺度上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以及植被盖庹进行研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安塞县土地利用结构和植被盖度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由1999年的38.60%降低到14.8%,减少23.80%;林草面积较退耕前1999年提高25.41%;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变.植被盖度变化,<10%的植被盖度,主要向10%~30%和30%~50%两个盖度等级转移,30%~50%和50%~70%这两个等级的植被盖度之间相互转移处于动态平衡,>70%植被盖度基本保持稳定.不同等级的植被盖度转移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低盖度等级(<10%,10%~30%)主要分布在安塞县北,高盖度等级(50%~70%,>70%)转移主要分布在安塞县南,30%~50%盖度等级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0.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文章以截止2008年底吴起县沙棘造林取得的成绩为基础,估算了增加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在退耕期间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吴起县沙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为803020.31万元,其中保护水资源价值为193239.39万元,保育土壤价值为322519.73万元,固碳制氧价值为222247.90万元,净化环境价值为2759.07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为23343.81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为38910.40万元。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