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79篇
  9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3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化控对小麦后直播棉纤维品质的调控效应,以特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研究材料,研究种植密度配合棉太金化控对小麦后直播种植方式下棉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逐渐降低,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受棉太金调控效应较为明显。低种植密度下上部棉纤维比强度高,棉太金施用量为1 170 m L/hm~2有利于中下部棉纤维比强度的提高。中高种植密度下棉太金施用量为1 170 m L/hm~2时,有利于棉株各部位纤维马克隆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综上,在密度为90 000株/hm~2、棉太金化控用量1 170 m L/hm~2时有利增强棉花整株的纤维品质,且有利于棉株上部和下部纤维马克隆值的优化,及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成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缩节安(DPC)调控棉花株型的定位定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节安(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是棉花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其调控棉花茎枝生长的定位定量效应尚缺乏系统的量化研究。本研究2013—2014年在田间条件下分别于棉花现蕾期、盛蕾期后、盛花期前、盛花期后和打顶后单次应用不同剂量的DPC,测量了DPC作用有效期内的棉花株高和主茎生长速率,探究了所有主茎节间及所有果节对DPC的响应。结果表明, DPC处理对棉花主茎节间的影响范围为N节(应用DPC时的主茎节)以下1~4个和N节以上0~6个(打顶条件下),对果枝的影响范围为N节以下1~11个和N节以上0~5个,其中N节以下果枝受影响的果节多于N节以上果枝。将盛蕾期后和盛花期前2次应用DPC的效应叠加,其影响范围几乎可以覆盖全部主茎节间(果枝始节以上)和全部果节。DPC应用剂量与其作用强度并不总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DPC的定位定量效应除了与应用时间和剂量有关,还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条件和棉株生物量、源库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影响黄河流域棉区北部棉花机械采收的恶性杂草主要有藜、反枝苋、铁苋菜、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和裂叶牵牛等。于2013、2014、2016年研究了这些杂草的化学防除方法。苗蕾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藜、反枝苋、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的防效较好,药后30~40 d的株防效超过95%;对铁苋菜和鹅绒藤的防效较差,同期株防效不足85%;对裂叶牵牛的防效居中,同期株防效为84%~94%。花铃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上述恶性杂草的防效下降;而乙氧氟草醚的杀草活性较强,药后25~40 d株防效可达100%(裂叶牵牛除外)。草甘膦在苗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对各种恶性杂草的株防效均在95%~100%(花铃期的裂叶牵牛除外)。上述处理对棉花均未产生明显药害,对产量也无显著影响。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田,苗蕾期应用嘧硫草醚或/和三氟啶磺隆,花铃期应用乙氧氟草醚或草甘膦,吐絮期应用草甘膦,可较好地防除恶性杂草。  相似文献   
4.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化控种衣剂 (HK)和常规种衣剂(ND)对大豆幼苗侧根原基发生的影响,并对侧根原基发生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种衣剂包衣后,侧根原基发生区长度明显比对照(不包衣的种子为对照,用CK表示)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HK>ND>CK;(2)种衣剂处理加快了侧根原基的发生进程,总的趋势是HK>ND>CK,经F检验表明,处理和对照差异极显著;(3)侧根原基的发生状况与侧根原基发生区内源激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侧根的发生是几种植物内源激素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生长素类物质在诱导侧根原基的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应用种衣剂可以提高侧根原基发生的数量,缩短侧根原基的发生时间,其中以化控种衣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DPC对棉花叶片发育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中棉所18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DPC(缩节安)系统化控对棉叶发育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DPC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和减轻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提高了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改善了活性氧代谢。DPC具有显著延缓叶片衰老的效应,可能与改变了内源激素系统、改善了活性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碳、氮代谢特征,于各主要生育期测定了棉株地上部营养器官的全N、非蛋白质N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16相比,中棉所30苗蕾期的C/N较低,非蛋白质N含量较高,N代谢比较旺盛;初花期至盛花期的C/N则较高,C代谢明显加强;进入结铃早期,中棉所30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及营养体中非蛋白质N的含量均下降,反映出其"根源”和"叶源”的功能已减弱,表现出早衰迹象.为了改善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生育状况,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促源”是根本.  相似文献   
7.
棉花品种间苗期钾吸收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和常规棉中棉所36、中棉所35三个品种苗期钾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钾浓度为0.5 mmol·L-1,可使棉花幼苗生长速率达到最高生长速率80%左右的条件下,中棉所35和中棉所41在6~7叶期的生物量和体内钾吸收量显著高于中棉所36.中棉所35的吸钾量多主要与其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大有关;中棉所41的吸钾量多可能是相对较大的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和相对较高的Imax综合作用的结果.中棉所36的Imax虽然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但体内钾累积量却比较低,这与其较小的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有关,该品种体内较高的钾浓度也可能对吸收产生反馈抑制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苗期钾吸收能力与常规棉相比并不低.  相似文献   
8.
DPC与DTA-6复配对转基因抗虫棉苗期生长发育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无论浸种还是叶面喷施,与单独使用DPC相比,DPC与DTA6复配在促进转基因抗虫棉幼苗根长和侧根原基增加的同时,显著减弱了DPC对地上部生长的延缓作用,中棉所30下胚轴长度较对照仅缩短3%左右,中棉所30、新棉99B和sGK321的苗期叶面积均相当于对照的93%~94%,这可能与复配调节剂处理后转基因抗虫棉幼苗各部位的IAA浓度较DPC单独处理明显提高有关。DPC与DTA6复配还可显著增加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功能叶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垛叠程度,提高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对冬小麦叶源、库器官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叶源、库活性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能显著降低冬小麦子粒蔗糖酶的活性 ,降低子粒可溶性糖含量 ,胁迫发生初期子粒ATP酶的活性迅速降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的旗叶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上升。适当的调节剂处理能显著改变高温胁迫条件下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 ,显著抑制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的下降 ,延缓叶片衰老的进程 ,对保持叶源、库器官的生理活性有显著的作用 ,协调源库关系 ,降低高温胁迫对植株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开花后水分亏缺对小麦生理影响与化学调控的补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旱棚PVC管栽培冬小麦“京冬 8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开花后水分亏缺影响氚水 (3H2 O)在其根系和旗叶中动态、初生根和穗下节维管束特征、根系活力、叶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和14C同化物输出速率及比例。用植物生长延缓剂HK 6拌种和起身期叶面喷施处理 ,可增加初生根大导管和维管束鞘横截面积 ,提高根系活力 ,促进根系3H2 O的吸收和向地上部器官运输 ;增加穗下节大维管束横截面积 ,并可能促进水分向穗部运输 ;增加旗叶中气孔阻抗 ,维持适当水分蒸腾速率 ,缓解水分胁迫下叶片3H2 O的减少 ;提高单株水分利用效率 ,化学控制处理可缓解和补偿水分胁迫对小麦生理造成的不良影响 ,对小麦节水栽培和抗旱增产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