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9篇
  1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了解和掌握国家标准制定的果品及其制品中的致病菌和污染物限量对果品及其制品安全生产、安全监管和安全消费至关重要。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4882—19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等4项国家标准制定的相关限量及其检验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同地区‘富士’苹果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从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8个苹果主产省(区)68个市(县)的代表性果园采集176份‘富士’苹果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共测定单果重、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等15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区间‘富士’苹果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新疆‘富士’苹果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山梨醇含量、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等8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其他省(区)‘富士’苹果。维生素C含量、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和甜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8%)。‘富士’苹果某些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854,果糖和甜度值之间相关系数达0.963,固酸比与糖酸比之间相关系数为0.94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X1)、去皮硬度(X2)、可滴定酸含量(X3)、固酸比(X4)和果糖含量(X5)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Y=0.2601X1+0.1378X2+0.0819X3+0.2601X4+0.2601X5。【结论】单果重、去皮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果糖含量为‘富士’苹果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富士’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国果品标准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第一果品生产大国。本文简述了我国果品标准体系的建设成就,梳理了我国果品标准体系存在的8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从6个方面提出了今后我国果品标准体系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世界及我国梨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梨生产情况、市场流通情况、进出口贸易情况、加工情况及供需平衡情况作了全面总结;指出了我国梨行业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修)定现状,对2010年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菌清等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5193—2010)和2011年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6130—2010)中设定的水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常温振荡法、液氮冷冻研磨法、匀浆法和超声法提取苹果果实中的类黄酮。结果表明,超声法最适于提取苹果果实中类黄酮,类黄酮提取率高,方法稳定。  相似文献   
7.
多菌灵在柑橘、香蕉和芒果贮藏期的残留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多菌灵在柑橘、香蕉和芒果贮藏期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在果实采后通过用不同浓度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液浸果1 min,间隔一定时间利用优化的检测方法对柑橘、香蕉和芒果的果肉中多菌灵残留量进行测定,然后进行残留动态分析。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柑橘、香蕉和芒果3种水果果肉中多菌灵残留量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残留规律,低浓度药液处理的果肉中多菌灵残留量明显低于高浓度药液处理。结果还表明最大浓度1 000 mg/L处理在9 d后柑橘、香蕉和芒果果肉中的多菌灵残留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288 0 mg/kg、0.473 1 mg/kg和0.488 4 mg/kg,均低于中国标准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说明,多菌灵在试验水平下不会对柑橘、香蕉和芒果的安全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越橘品质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聂继云  张惠  李静  李也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2):2128-2139
【目的】 探讨越橘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和完善越橘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合理评价越橘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92份越橘果实为材料,测定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7项品质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揭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正态分布理论进行品质指标概率分级,利用因子分析确定越橘品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确立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指标评分标准。【结果】 越橘品质指标间离散程度差异很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67.12%(固酸比)、45.46%(可滴定酸含量)、35.28%(单果重)、23.48%(维生素C含量)、18.2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05%(果实硬度)和6.05%(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概率值P均大于0.05,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去掉个别极端值后,也服从正态分布,单果重的概率值P为0.0494,接近0.05,视为符合正态分布,固酸比呈偏态分布。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42,二者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变化趋势,决定系数R 2为0.9005。筛选出4项越橘品质代表性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甜味指标)、可滴定酸含量(酸味指标)、维生素C含量(营养指标)和果实硬度(质地指标),4项代表性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建立4项代表性指标评分标准,将92份越橘果实划分为3个等级,即优等、中等和差等。 【结论】 越橘品质代表性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果实硬度,建立的4项品质指标评分标准可用于越橘品质的科学评价与分类。  相似文献   
9.
果品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检测、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果品在生产、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真菌性病害,不但可引起腐烂或腐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继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后,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又一类关键风险因子,具有强毒性。大量研究表明,真菌毒素可致DNA损伤,低浓度下即可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使肝脏、肾脏和胃肠道发生病变,并且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研究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精准检测、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于果品质量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展青霉素(Patulin,PAT)、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链格孢毒素(Alternaria toxins)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存在于果品中的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别将PAT、AFB1、AFM1和OTA列为第3类、1类、2B类和2B类致癌物质。通常果品中检出的真菌毒素含量极低,因此对检测方法的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的分析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但往往由于化学结构和性质各异,无法采用一种标准方法完成对所有真菌毒素的定量测定。因此,筛选准确、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也是该领域当今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来保护消费者健康,但均未涉及链格孢霉毒素。许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真菌毒素风险评估研究,基于毒理学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情形下通过果品摄入的真菌毒素水平极低,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危害。果品中的真菌毒素可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防治、降解和控制,但无法将被真菌毒素污染后产品中的毒素完全脱除,果品中真菌毒素污染重在"防"而非"除"。本文从果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的种类、污染状况、毒性、检测方法、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对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要落叶果树果实硒含量及其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针对苹果、梨、桃、葡萄、枣、猕猴桃等6种主要国产落叶果树开展果实硒含量及其膳食暴露评估研究,明确硒含量水平及其对消费者健康的风险水平,为水果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方法】从主产区(包括安徽、河北、河南、江苏、辽宁、山东、陕西和新疆)共采集760个水果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硒含量。分别以硒耐受上限(UTL)、硒最高用量(UIL)和硒适宜膳食摄入量(AI)为评价标准,对中国成人和哺乳妇女每日从6种水果中摄入硒的量(包括平均摄入量、最高摄入量、中间摄入量和最低摄入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⑴ 测定的760个水果样品,平均硒含量为4.3 μg·kg-1,最高硒含量为38.0 μg·kg-1,硒含量<5 μg·kg-1的样品占78.2%,富硒(硒含量≥10 μg·kg-1)样品占14.2%;⑵ 样品间硒含量有异,变异系数分别达到80.0%(枣)、110.0%(葡萄)、116.8%(梨)、125.7%(猕猴桃)、126.0%(苹果)、148.2%(桃)和136.5%(总体);⑶硒平均含量依次为枣(7.3 μg·kg-1)>葡萄(6.4 μg·kg-1)>桃(5.5 μg·kg-1)>猕猴桃(5.3 μg·kg-1)>梨(4.7 μg·kg-1)>苹果(1.3 μg·kg-1);⑷ 陕西的梨和桃以及陕西和新疆的葡萄,其硒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同类水果;⑸ 中国居民来自6种水果的硒平均摄入量分别为0.032 μg·d-1(猕猴桃)、0.120 μg·d-1(苹果)、0.183 μg·d-1(葡萄)、0.197 μg·d-1(枣)、0.213 μg·d-1(桃)、0.222 μg·d-1(梨)和0.968 μg·d-1(总体);⑹ 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居民从6种水果中摄入硒的量是安全的,风险指数均低于100%,为0.001%-99.702%(成人)和0.001%-31.847%(哺乳妇女)。【结论】中国6种主要落叶水果的硒含量均普遍较低,富硒产品比例均不高。枣硒含量最高,苹果硒含量最低,其他4种水果之间硒含量差异不明显。有的省份之间水果硒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哺乳妇女来自6种水果的硒摄入风险均较成人低。中国居民从6种水果中摄入硒的量是安全的,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生产富硒水果是增加中国居民硒膳食摄入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