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5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种期和密度等栽培措施会影响品种熟期和产量。为了确定狮山菜薹适宜播种期,以红菜薹改良十月红为对照,在武汉地区的3个试验点进行了播种期影响狮山菜薹抽薹始期的试验,各设置4、7、7个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狮山菜薹比改良十月红早熟,是早熟品种;狮山菜薹播期弹性大,育苗移栽时,狮山菜薹在播期8月16日、8月26日和9月10日时播种至始摘薹天数为51~55 d;直播时,在播期8月20日、8月30日、9月9日和9月24日时播种至始摘薹天数31~34 d。9月底及以后播种,会延长播种至始摘薹天数,且降低菜薹产量。  相似文献   
2.
西藏野生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0对AFLP引物及13对SSR引物,分析了43份来自西藏地区部分野生类型油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10对AFLP引物共得到276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214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7.5%,平均每对AFLP引物得到21.4条多态性带。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1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9.5%。通过对西藏野生类型油菜资源的遗传距离以及聚类分析,可将西藏野生类油菜分为两大类群,分别为白菜型和芥菜型野生油菜种质资源;两种分子标记适合揭示西藏野生油菜的遗传多样性,西藏野生类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这些结果有利于对西藏野生油菜的进一步鉴定和归类,从而利用其丰富的遗传资源,培育优良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蜡切片、杂交和回交技术研究了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J163角果的形态特征、单株产量性状构成和遗传控制机制。结果表明,J163的角果由4心皮发育而来,4个果瓣包围种子,2个假隔膜平行,将角果分隔成3个腔室;假隔膜发育稳定,无假隔膜发育障碍或中途退化而形成多室与两室角果嵌合现象;尽管多室材料的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均小于两室材料,但多室材料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多室性状(每角粒数多)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J163多室性状受隐性核基因控制,无细胞质效应,J163和两室材料J248间在多室位点上存在2对基因差异,但J163的多室性状基因是否为2对独立隐性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根据上述特点可认为J163是新型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源序列法对6个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品种(高芥酸、中芥酸、低芥酸)、2份白菜型油菜品种(高芥酸和低芥酸)和1份黑芥品种的FAE1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表明,9个品种的FAE1基因编码区全长均为1522bp,不含内含子,均编码507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较表明,芥菜型油菜中有两种FAE1基因序列(BjFAE1.1和BjFAE1.2),其亲缘种白菜型油菜和黑芥中各有一种FAE1基因序列(BrFAE1和BnFAE1),BjFAE1.1对应于白菜型油菜的BrFAE1,BjFAE1.2对应于黑芥的BnFAE1;BjFAE1.1和BjFAE1.2之间存在71bp处核苷酸变异和Hind III不同的酶切位点(第1415位和第1144位),蛋白质水平上存在15处氨基酸变异。比较不同芥酸含量品种的FAE1基因序列表明,BjFAE1.1基因存在2个SNP位点(第968位和第1265位),BjFAE1.2基因也有2个SNP位点(第49位和第237位),这4个SNP位点中有3个位点(第49位、第968位和第1265位)导致蛋白质水平上氨基酸的差异。其中BjFAE1.1基因第968位的碱基变化(C→T)引起的第323位氨基酸变化(Thr→Ile),能够解释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高芥酸到低芥酸(中芥酸)的转变;第1265位的碱基变化(T→C)引起的第422位的氨基酸变化(Phe→Ser),能够部分解释芥菜型油菜的高芥酸到低芥酸(中芥酸)的转变,白菜型油菜的高芥酸和低芥酸品种在该位点的碱基没有变化。BjFAE1.2基因第49位的碱基变化(T→C)引起的第17位氨基酸的变化(Phe→Leu),可以解释芥菜型油菜的中芥酸变成高芥酸(低芥酸)。陕北黄芥低芥酸突变株1278-3的FAE1基因序列和国外低芥酸品种比较,只在第1265位出现变异。  相似文献   
5.
芥菜型多室油菜的产量比普通两室油菜更高,定位乃至克隆多室基因可为油菜遗传改良及解释多室角果形成机制创造条件。本研究通过验证JD11-2家系衍生群体仅在BjMc2位点上存在差异,可用于BjMc2的定位。采用AFLP结合BSA法分析BC5和BC6群体,筛选到1个与BjMc2连锁的AFLP标记并转化为SCAR标记SC1。基于该AFLP标记序列信息,利用白菜同源序列设计SSR引物和SCAR引物,获得11对SSR标记和1对SCAR标记。通过在芥菜型油菜BAC文库中的挑选,获得2个覆盖目标区域的单克隆,由此开发1个SSR标记。将获得的SCAR和SSR标记扫描BC7群体,构建了两室性状基因BjMc2的遗传连锁图,两侧最近标记ZX17和BACsr96与目标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48 cM和0.340 cM,并定位到白菜A7 scaffold000019的946~1014 kb之间,约68 kb物理距离。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品种(系)的筛选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随机碰撞测试方法, 对229份自交纯合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抗裂角指数测定, 以期筛选出抗裂角种质。结果表明, 抗裂角性状在现有品种(系)中存在广泛变异, 变异系数达114.4%。发现了2份抗裂角的品种(系), 占0.9%; 较抗的资源占3.93%; 处于中间状态的品种(系)占8.73%; 易裂角资源占27.07%, 极易裂角的品种(系)占59.39%。选择6个品种(系)进行了连续3年的测试, 表明抗裂角性状由品种(系)的遗传特性决定, 但受环境条件影响; 随机碰撞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简单相关分析显示, 抗裂角指数与角果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角皮厚度、角果长度、角果宽度、角喙长度、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但相关系数都很小。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及与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性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性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的基因型是MsMf。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控制。所被研究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均带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Ms1和Ms2。2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不带有主效恢复基因Rfc,但带有一定数目的温度敏感基因Ts。Ms1或Ms2与Rfc是独立遗传的  相似文献   
9.
CONSTANS(CO)基因是植物光周期途径中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为了探究甘蓝型油菜CO 同源基因的 功能,以拟南芥CO 基因的CDS序列为参考序列,从甘蓝型油菜品种Westar的cDNA中分离得到CO 的两个同源基因 (基因编号:BnaC09g41990D 和BnaA10g18430D),命名为BnaC09CO 和BnaA10CO。构建双35S超表达载体转化哥 伦比亚拟南芥,得到超表达转基因株系,观察表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超表达转基因株系的开花时间比野 生型早3~5 d,BnaC09CO、BnaA10CO、FT 与SOC1 表达量较野生型显著升高。说明在长日照条件下甘蓝型油菜 BnaC09CO 和BnaA10CO 基因起到了与CO 基因类似的作用,能够引起拟南芥FT 和SOC1 的上调表达,从而促进拟南 芥的开花。  相似文献   
10.
正甘蓝型油菜(AACC,2n=38),又称油菜,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由白菜(AA,2n=20)和甘蓝(CC,2n=19)自然杂交、加倍而成~([1]),营养体优势比白菜更明显。白菜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秋、冬、春季时令叶用、薹用蔬菜,在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上市量占蔬菜上市总量的30%~40%~([2])。与白菜相比,油菜可一菜两用或油蔬两用,即前期采摘主薹、后期收获油菜籽,以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促进油菜多功能利用,增加收益。甘蓝型双低油菜薹营养丰富,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