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萃取法提取甘肃棘豆中的苦马豆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1.5kg甘肃棘豆干粉经水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加入稀硫酸调节pH7.0,回收溶剂,制成浸膏;将浸膏与二氧化硅粉末混匀后用氯仿萃取该浸膏中的小极性杂质。用氨性氯仿萃取,收集氨性氯仿萃取液,挥干后升华得到7.5 mg针状结晶,与苦马豆素标准样品对照进行TLC检测,其Rf值及斑点颜色与苦马豆素标准样品一致;通过熔点和IR、MS、1HNMR、13C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为苦马豆素,计算甘肃棘豆苦马豆素的产率为5mg/kg。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重金属Cu、Zn、Cr、Ni的含量特征进行了评价,并同时对其在消落带上的影响因素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Zn、Cr、Ni在消落带上的含量分别为28.69,126.03,57.20,27.91mg/kg。相关分析表明,Ni、Cr、Cu的含量明显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其中,有机质、粗黏粒和黏粒均与Ni、Cr、Cu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粉粒与Cr、Cu呈显著正相关,砂粒与Ni、Cr、Cu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r、Ni主要受粗黏粒含量的影响;Cu主要受砂粒含量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Cu、Zn、Cr、Ni在消落带不同区段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从上游到中下游逐渐增大,下游又有所下降的趋势,其在消落带不同高程上分布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苦豆子种子中提取生物碱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进行了提取、分离及苦参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研究。将苦豆子粉碎后,在室温下分别用0.4%盐酸、95%乙醇、1%氨水氯仿、无水乙醇溶剂冷浸7天共4次,经脱脂、酸化、碱化、萃取,得到生物碱;通过薄层层析(TLC)法进行单碱的分离,气相色谱(GC)法进行苦参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上4种提取方法出碱率分别为3.67%、2.73%、2.47%和1.60%;薄层层析(TLC)检查,以上4种方法提取的苦豆子生物碱中至少含有四种单一生物碱;气相色谱检测证明了以上4种方法提取的苦豆子生物碱中均含有苦参碱,其百分含量分别为8.460%、7.553%、5.675%、0.893%。其中0.4%盐酸冷浸提取法提取率明显高于其他溶剂提取率,为苦豆子生物碱优选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山羊胚胎大脑皮质形成及其神经元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羊胚胎不同类型大脑皮质的皮质板形成时间顺序为旧皮质、新皮质→海马皮质,与种系发生规律相反,提示神经系统内部结构的形成并非完全符合种系进化,而与动物个体组织结构自身的发展相关。不同类型大脑皮质皮质板的分化顺序为古皮质→旧皮质→新皮质,与种系发生的顺序相符。(2)山羊胚胎海马皮质锥体细胞的发育较早,按由深到浅的次序发育,而海马皮质中的非锥体细胞于第19周开始发育。梨状叶皮质锥体细胞发育的较早,最先出现在深层,颗粒层第18周出现。大脑新皮质各层神经元发育顺序依次为:内锥体层→外锥体层、多形层→内颗粒层→外颗粒层。各种类型皮质的神经元在出生前都未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5.
应用HE染色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第6周到出生前山羊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1.出生前山羊脊髓腹角运动神经细胞发育包括未分化期、不成熟期、发育成熟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2.发育过程中,山羊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核的体积持续增长;常染色质增加,异染色质减少且趋边分布;核仁数量减少,中央核仁在第8周形成,以后逐渐发育成熟;核膜渐趋成熟。3.山羊脊髓运动神经元胞体内膜系统的发育变化的规律与神经元的发育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对3~22周龄山羊胎儿肺进行了肉眼、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7~22周龄山羊胎儿肺的外部形态与胎龄无关,肺的外部形态以左二右四叶者为多见.肺的叶间裂和右肺副裂常不完整,以浆膜、肺组织或混合性组织(肺组织及浆膜)融合;2.山羊胎儿肺的发育分为5个时期:胚胎期(3~5周)肺芽分支形成主支气管,主支气管长度不断增长并萌芽出叶支气管,均衬以假复层柱状上皮。腺状期(6~12周)以支气管树发育为主,小支气管衬以假复层和/或单层柱状上皮;终蕾呈腺状,上皮细胞由假复层柱状逐渐变为单层柱状,胞核向细胞顶端移行;终蕾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短小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多,它们均位于细胞顶部。小管期(13~14周)以呼吸部发育为主,原始肺泡开始形成,呼吸性细支气管衬以未分化的立方上皮;终蕾腺状结构逐渐消失,终蕾上皮细胞由高矮不等的单层柱状上皮逐渐演变为立方形的原始肺泡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较多的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较发达。囊状期(第15周)呼吸部发育显著,肺内细支气管及其末端呈现出“充气”状态;部分原始肺泡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Ⅱ型细胞内出现嗜锇小体。肺泡期(16~22周)以肺泡的形成和分化为主,更多的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此期,毛细血管内皮与部分肺泡上皮贴近,可将肺泡上皮细胞区分为3种:Ⅰ型细胞,呈矮柱状或椭圆形,胞质中有较明显的核糖体、扩张内质网及变性线粒体;形成了由Ⅰ型细胞一基膜一内皮细胞组成的气血屏障。Ⅱ型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锇板层小体和核糖体,内质网扩张呈大小不一的泡状,多泡体出现,线粒体膨大变性,细胞游离面可见少数微绒毛。Ⅲ型细胞,为未分化细胞,呈立方形,胞体较小,胞核相对较大,呈圆或椭圆形,胞质少,呈带状.电子密度低,细胞器少。  相似文献   
7.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山羊胚胎期肝脏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山羊肝细胞在胚胎早期就有明暗之分。胆小管在胚胎早期已经形成 ,胆管由肝母细胞演化而来 ;窦状隙随机发生 ;肝脏造血以红细胞为主 ,且随胚胎的发育 ,造血功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者于1996年对秦岭山区的洋县华阳林场死亡不久的2只大熊猫进行了寄生虫学研究.共找到3种寄生虫:鹿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西氏蛔虫(Ascris schroederi)和大熊猫血蜱新种(Haemaphysalis ailuropoda sp.nov).2只大熊猫均感染有西氏蛔虫,其中一只的感染强度为161条.鹿槽盘吸虫和大熊猫血蜱只在一只大熊猫肠道和皮毛上发现.大熊猫血蜱(H.ailuropoda sp.nov)形态特征体呈黄褐色,无眼.假头基矩形,基突强大,末端稍尖.  相似文献   
9.
将1.5kg甘肃棘豆干粉经水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加入稀硫酸调节pH7.0,回收溶剂,制成浸膏;将浸膏与二氧化硅粉末混匀后用氯仿萃取该浸膏中的小极性杂质。用氨性氯仿萃取,收集氨性氯仿萃取液,挥干后升华得到7.5mg针状结晶,与苦马豆素标准样品对照进行TLC检测,其Rf值及斑点颜色与苦马豆素标准样品一致;通过熔点和IR、MS、1HNMR、13C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为苦马豆素,计算甘肃棘豆苦马豆素的产率为5mg/kg。  相似文献   
10.
对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进行了提取、分离及苦参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研究。将苦豆子粉碎后,在室温下分别用0.4%盐酸、95%乙醇、1%氨水氯仿、无水乙醇溶剂冷浸7天共4次,经脱脂、酸化、碱化、萃取,得到生物碱;通过薄层层析(TLC)法进行单碱的分离,气相色谱(GC)法进行苦参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上4种提取方法出碱率分别为3.67%、2.73%、2.47%和1.60%;薄层层析(TLC)检查,以上4种方法提取的苦豆子生物碱中至少含有四种单一生物碱;气相色谱检测证明了以上4种方法提取的苦豆子生物碱中均含有苦参碱,其百分含量分别为8.460%、7.553%、5.675%、0.893%。其中0.4%盐酸冷浸提取法提取率明显高于其他溶剂提取率,为苦豆子生物碱优选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