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瘟病的发生与品种抗病性的强弱、气候因素以及栽培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在防治方法上采取综合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 我们从1977年起先后在惠安、仙游等病区,进行抗病鉴定,并在全省二十多个县(市)作了示范性试验,从500多个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我省柿树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然而炭疽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柿果的产量、品质和市场供应。为了寻找防治该病的高效、低毒、安全的理想药剂,提高防治效果,我们选用了几种农药进行室内和田间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西月柿系柿科植物 ,具有果大、肉质细嫩、清甜、少核、适宜丘陵山地种植等优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我省永泰、连江、古田、沙县、德化、永定等县从广西引进 ,其中永泰县种植面积 1 6 0 0hm2 ,红星乡1 30hm2 左右。种植后数年内 ,果农曾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 ,由于多年失管等原因 ,以炭疽病、柿蒂虫等为主的病虫害发生较为普遍 ,为害较严重 ,造成大量落果 ,尤其是炭疽病 ,果实染病后即使没有落果 ,由于果上有 1~ 2个或多个病斑 ,果肉变成黑色硬块 ,果实品质低劣 ,失去商品价值。为此 ,在福州市科委的支持下 ,…  相似文献   
5.
甘薯瘟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已在我省45个(县) (市)发生为害,我们于1979年用“普薯125”与“南灰3号”杂交育成“闽抗329”。作者在1981—1984年对“闽抗329”进行了室内抗瘟性、田间苗期抗瘟性、田间小区和全省重点薯瘟区多点重复试验。三年试验表明用66个不同毒力的菌株测定“闽抗329”平均病情指数为7.4,而我省当家种“新种花”达47.7;田间  相似文献   
6.
“湘薯75—55”抗病性与生产力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8.
防治贮存期甘薯黑斑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黑斑病 (CeratocystisfimbriataEllisetHal sted)是甘薯重要病害之一 ,造成甘薯大量烂窑、烂床、死苗。甘薯黑斑病菌侵染薯块组织产生毒素 ,人畜食后引起中毒。贮藏期甘薯因受黑斑病危害造成损失达 2 0 %~ 50 %。为此 ,笔者进行药剂防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抗瘟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菌系群的薯瘟病菌对780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进行室内抗瘟性鉴定,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抗瘟性较强的品种,再在不同菌系群的类型田中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室内和田间鉴定论一致,但不同品种对不同菌系群的薯瘟抗性差异显。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为害水稻的粘虫属种类,有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白脉粘虫Leucania roseilinea Walker和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Duponchel)等三种。其中粘虫和白脉粘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白脉粘虫在福建一年发生六代,少数五代,冬季无明显的停育。成虫羽化后需要补充营养。有明显的趋化性和较强的趋光性。产卵于枯叶鞘内侧或枯叶端部。每雌一生最多产卵802粒,一般产卵150~300粒左右。初孵幼虫食心叶,三龄后食叶成缺刻,并能咬断小穗,影响产量。幼虫虫口密度纵然很大,亦无成群迁移习性。白脉粘虫在稻田终年发生,其周年群体数量变动规律,无“骤减”和“骤增”现象。第二代于6~7月(早稻后期)和第五代于10~11月(晚稻后期)发生数量较多,为害较重,而第五代是发生量最大和为害最严重的世代;也是一年中防治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