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基于房山区设施平菇生产实际,对该区4种平菇栽培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成本投入变动方面分析煤改气对房山区平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方式D(发酵料+短时高温)灭菌时间短,节省燃料,单位投入成本较低,生物学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八个榆黄蘑菌株同功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榆黄磨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利用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计算了8个榆黄蘑供试菌株间的Pearson相似系数;并采用类间平均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进行系统聚类,对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多态性.菌株pc-5与其他各菌株遗传差异均较大;菌株pc-2与菌株pc-7的遗传差异很小,可能是源于同一种或为亲缘关系很近的变异类型;其余各菌株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地区7个常见冬季平菇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比较分析了各菌株拮抗反应、菌丝生长情况、低温季节出菇能力、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结果表明:7个参试菌株之间均有拮抗反应,不同菌株在菌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其中菌龄最短的是菌株 PL5、生物学效率最高的是菌株 PL3、质地脆嫩的是菌株PL7。  相似文献   
4.
张玉铎 《北方园艺》2024,(7):133-138
食用菌生产是生物碳循环的重要载体,变农林“废碳”为蛋白食品,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也需要消耗能源,增加碳排放,在“双碳”目标视角下,介绍了房山区食用菌产业模式和规模,阐述了食用菌生产过程碳循环和排放规律,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对“双碳”目标实现的影响,计算了平菇、香菇、鹿茸菇等种类的单位产量灭菌过程消耗能源量和碳排放量,提出了房山区食用菌发展变革思路,并对近年来节能减排的探索实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介绍,为不同地区食用菌产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平菇栽培料配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平菇栽培最佳配方配比,本实验结合碳氮比设计了以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为主料的栽培配方11个,通过对菌丝体生长情况、生物学效率和产投比进行比较并与碳氮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菇西德89生物学效率最高的是配方2,产投比最高的是配方6,菌丝生长最适宜的碳氮比为60:1左右,碳氮比在40:1—50:1左右时生物学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地区7个常见冬季平菇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比较分析了各菌株拮抗反应、菌丝生长情况、低温季节出菇能力、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结果表明:7个参试菌株之间均有拮抗反应,不同菌株在菌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其中菌龄最短的是菌株PL5、生物学效率最高的是菌株PL3、质地脆嫩的是菌株PL7。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于北京地区栽培的耐高温平菇品种,采用日光温室袋栽技术,对9个供试菌株菌丝生长情况、高温季节出菇能力及子实体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6综合性状优良,菌丝长势强,子实体肉厚,较耐高温,菌盖颜色为灰色,较受市场欢迎,可以作为一个耐高温平菇品种在当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生态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生态林地和树枝、秸秆等资源,在房山区生态林下进行了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和模式试验。以玉米芯和木屑为主要原料,设计3个配方,在露天(M1)和遮阳网(M2)2种模式下进行出菇试验,对比分析了菌丝长势、生物学效率、商品菇率、投入与产出等指标。结果表明:配方F3(杂木屑64%,玉米芯30%,麦麸4%,石灰2%)菌丝健壮,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47.23%,商品菇率最高,为79.37%,商品菇成本最低,为4.34元/kg;M1模式下,3个配方生物学效率分别比M2模式提高18.64%、21.44%和23.87%,商品菇率分别提高25.96%、17.80%和16.32%,单位商品菇成本分别降低23.33%、19.17%和19.62%。综上所述,F3配方和M1模式优势明显,可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将此配方和模式进行组合优化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培养料配比及液体菌种稀释倍数对蛹虫草人工栽培过程中发菌速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的料液比、大米类型、氮源种类及液体菌种稀释倍数进行L9(34)正交实验设计,利用极差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顺序为大米类型〉料液比〉氮源种类〉菌种稀释倍数,各因素的最佳组合为:籼米、料液比1∶1.0、蛋清2个/L、液体菌种稀释1倍。  相似文献   
10.
为区分常用香菇品种L808和申香215,以香菇武香一号为对照,对3个品种进行了拮抗试验、ISSR分析和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武香一号与L808和申香215拮抗反应明显,L808与申香215品种间无明显拮抗反应;在农艺性状比较方面,同一栽培条件下,品种L808和申香215在形状、颜色性状上无明显区别,但是在菌丝体长速、生长发育各个阶段时间节点、子实体大小、单菇重、生物学效率等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在ISSR分子标记中申香215和L808存在特异性条带,能够有效区分2个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