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但是,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在氮素利用率上的差异尚存争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以明确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稻为对照,杂交稻为处理,筛选出56篇文献,建立了包含367对观测值的数据库。利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不同杂交稻类型、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次数、土壤全氮、土壤碳氮比和土壤质地,探究了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显著提高了产量(+11%)和生物量(+14%),而对收获指数无显著性影响。在各氮肥施用水平下,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均显著提高了产量;然而,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杂交稻的增产优势显著降低。另外,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8.1%)、氮素生理利用率(+2.9%)和氮素回收率(+3.6个单位)。【结论】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能够提高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本研究为评估杂交稻的推广应用对我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性状的持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在酸性稻田上施用生物炭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改良土壤酸化,但是施用生物炭的长期效应还不清楚.研究采用定位试验,旨在明确一次性施用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性状的持续效应.[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于2015—2020年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生物炭和2015年早稻翻耕前一次性配施20 t/hm2生物炭2个处理,阐明一次性施用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性状的持续效应.[结果]施用生物炭除在第1年(2015年)降低了早、晚稻产量外,其他年份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2016年早、晚稻,2018年早稻和2019年晚稻达到显著水平,增产率分别为14.1%、13.4%、5.9%和17.1%.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2016年和2018年土壤pH值,分别提升0.3和0.1个单位.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增幅从2016年的41.7%逐渐降低到2020年的26.0%.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2016年和2020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90.9%和41.4%,但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在此酸性双季稻田上,一次性施用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在5年内有显著影响,对土壤酸化有4年的改良效果,而对土壤有机质具有持续的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3.
廖萍  吴先辉 《北方园艺》2015,(15):72-76
对中山大学南校区、华南理工北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大学城校区4个校园的户外环境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运算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4个校园的总评价均为II级良好水平,排名依次是中大华工华师广中医;4个校园的18项指标评价表现高低差异较大,中大和华工的植物景观和历史文化明显优于另2个大学城校区,但空间布局和停车场地设施2项指标评分比另2个校园低。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总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5项调整措施,为广州乃至全国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西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阐述了控制江西面源污染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控制江西面源污染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社区8~12个月婴儿大运动发育的状况。方法:用儿心量表对罗湖医院所属12个社区458名8~12个月婴儿进行大运动测验。结果:458名婴儿中属大运动中上者14名,中等419名,偏低25名,男女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婴儿的大运动发育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深圳市罗湖社区8~12个月婴儿大运动发育基本符合婴儿运动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拖拉机前驱动桥设计中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对已有设计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等问题,将知识工程与前驱动桥设计的领域和经验知识相结合,对前驱动桥设计知识的获取、表示、推理和评价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基于知识的智能化设计系统,加强对设计知识的继承和重用,实现拖拉机前驱动桥的智能化设计,为前驱动桥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最后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实施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两种酸化土壤改良剂(生物炭和石灰)对双季水稻产量、土壤性状和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降低了2015年早、晚稻产量,但在2016年却增加了早、晚稻产量;在2015年和2016年试验中,石灰处理均增加了早、晚稻产量。除2015年早季,其他季别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试验结束后检测发现,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石灰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pH值和碱解氮含量。生物炭处理显著降低了2015年粮食产值和净收益,但显著增加2016年粮食产值和净收益;石灰处理显著增加了2年粮食产值和净收益。与生物炭处理相比,2016年石灰处理粮食产值和净收益分别提高2.9%和6.7%。因此,选用石灰作为稻田土壤酸化改良剂对提高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改良土壤酸化和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在南方双季稻区施用生物炭对稻田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稻中嘉早17(早稻)和杂交稻五优308(晚稻)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生物炭(CK)和施生物炭(20t·hm-2)2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2年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并分析施用生物炭对双季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量、综合温室效应(GWP)、双季水稻累积总产量和单位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早晚稻甲烷累积排放通量,但对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通量无显著影响。试验进行2年后,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2周期稻田的甲烷累积排放总量(26.9%)。在100年时间尺度上,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2周期稻田综合温室效应(26.9%)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30.3%);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双季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且在试验第2年显著提高了早晚稻的产量。综上,施用生物炭可以协同实现水稻丰产和稻田固碳减排。本研究为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丰产和稻田土壤固碳减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施用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土壤性状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五优308’为试验材料,设置稻田配施20 t·hm-2生物炭和不施生物炭(CK)2个处理,研究施用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对2015年早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降低早晚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2016年早晚稻的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5.1%和13.5%。生物炭显著增加了2016年早稻的每穗粒数,但对晚稻的每穗粒数无显著影响。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2015年早晚稻的氮素吸收,但对2016年早晚稻的氮素吸收无显著影响。2年田间试验发现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41.8%、90.7%和14.3%,但对土壤脲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施用生物炭对双季水稻的影响可能具有时间效应。本研究结果为南方双季稻区酸性土壤改良和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远志茎愈伤组织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野生资源,实现人工栽培,以远志的叶片、嫩茎和嫩根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试管苗的生根、移栽和定植的研究,建立远志嫩根无性系。结果表明:MS+BA 0.5 mg/L+2,4-D 1.5 mg/L+NAA 0.5 mg/L是嫩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 0.8 mg/L+NAA 0.1 mg/L+AgNO3 1.8 mg/L和MS+BA 0.8 mg/L+NAA 0.1 mg/L+AgNO3 2.1 mg/L 2种培养基是嫩根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4 MS+NAA 0.2 mg/L是不定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定植成活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远志的所有生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