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以冀东311品种为试材,以秸秆覆盖、黑膜覆盖、裸露地表为处理对生长过程中水果番茄的单花序果数、茎粗、产量、酸度、土壤水势、叶片水势、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外部形状、维生素C含量、株高等主要性状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对水果番茄的第二花序节位、番茄产量、纵径、横径、株高等主要性状有促进作用,黑膜覆盖处理对水果番茄的酸度、果实脐径、维生素C等主要性状有促进作用,对其它主要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胚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籽粒病害,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是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分析小麦抗黑胚病遗传规律并检测抗性位点,本研究以抗黑胚病小麦品系山农4143与感病品系宛原白1号的F7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3个试验点种植,采用“孢子液喷洒、套袋保湿”的方法进行接菌鉴定,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并挑选极端抗、感自交系构建混池、结合小麦660K SNP芯片进行混合分组分析(BSA)。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品系山农4143对黑胚病抗性符合“4对主基因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0.88~0.95;通过BSA检测到黑胚病抗性位点36个,分别位于1A、2B(6)、2D(2)、3A、3B(2)、3D、4A(6)、4D、5A(4)、5B(6)、5D(3)、7A、7B和7D共14条染色体上,A、B、D染色组上分别为13、 15和8个,36个位点中有18个为抗黑胚病新鉴定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黑胚病位点的精细定位和抗性育种中分子标记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究春化基因VRN1在小麦发育进程中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VRN1基因在不同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新春2号、京841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VRN1基因在新春2号叶片和茎尖中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VRN1基因在京841叶片中呈波动上升趋势,在茎尖中表达量趋于0;以p FGC5941载体为基础构建含有VRN1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茎尖转化法转化新春2号获得了再生植株,并通过PCR法检测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为从分子水平上实现小麦发育特性遗传改良和创育小麦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文静  高桂立  罗毅  姜玉梅 《作物学报》2005,31(10):1305-1309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强筋)、豫麦49(中筋)和洛麦1号(弱筋)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和与之有关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支链淀粉的合成均与直链淀粉的合成同时进行,灌浆中后期支链淀粉的合成比直链淀粉的合成快。豫麦49籽粒中直链、支链和总淀粉积累速率均高于其它两品种。3个品种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在灌浆期上述各酶活性变化的峰值均高于其他两品种,且大部分酶类在灌浆中后期仍维持较高活性。可见,与藁麦8901和洛麦1号相比,豫麦49具有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5.
诱变小麦栽培种国麦301,得到一个矮化独秆突变体(dwarf-monoculm,dmc)。与亲本相比,该突变体完全不分蘖,植株矮小,株高48.00 cm,茎节减少,穗长6.48 cm,幼苗叶片黄绿,拔节后变正常绿色,子粒黄色,主茎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小于亲本国麦301,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均较国麦301推迟7 d以上。用431对SSR引物检测,亲本国麦301和突变体dmc间的遗传多样性没有发现差异位点,表明两者遗传背景高度一致,证明dmc是源自"国麦301"的突变体。组织学观察比较突变体与国麦301的分蘖基部,发现dmc的细胞变小。中国春平均分蘖34个,dmc平均分蘖1.1个,突变体dmc/中国春杂交F1代平均分蘖4.48个,提示独秆性状为显性或半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BES1(油菜素内酯不敏感1-甲磺酸乙酯-抑制剂1)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 TaBEH3基因是小麦 BES1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功能,以中国春为材料,克隆了 TaBEH3基因,将其3个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 TaBEH3-A TaBEH3-B TaBEH3-D。序列分析显示,3个同源基因均包含2个外显子,分别编码356、354和358个氨基酸,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分生组织表达元件(CAT-box)和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在3个基因中普遍存在。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 TaBEH3基因在麦类作物中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基于qRT-PCR进行的时空表达分析显示, TaBEH3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器官间均有组成性表达,表明 TaBEH3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特别是花器官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TaBEH3-A TaBEH3-B TaBEH3-D基因响应ABA激素胁迫处理,且3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对硫磷胁迫下饲料中添加不同硒源对中华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等量无机硒和有机硒,有机硒组米虾的SOD和CAT活性均高于无机硒组(P<0.05).对硫磷对中华米虾的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5.40、8.73、4.59和1.09 μg/L.中华米虾在1.09 μg/L以下不同浓度对硫磷胁迫24 h,随着对硫磷浓度的升高,无机硒和有机硒组虾的SOD和CAT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是先升后降,有机硒组米虾的SOD和CAT活性均高于无机硒组(P<0.05).可见,中华米虾对饲料中添加有机硒的吸收效果好于无机硒.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对硫磷胁迫下饲料中添加不同硒源对中华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等量无机硒和有机硒,有机硒组米虾的SOD和CAT活性均高于无机硒组(P<0.05).对硫磷对中华米虾的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5.40、8.73、4.59和1.09 μg/L.中华米虾在1.09 μg/L以下不同浓度对硫磷胁迫24 h,随着对硫磷浓度的升高,无机硒和有机硒组虾的SOD和CAT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是先升后降,有机硒组米虾的SOD和CAT活性均高于无机硒组(P<0.05).可见,中华米虾对饲料中添加有机硒的吸收效果好于无机硒.  相似文献   
9.

以SCIE数据库为资料来源,统计1998-2005年蛋白质组学研究 论文的高产国家、机构、发表论文期刊及文献主题等相关指标,揭示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 ,并对论文数量和影响力进行比较,以衡量我国在蛋白质组领域的研究实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外源ABA处理大麦胚的均一化cDNA文库是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靶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前提条件。为给大麦抗逆基因的研究及抗逆转基因大麦材料的创制奠定基础,利用5μmol·L-1ABA和蒸馏水分别处理大麦种子0h、6h、12h、24h,剥取大麦的胚,用热酚法提取总RNA,利用SMART原理进行反转录PCR并进行均一化处理获得ds-cDNA。经SfiⅠ酶切的ds-cDNA与pGADT7-Rec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10B构建文库。结果表明,文库的容量为1.1×106,插入片段大于1 000bp,集中在1 000~3 000bp之间,符合酵母双杂交文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