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注水肉"监管存在判定标准单一的问题,亟须建立畜禽肉监管技术体系。本文借鉴发达国家"消费理念引导"和"市场行为约束"理念,提出以"正常为主"为判定原则,从畜禽宰前管理、屠宰及市场监管多环节入手,通过畜禽行为学、组织形态学、正常肉敏感指标范围、近红外等特征图谱,以及畜禽肉水分限量等指标,提出了构建"注水肉"监管技术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牦牛干巴和黄牛干巴挥发性风味特征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和鉴定牦牛干巴和黄牛干巴中的特征性风味成分,采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2组样品之间的风味差异显著(p0.05)。2组样品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牦牛干巴和黄牛干巴中分别鉴定出42种和50种。2组样品中共有成分38种,包括12种烃类、7种醛类、8种醇类、3种酮类、2种呋喃类、1种酯类和5种其他类,其中,13种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烃类在牦牛干巴的风味组成中含量最高,而醛类在黄牛干巴的组成中含量最高。二氢化茚、十六烷、乙酸乙酯、乙酸-2-乙基己酯4种成分是牦牛干巴中的特有成分,3-甲基丁醛、反-2-辛烯醛、反式-2-壬烯醛、4-乙基苯甲醛、3-甲基丁醇、反式-2-癸烯醇、反式-2-辛烯醇、1-壬醇、苯乙醇、醋酸乙烯基酯、己酸乙酯、草蒿脑12种成分是黄牛干巴中的特有成分,这些物质是2组产品的主要差异性物质。脂肪氧化、氨基酸的Strecker降解及微生物代谢是牛干巴产品风味形成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将为牛干巴风味品质评价、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标准化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研究表明,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基因质粒可以提高家畜的生长速度,增加饲料报酬,减少胴体中的脂肪含量,而转GH基因动物经常表现出健康异常,牛生长激素在国内外的应用也大都因为其可能引起动物疾病而饱受争议。本试验将构建的GHRH基因质粒首次应用于牛,在实际的生产中,此质粒同样可能对犊牛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瘦肉型猪母本品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友民  苏振环 《养猪》1998,(3):30-31
本研究用长白猪与枫泾猪杂交,产生长×(长×枫)杂交猪,组建品系选育基础群。横交固定,形成育种核心群。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品系主要性能指标:产仔数13.71头,产活仔数12.87头,平均日增重615克,料重比3.18,体重达90千克日龄178.9天,背膘厚17.09毫米,胴体瘦肉率59.65%,肉质优良,无PSE和DFD肉。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大×中组合,窝产瘦肉量476千克。研究结果表明,选育中的母系具有产仔多、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好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5.
~(60)Co γ辐照对酱排骨杀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酱排骨经60 Coγ辐照后 3种主要致病菌和残留总菌数及大肠杆菌进行了测定 ,得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有效致死剂量及其对辐照的敏感性 ,并由此建立回归方程。确定辐照酱排骨的D10 值和D值分别为 6 2 3和 3 75kGy。  相似文献   
6.
牛胴体部位肉营养成分和理化指标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取10头24月龄的科尔沁公牛,对其肩肉、辣椒肉、板腱、脖肉、上脑、眼肉、外脊、里脊等部位肉进行营养成分、理化指标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嫩度、pH、a*值在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反映肉色的L*值和b*值在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P>0.05);牛前部肉中肩肉和板腱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和嫩度、肉色与中部高档部位肉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部位肉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导入GRF基因质粒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36头体重为约102kg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成四组每组9头,分别注射含有0mg,3.37mg,6.74mg,10.11mg质粒的5ml生理盐水。在试验过程中,定期进行增重,饲料采食量和生长激素水平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动物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其中6.74mg处理组效果最好,日增重比对照组高出17.33%(P<0.01),饲料转化率提高18.05%(P<0.01)。屠宰后进行组织质粒残留检测,未发现有残留。  相似文献   
8.
过去二十年里,英国养猪业在遗传改良方面不失时机地利用了一切可能的机会。在MLC(肉类与家畜管理委员会)猪改良计划中,性能测定和选育的应用使瘦肉生产的饲料效率每年提高2%左右。杂种优势的利用使断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补饲对放养牦牛产肉能力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在海北州天然放养的牦牛,随机分为2组,即无补饲处理组(对照组)和补饲处理组(补饲组),屠宰后测定2组牦牛8个分割部位的肉重量以及辣椒条、眼肉、外脊3个部位的肉品质指标.结果发现,补饲处理显著增加了牦牛优质部位里脊和眼肉的产肉量(P< 0.05),增产幅度分别达到了80%和100%.辣椒条、眼肉和外脊的加工性能会受到补饲处理的影响,持水能力有所下降,而嫩度却显著改善(P< 0.05).肉色不会受到补饲处理的显著影响(P >0.05).补饲处理不会显著影响辣椒条、眼肉、外脊的蛋白质含量(P >0.05),但却可显著提高辣椒条的脂肪含量(P< 0.05),并显著降低其水分含量(P< 0.05).结果表明,补饲可增加牦牛优质部位肉产量,并改善牦牛肉嫩度.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自然状态发酵牛肉、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和接种发酵剂(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等指标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牛肉中没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接种发酵剂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先是上升然后快速下降,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为阴性;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酵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都显著高于接种发酵剂的发酵牛肉(P<0.05)。由试验结果可知,发酵剂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